來源:經濟導報
2022-04-13 19:21:04
原標題:來看“碳普惠”山東路徑
來源:經濟導報
引入碳普惠制度,通過“誰減碳,誰受益”的科學規劃來配置資源,正成為有效的執行手段
◆導報記者 戚晨 濟南報道
當前疫情影響雖不容小覷,北京、上海、山東、廣東等多個省市的碳普惠探索卻在大步前行。居民在衣、食、住、行各個領域的“低碳生活”都可以累積碳積分,兌換各類權益。從社區、家庭到個人的碳配額量化,已經逐步建立起底層操作的平臺和方式。
何為碳普惠?體系如何搭建?如何通過制度設計激勵大眾參與到節能減碳的環節中,并能享受到實在成果?為此,經濟導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量化到個體
“打開支付寶,在平臺App上,用戶通過步行、線上繳費等低碳行為,可以獲得螞蟻森林能量并領取虛擬樹苗。”環保志愿者涂峰每天都會在支付寶參與環保“種樹”。4月11日,在接受采訪時,涂峰給經濟導報記者介紹了支付寶“螞蟻森林”的公益活動。涂峰說,等這棵“樹”長大后,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螞蟻生態伙伴們可以“買走”,在現實某個地域種下一棵實體的樹。
支付寶等社會平臺推出的活動可以說是“碳普惠”的探索。當“碳普惠”這一名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搭建平臺,不少企業和個人也都躍躍欲試。
“碳普惠制是指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一種正向引導機制。簡單來講,就是為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的一種激勵機制。”4月11日,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名古屋大學(日本)客座教授石峰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了碳普惠制的基本定義,并肯定這是一種基于“雙碳”的激勵機制。
石峰曾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他認為,在減碳方面,日本的一些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鑒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因為工業發展導致污染嚴重。經過幾十年的治理目前已經呈現出一定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低碳、環保以及循環經濟產業對公眾的宣傳和培養體系。”石峰說,在日本,孩子們從嬰幼兒時期就被灌輸環保的概念,在幼兒園中玩具、教具等都是用回收的材料重新制作而成,非常小的小朋友就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他回憶,在日本千葉縣,政府為推廣一個節能減排的政策,每年要巡講幾百場。
石峰認為,目前大眾在消費領域的減排主要依賴主觀約束,降碳潛力未被充分發掘。這一前提下,引入碳普惠制度,通過“誰減碳,誰受益”的科學規劃來配置資源,正成為有效的執行手段。
計算方法需科學設計
“在碳市場的抵消機制上,企業困惑不少,如具體抵消比例、哪些實際項目可以達到減排抵消目的,都需要有明確規定,否則很難從根本上量化和規劃。”近日,山東一家從事日化產品生產的企業負責人楊毅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了目前企業在減碳方面實際遇到的問題。“比如一個減碳的應用場景背后,哪個項目換多少積分,以及如何與國家認可的行業標準吻合,這些都是技術性問題,需要相關單位去補充設計。減排量的計算最為關鍵,涉及到許多專業方法。”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走訪中了解到,目前消費端的碳排放統計比較分散,場景也很多,如何收集與統計,數字化技術是新的引領方式,也是相關部門與平臺的突破口。
“目前我們在做一個社區低碳的規范,在設計規劃中,居民隨手關燈、夏天空調溫度設置到合理溫度,都是減碳行為,可以達到‘reduce’(減碳)的目的。”在機制創新方面,石峰建議,一是可以探索建立個人生活行為碳減排量市場化的多元運行機制,促進全社會對低碳生活踐行給予多種多樣的獎勵;二是鼓勵設立“碳中和”領域專項基金,開展“碳中和”考核和評估體系研究,真正推進企業綠色轉型;三是開展對公眾意識的引導,通過加強公眾參與,使其在低碳決策過程中有更強的參與感及獲得感。
楊毅提出,對于企業端,碳普惠應采用市場化的手段,使其在減碳行動中實際享受到“紅利”,從而帶動和激勵企業實現生產方式的轉變。
他認為,應結合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碳普惠模式。“如果說國內的碳排放交易是以強制履約的行政屬性來實現生產端的減碳,碳普惠就是針對微觀消費端的自愿激勵。”石峰認為,要實現“雙碳”目標,除了對準高能耗化工企業,還要通過科學量化和核算居民生活方式引起的間接碳排放,前瞻性地研究個人碳普惠制度,建立商業激勵、政策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措施,推動公民碳普惠項目建設,在保障居民福祉的前提下推動消費側的減排生活方式。
多元化探索
目前,中國投資協會綠色發展中心正在積極籌備“世界地球日”&ECABA公益沙龍,目的是迎接第53個世界地球日、倡導可持續低碳環保投資行為及碳資產理念。4月12日,該中心主任張青林接受了經濟導報記者采訪。“在國際碳約束的情況下,企業將如何應對?該如何開展減污降碳轉型行動,從而形成自身碳資產?當前從政府到企業、個人都相繼開始探索和嘗試,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平臺來幫助社會各方,盡快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張青林說。
目前,多地已出臺相關政策及方案。“浙江碳普惠”通過建立浙江省碳普惠核算標準體系和碳普惠技術體系,實現公眾低碳行為的量化和全省標準的統一,為市民和小微企業的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并建立激勵機制。目前,該應用已實現與支付寶螞蟻森林、虎哥回收等平臺的數據貫通,完成全省17個應用場景的數據接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也提出,探索建立區域性個人碳賬戶,逐步建立個人減排場景申報評估機制,提升公眾對自身節能降碳行為的感知,打造上海碳普惠“樣板間”。
根據《山東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在低碳社會創建引領方面,青島作為全省首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被賦予重任。“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將實施濱海濕地固碳增匯行動,開展典型濱海濕地藍碳本底調查工作,推進鹽沼生態系統修復,增加海草床面積、海草覆蓋度,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吳泓洋介紹說,通常情況下,碳交易和節能減排都是針對大型工業企業或者生產管理機構。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快速增長,城市小微企業和社區居民的生活、消費領域已逐步成為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長的重要領域之一。碳普惠可以充分調動全社會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積極性,樹立低碳、節約、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刺激低碳產品生產和消費,拉動低碳經濟和產業發展。
“碳普惠是一個社會工程,不是單純技術、資本能夠解決的,而是一個全民體系。建議在推進碳普惠政策中,通過加大宣傳,讓民眾真正認識到減碳的意義,達到一個階段性的改變,培育綠色低碳的社會氛圍。”石峰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