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
2022-04-25 11:08:04
原標題: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落地山東 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2022年1月,住建部提出:要加快建筑機器人研發和應用,加強新型傳感、智能控制和優化、多機協同、人機協作等建筑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研究編制關鍵技術標準,形成一批建筑機器人標志性產品。
近日,在2022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圍繞“智能建造”,提交了《關于加快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助力“雙碳”目標、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智能建造的時代正在悄然到來
自1978年以來,我國建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建筑業產值增長了近20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到2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建筑業對GDP的貢獻率也從3.8%增加到了7%,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柱產業。
但龐大的行業規模下,我國也同時面臨勞動人口老齡化,建筑行業“招工難”“用工荒”的問題。根據《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當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8560萬人,比2019年減少517萬人;農民工平均年齡41.4歲,比2019年提高0.6歲。建筑業亟需尋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從‘中國建造’走向‘中國智造’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劉錦章表示。
隨著現代人工智能、機器人、5G、新材料等技術不斷成熟,并逐步實現與建筑業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時代也正在悄然到來。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長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就“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介紹了山東目前還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發展機制不健全、二是產業支撐能力不強、三是市場主體動力不足。
2021年7月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等12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明確了建筑業高質量的發展方向。就相關措施內容,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介紹說:“下一步,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完善頂層設計,研究制定針對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具體政策措施,健全與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相適應的工程監管服務機制。同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既懂土木建造又懂數字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培育壯大新型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為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隊伍支撐”。
碧桂園在山東的智能建造嘗試
目前碧桂園集團在全國已布局多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位于山東濰坊諸城的翹楚上城項目是碧桂園在山東省首個住宅應用試點項目和智能建造師人才培養基地。該項目涉及建造機器人六大類,這些機器人依據產品線劃分,按項目全周期施工進行穿插,包括測量機器人、打磨機器人、清掃機器人、整平機器人、智能布料機器人等。同時作為山東首個智能建造師人才培養基地,目前該項目已組建了5支智能建造機器人隊伍,針對性開展建筑機器人應用的多項試點。
通過智能建造師對操作面板的控制,機器人可自動化地完成相應的施工作業,包括混凝土修整、地坪研磨、外墻膩子噴涂、地磚鋪貼、地庫抹光等復雜的施工任務。科技的力量正在轉化成高效的生產力。
來到翹楚上城5號樓,于師傅正在機器人控制面板上輸入房間的測量數據,與此同時這個擁有著小巧身軀的測量機器人立馬生成了報表,搖晃自身靈活的腦袋圍著房間周邊轉了三四圈圈,兩分鐘就完成了單個房間的實測。
長年做測繪工作的于師傅剛開始對測量機器人并不完全信服。他認為,“機器人的系統是人工輸入上去的,不夠變通,和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師傅沒辦法比”。
但今年1月份一場人機競賽,完全顛覆了于師傅對這款測量機器人的看法。1月15日,這款測量機器人在翹楚上城項目部正式投用。為了驗證機器人的測量效果,次日,在項目全體技術工作人員的見證下,于師傅和測量機器人展開了一場“人機拉鋸戰”。結果于師傅惜敗機器人,該測量機器人根據工程應用測試功效為人工的2到3倍,測量精度在±1mm內,作業效率與測量準確率均優于人工。
“機器人的小腦瓜兒還是好使”于師傅開玩笑地講道,也是通過這場人機比拼,于師傅和這款測量機器人成了項目上最好的搭檔,小機器人對他也是“形影不離”。
來到另一個房間,項目技術部的張師傅正在操作著一個“大高個”進行天花打磨,它緩緩移動著自己高高的脖頸,仔細地打磨著天花的每一處角落,所到之處都是整潔無痕。眼前這個“大高個”便是翹楚上城的另一款天花打磨機器人,由它完成的天花打磨,累計作業量已經超過了1000平方米,它已經和張師傅搭檔了有2個月的時間。
據介紹,以1000平方米施工面積計算,傳統施工需要3名至4名工人連續工作8小時才能完成,但采用天花打磨機器人只需要1個人,7個小時即可完工,效率提升近3倍。
張師傅告訴我們:“以往天花板打磨工序會掀起大量的粉塵飄散,作業后地面也會留下厚厚的積灰,如果不帶好防塵面罩,工人們很可能被嗆得呼吸急促。但有了混凝土天花打磨機器人的參與,不僅打磨效果好,打磨效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且其自帶的集塵裝置可實時同步收集打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灰塵,避免了低能見度造成的安全隱患以及對空氣的污染,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建筑工人“職業病”的風險。”
主抓翹楚上城智能建造機器人應用的負責人王海俊說:“智能建造的實施能對工程生產體系與組織方式進行全方位賦能,促進工程建造過程的互聯互通、線上線下融合、資源與要素協同。同時機器人的應用,也提高了項目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科技賦能建造 助力產業升級
如今,利用智能建造機器人完成建筑中危險系數較高、繁重、重復等的工序,在碧桂園的不少項目中已經得到應用,積累了大量的落地經驗。
截至2022年1月底,碧桂園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有20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5個省份(直轄市與自治區)超3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730臺,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700萬平方米。
智能建造機器人的運用使得現階段施工環節復雜、用工成本上升的問題有了較好的改善。通過建造方式基本形式的改變降低了資源浪費、減少了環境污染,同時也提高了安全生產的能力,讓工友從繁重的純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真正實現用科技賦能建造。
2022年1月2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提出將大力發展智能建造和裝配式建筑,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張小宏表示:“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重點從5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碧桂園將繼續響應國家智能建造號召,積極推進機器人建房的試點工程,將“拆解一棟樓”的試驗穩步推進,通過科學鋪排施工工序讓建筑機器人像流水線生產一樣施工作業。
“智能建造”成為建筑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不僅是長遠目標,更是必達使命。正如碧桂園集團主席楊國強所設想的,“過去是工人在地盤走來走去,未來是機器人在地盤走來走去,我們像生產汽車一樣在工地生產我們的房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