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6-21 21:51:06
原標題:山東十年間新增學位366萬個,極大緩解“擇校熱”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6月21日,教育部舉行“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的第五場新聞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發布會主會場設在教育部,在山東省設分會場。山東省教育廳負責人介紹了山東省著眼優質均衡、辦好人民滿意的義務教育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十年間,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76%。學校校舍建筑面積增加86%、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長了186.2%。
十年間,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持續優化。專任教師數量由64.42萬人增加到78.44萬人,增長21.8%;本科以上學歷占比由52.78%提高至84.14%,高級教師占比由7%提高至14%,新增正高級教師1043人,交流輪崗教師18萬人。
十年間,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日臻完善。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義務教育學校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啟動實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九大行動”,構建起“五育并舉”工作格局。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連年開展政府教育履職評價,義務教育舉辦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城鄉統籌,提升每一個縣域教育均衡水平。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推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四個統一”,逐縣編制中小學10年布局建設規劃。堅持“雙輪驅動”,在城鎮實施消除大班額工程,累計投資1680億元,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4306所、新增學位366萬個,出臺城鎮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意見,56人及以上大班額教學班全部實現“動態清零”;在鄉村實施“改薄”工程,累計投資877億元,改造建設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7300萬平方米,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啟動鄉村教育振興計劃,獲教育部支持試點建設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2017年,全省各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全國首屆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我省召開。《山東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創新實踐》入選中央組織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
提質擴優,辦好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堅持標準先行,制定《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建立起“底線管理+特色發展”學校評價體系。啟動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實施美育體育行動計劃,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體系日臻完善。實施強課提質行動,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打造精品課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培育1102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校內教育教學“主陣地”愈加穩固。推動教育信息賦能,寬帶入校實現“百兆”全覆蓋,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實現廣泛應用。實施教育強校擴優行動,以優質學校為龍頭,建立校際間、城鄉間、區域間的教育集團、聯盟1926個,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7062所,實現集團內學校黨建、管理、教研、課程、資源、師資、評價等一體改革、共建共享,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越辦越好,“擇校熱”問題極大緩解。
回應關切,努力讓每一個家長“放心安心”。全面推開課后服務,制定了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規范、經費保障措施以及引進第三方參與課后服務辦法,實現有需求的學生服務全覆蓋,做到課后托管與特長培養雙兼顧,全面解決了“托管難”問題。堅決落實中央“雙減”部署,校內深化“五項管理”改革,制定小學“零起點”教學標準,出臺規范辦學“十五條”,建立校外培訓機構設立、監管、查處和規范全鏈條工作體系,有效緩解了“負擔重”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雙減”成效認可率達到95%以上。開發招生入學網絡系統,打通學區劃分、戶籍房產等大數據端口,實現除特殊類型外“零跑腿”“零證明”報名錄取,創新解決了入學“手續繁”問題。作為家庭教育省級實驗區,深入推進家校協同育人工作,所有學校均成立家委會,每學期教師家訪覆蓋所有學生,家長學校建成率達到90%以上,家校共育實現了“同頻共振、相向而行”。
精準關愛,為每一名孩子的光明未來奠基。建立控輟保學精準排查、即時勸返、動態監測工作機制,累計勸返失學輟學適齡兒童1.1萬名,貧困家庭失學輟學兒童由“動態清零”實現“常態清零”,兌現了“義務教育有保障”莊嚴承諾。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多部門聯動持續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專項行動”,建成3840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室,實現省扶貧重點村全覆蓋。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以流入地和公辦學校為主的隨遷子女就學保障政策,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通過政府購買學位安置率達到92%。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益,實現了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特教學校全覆蓋,出臺特殊教育部(班)設置指導標準,打通普通學校和醫療康復機構協同實施特殊教育渠道,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4%。
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仲紅波還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提問:山東作為人口大省,特別是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保障適齡兒童入學面臨不小的壓力,請問山東在這方面是如何應對的?有什么具體的做法?
仲紅波:生育政策的調整,確實給義務教育入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山東2016年為例,全省當年出生人口達到了177萬人,比2015年增加了53萬人,增幅為42.7%,這些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其壓力可見一斑。十年間,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應對,做好入學的保障工作。
開展學位分析預警。每年教育部門都會同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歸集戶籍人口、出生人口、現有學位總量這些數據信息,綜合考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人口流動變化等因素,逐縣分學段、分城鄉對未來六年的適齡入學人口情況進行預測、進行分析,對于可能存在學位缺口的地方發出預警,指導當地做好應對方案。
努力增加學位供給。從2015年起,全省啟動消除大班額工程,省政府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在資金籌措、師資補充、用地保障等方面強力支持。到了2020年,我省當時統計的4.2萬個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教學班實現了“動態清零”。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各地整體謀劃、精準施策,逐縣編制了以后十年的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并且每年編制學校建設的清單,納入省委省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工程督促推進。統籌中央和省項目資金予以獎補支持,防止出現入學難、大班額問題的反彈。
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倒逼機制,將學位供給和班額控制情況納入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2018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城鎮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的意見》,將教育行政部門納入各級城鄉規劃委員會,有話語權,進一步確定配套教育設施建設的規劃標準,要求各地中小學校須與居住區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投入使用的“四同步”,通過制度建設防止了“前期配套不到位、后期被動補學位”的問題。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我們大力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通過條件改善、教學改革、師資配備等系列行動,大力提高鄉村學校的辦學水平,鄉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不斷提升,這樣有效穩定了鄉村的生源。同時,持續實施強校擴優行動,推動優質義務教育學校以集團化、聯盟化的方式,輻射帶動縣域內的學校發展,校際辦學差距不斷縮小,擇校熱問題持續消減。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增,極大緩解了個別區域、個別學校的學位供給壓力。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原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