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沂蒙晚報
2022-06-06 08:54:06
原標題:聽,臨沂孔廟在說話
來源:沂蒙晚報
編者按:為進一步做好全市歷史文化資源和建筑遺存保護工作,傳承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掘新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筑,臨沂日報社聯合市住建局、市文旅游局、市檔案館啟動“聽,歷史建筑在說話”活動,通過融媒報道形式,策劃線上線下互動,讓歷史建筑“活”起來、“動”起來,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留住鄉愁。
●建筑檔案
臨沂孔廟位于蘭山路中段,又稱文廟,始建于金代,現為明清式古建筑群體。據記載,金代沂州防御使高召于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遷于老城西門里(即今址),歷經多次重建修繕,形成現貌。
院內大成殿、明倫堂建于清代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是臨沂城內最古老的房屋建筑。目前我國較為完整的孔廟僅約300座,臨沂孔廟已歷時千余年,是魯東南保存完好的最大古建筑群。1992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看歷史:
兩株銀杏樹訴說年輪 一座建筑見證歷史滄桑
中國的古代建筑,承載著千百年來的歷史信息,是一個地區的文化記憶,成就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聽,歷史建筑在說話”第一站,我們來到孔廟。
孔廟是祭祀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廟宇,源遠流長。臨沂孔廟位于蘭山路中段,又稱文廟,始建于金代,現為明清式古建筑群體。
孔廟坐北朝南,大門正中上方高懸著藍底金字的“孔廟”匾額,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孔廟正門古色古香的風格,讓人感覺莊嚴肅穆。
穿門而入,矗立在門口內側的是兩株有著千年歷史的銀杏樹,它的枝干十分挺拔,樹干分成許多樹杈,樹杈上又分出許多小枝,樹上長滿了深綠色的扇形葉片,仿佛一把撐開的綠絨大傘,茂密的枝葉遮天蔽日,粗壯的樹干和茂密的枝葉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年輪。
“孔廟院內的兩株銀杏樹歷史悠久,早于金代,為臨沂市古樹名木。東為雄樹,胸徑近3米;西為雌樹,胸徑約2米。”說起孔廟的歷史沿革,講解員劉同慧首先說起這兩株銀杏樹,她說,這種雌雄異株銀杏樹非常罕見,仿佛是兩位老人,訴說著歷史的年輪,見證著城市建筑的變遷。
原來的樣子,如今的變化,孔廟周邊的居民,他們是見證者。姜樹增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家離孔廟直線距離不到100米。說起孔廟,他首先想到的是黌學,記憶中,當時的孔廟內只有三間房,門前有四根7至8米高的柱子,將入口一分為三,中間是主路,兩側是小路,均可進入孔廟。青磚壘起來的影壁墻,讓人感覺古老而神圣。
尋根跡:
有歷史有回憶 見證臨沂教育發展變遷
在建筑布局上,孔廟整體呈長方形,南北長155米,東西寬45米,總面積6975平方米。現存建筑基本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分布,自南向北依次為正門、照壁、大成殿、集柳碑亭、明倫堂、辦公樓,東、西兩側為兩廡。
舊時,臨沂孔廟一直是州學、府學所在地,臨沂城解放后,文廟大體保存完整,辦過小學、幼師、中學,臨沂三中建校之初校址即為孔廟。臨沂孔廟是教育的最早雛形,也見證了臨沂教育的發展變遷。文革期間,孔廟遭破壞,僅存大成殿、明倫堂及兩棵銀杏樹。
“我從小就生活在孔廟附近,初中在孔廟上過一段時間學,記憶中銀杏樹對面就是老師的辦公室,教室在大成殿后面,當時大成殿用圍擋擋起來,感覺很神秘,課間我們會在銀杏樹下嬉戲玩耍。”社區工作者徐偉說起童年,滿滿回憶,她說,在這里有她童年的快樂時光。
“我的父親、叔叔都在這里上過學。”72歲的王康勤說,小時候,每當秋季來臨,他都會和小伙伴一起到孔廟掃銀杏葉,這是他最喜歡的季節,金黃的銀杏葉鋪滿一地,很是壯觀美麗。
1988年,臨沂三中遷出。1997年6月,孔廟改為臨沂市博物館。1997年至1998年,臨沂孔廟進行大規模修復:新建仿古大門和大門兩側的10間耳房、東西兩廡、大成殿和明倫堂兩側的畫像石廊、庠序門等。
如今,徐偉每次路過孔廟,都被這里宏偉的建筑吸引,忍不住停下腳步,進來欣賞一番。城市在變,孔廟經過一次次修繕后變得更加宏偉漂亮,作為一名臨沂人,她感覺非常的自豪。
探發展:
傳承城市文脈 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我的家離孔廟只有十余米的距離,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已經有七八百年。”中華名吃熟梨王、省級模范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王玉成說,孔廟是文化重地,文化氣息濃厚,經過不斷修繕,孔廟文化也血脈相傳。如今孔廟這座古建筑雄偉高大,與臨沂城的發展遙相呼應,成為了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孔廟內的大成殿是臨沂目前等級較高、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筑。”臨沂市文保古建筑研究所所長黃坤上介紹,明倫堂,多設于古文廟、書院、太學,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是傳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社會精英講學論道的地方,同時也承擔著傳播文化與學術研究的功能。至少從宋代開始,文廟、書院、太學、學宮便皆以明倫堂來命名講堂。
黃坤上說,對廟學合一的中國古代來說,孔廟不僅是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地方,也是當地的官辦學校,當地的學子大多數都會在其中學習。而明倫堂作為“明人倫”的講學廳,是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的社會精英們獲取知識與智慧的莊嚴神圣的講堂。士人們在此十年寒窗之后,都希望通過科舉能登上朝堂,從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
“今天的孔廟不僅是人們瞻仰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旅游勝地,也成為臨沂市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其建筑、碑刻、祭祀禮儀等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孔廟負責人劉貴鋒表示,臨沂孔廟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年對外開放后備受市民青睞,希望通過一代一代對孔廟的接力保護和傳承,讓臨沂的歷史、臨沂的記憶、臨沂的城市文脈得以繼續留存,并煥發新的生命力。
專家點評:
臨沂孔廟有著明顯的中國古建筑的三大特征。明倫堂為明清時期的官式建筑,面闊5間,進深3間,為硬山式建筑,建筑整體坐落在青石基礎之上,基礎之上立柱子,柱子之上布設梁架,梁架結構為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形式,前檐墻砌筑檻墻,檻墻之上安置檻窗,明間及次間設有隔扇門,后檐口布設中國古建筑傳統7層冰盤檐。
山東羲之古建園林營造有限公司朱寧軍表示,“臨沂孔廟整個建筑群涵蓋了四種古建筑風格,即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卷棚式,顯現出臨沂孔廟古建筑規格等級還是比較高的。”
□臨報融媒記者付茜 吳慧 宋天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