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06-23 16:32:06
原標題:濟南對外文化交流實踐路徑
來源:濟南日報
□付銘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時代我國對外文化傳播,認為加強中華文化的對外交流溝通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強調“和而不同”基礎上的文化認同,為地方政府在國家對外話語體系下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指出了明確方向。
當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相遇的時候,首先遇到的是“認同”問題,文化認同是跨文化交流的心理基礎。西方學術界最早是從哲學的視角認識“認同”問題。19世紀末,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將認同這一概念引入心理學研究,認為認同是個體與他人或其他社會群體在感情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屬于個體內在的心理防御機制。伴隨心理學科的發展,人們對認同的研究不斷深入,“認同”這一概念也開始應用于人文社科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越來越關注文化認同問題,在國內學者鄭曉云看來,“文化認同是人類對于文化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韓震認為“文化認同是冷戰結束后意識形態的新形式”,強調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聯系。中國文化史家龐樸先生將文化分為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任何文化首先有物質層面,為把這些物質組織起來而形成了制度層面,這三層結構中,最核心的精神層面是族群認同并追求的共同精神價值。由于文化認同是一個多元主體對多元客體在現實與理想對立統一的關系中進行動態認知的復雜過程,因此在浩瀚的跨文化傳播實踐中,首先需要探究核心層面的具有人類共同情感、闡述人類普遍意義和共同價值的文化內容,以靈活、生動、感人的敘事方式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這種由深層挖掘核心價值,再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采取靈活的對外文化交流策略,更易于避免作為高語境文化的中國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文化折扣”現象的出現。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鮮明提出了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要求,為我市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開辟新通道。只有堅持系統思維,以文化認同為基底,做好頂層設計,才能找準發力點,創新文化外交手段,實現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跨越式創新發展。近日,為提升城市軟實力,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濟南印發了《關于“提升城市軟實力 創建文明典范城”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全面推進“十大之城”建設。其中,建設聞名中外的天下泉城、建設融通內外的開放之城均與我市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密切相關。后疫情時期,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越來越呈現復雜性和系統性,在城市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如何做好頂層設計、采取何種形式的交流方式、向世界展示怎樣的城市文化內涵,涉及一系列需要認真解決和考量的問題。
一、堅持統籌兼顧的系統思維,以科學頂層設計推進城市文化外交工作,建立政府引導、主體多元、立體開展的對外文化傳播和旅游推介體系。整合全市對外文化交流資源和渠道,引導現有對外交流主體走出自我小循環,構建我市對外文化傳播大格局。以文化認同為基底,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以2022“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濟南活動年”、國際泉水節等重大節慶、節事會展活動為契機,自亞洲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輻射,增強濟南市對外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統籌謀劃全球文化“請進來”和泉城文化“走出去”雙向文化交流活動,在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互鑒中增強泉城文化的國際認同。
二、強化內容建設,結合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和城市軟實力提升工作,深入挖掘濟南傳統文化理念中具備人類普遍意義的精神價值,提煉地方文化元素,構建能為不同國家所認同的泉城文化符號體系。圍繞城市精神和黃河流域文化價值,凸顯個性特色,內容上貼近百姓生活,面向國外網民、新媒體用戶等普通民眾進行更加多樣、靈活的宣傳,以“小而美”的濟南故事為主,用具有科技感、創新性的方式傳播濟南城市文化中能夠激發共同情感的內容,在國際輿論場樹立友善、積極的正面形象,塑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強省會”和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的新時代國際化城市品牌。
三、以創新作為文化外交“走在前”的核心動力,順應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激活現代文旅產業發展力。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要通過“上云用數賦智”,推進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培育線上演播項目和數字藝術體驗場景,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不同歷史文化及意識形態背景下的跨文化語境要求人們在現實關系和符號關系中重新審視文化上的差異性,給跨文化傳播帶來不利影響,而云計算、5G、物聯網、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通過革命性地創新跨文化傳播形式,以嶄新的視聽模式顯性呈現被傳播文化,“文化認同”顯性化的感官敘事模式能夠起到直擊人心的作用,能夠鼓勵海外受眾跨越文化差異、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等方面的鴻溝,引發受眾的積極回應。應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出海文化產品內容生產、數字傳播和消費環節的應用,豐富數字文化服務的國際應用場景,拓寬對外文化傳播渠道,回應后疫情時代數字文化消費的新需求。培育網絡視聽、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沉浸式體驗等對外文化傳播新業態,延伸對外文化產業鏈,發展新模式,針對不同國別的文化特點,提供定制化、共情化、品質化的泉城對外數字文化產品。
四、整合對外交流渠道資源,構建協同高效的對外傳播矩陣。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左擁黃河、右攬泰山,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大力量。應整合相關部門在2022“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濟南活動年”、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國際組織、國際協會、海外文化驛站等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渠道和宣介資源,通過“借筒傳聲”,融入Facebook、Youtube、Twitter、Ins等海外主流社交大平臺,升級打造市政府英文網站、“Hi Jinan”等海外傳播品牌賬號,以濟南國際傳播中心的成立為契機,科學規劃,圍繞全市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積極推送能夠激發外國受眾興趣的內容。延伸對外宣傳觸角,努力形成聯動發力、覆蓋廣泛、區域化、分眾化表達的傳播矩陣,更好地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可愛的泉城濟南。
五、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依托濟南市作為黃河流域開放門戶城市的區位優勢,持續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打造對外文化傳播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以文化認同為基底,對黃河文化IP進行創新性提取和創造性轉化,打造從文化創意、內容生產、跨語言服務到海外營銷為一體的文化貿易全鏈條和功能完善、符合國際標準的跨境貿易服務體系。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優勢,加快培育文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以制度創新鏈優化產業服務鏈,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服務鏈有機融合,通過“平臺支撐+產業培育”模式創新,加強文化創意、成果轉化和運維服務平臺載體建設,培育黃河流域中小文化企業集聚發展出海生態。
六、借助駐濟高校平臺,創建國際青年創新創業友好城市。吸引外籍高校優秀畢業生留濟工作,最大限度激發外籍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通過征集遴選“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聚集對外文化傳播國際創新人才,對入選項目給予投融資、宣傳推介、人員培訓等支持和服務,打造文化產業領域國際青年在濟創新創業新高地。匯聚海外人才加入創新宣傳濟南的生動實踐,結合其所在國家文化進行能夠落地的外宣文化內容生產,培育外國“網紅”,講述生動泉城故事。依托高校對外交流平臺,建設雙向海外文化交流中心,通過以青年為中心的雙邊、多邊文化交流和雙向文化產品貿易活動,真正激活濟南與國外城市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作者系山東建筑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副處長)(本文為2021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文化認同’視域下的濟南對外文化交流路徑”階段性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