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7-08 11:12:07
原標題:黃河岸邊黨旗紅 古鎮東阿產業興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魏俊怡 濟南報道
黨建引領風帆勁,滔滔黃河入畫圖——
盛夏時節,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近母親河,走進平陰縣沿黃地區,采訪越深入,這種感覺越強烈。
黃河寧,天下平。濟南市平陰縣東阿鎮,是黃河入濟第一站。近年來,東阿鎮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突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凝聚黨組織力量,引領農戶致富增收。立足鄉村振興,東阿鎮細心謀劃,通過黨建引領,充分激活了農村資源發展要素,實現了家鄉美、產業興、群眾富的美好愿景。
放眼今日中原大地,亙古奔流的黃河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大河兩岸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熱潮,母親河正在鋪展美麗新畫卷。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拓寬振興路
7月1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位于東阿鎮東山村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豆腐作坊里,57歲的張廣才正和其它幾位老手藝人一起,熟練地煮漿、放漿、點鹵……作坊門口,一筐筐新鮮鹵水豆腐“整裝待發”。
“東山村的豆腐,‘軟而不碎、晃晃蕩蕩、哩哩啦啦’,口感柔軟嫩滑、清香誘人。歷史上,我們這里幾乎家家都做豆腐,村西的浪溪河水,是制作豆腐水源。”張廣才告訴記者。
東山村位于東阿鎮西北部,擁有千年手工制作豆腐的優勢,勤勞樸素的村民和傳統的制作工藝造就了味道獨特、品質優良的東山豆腐。但由于大多是個體戶經營,產品單一、附加值不高,無法適應市場發展形勢的需要。為了使傳統豆腐制作工藝得以發揚下去,近年來,東山村成立起農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壯大集體經濟的組織形式、發展模式、推進方式,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帶領村民走向致富路。
“我們現在一天能做大約200斤豆腐,還制作出豆皮、豆干、豆芽、豆汁等產品,用一塊小小的豆腐做老酵頭,慢慢發展壯大村里的各項產業。”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于現毅介紹。“下一步,我們將依托產業布局,不斷對豆制品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延長產業鏈,擴展銷售渠道,加大對豆制品企業的培育和對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把‘東山豆腐’這張閃亮的農產品特色名片深深印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讓豆制品產業真正成為群眾致富‘軟白金’。”
除了“老豆腐”,南壇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種植基地里的螺絲椒也掛滿枝椏。
2021年,南壇村黨支部借助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項目,投入資金200萬元建設了十個冬暖式高標準大棚,用于種植螺絲椒、西紅柿等綠色蔬菜。
“舊村騰出來的土地,種植傳統的糧食作物收益低,我們就借助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項目發展了設施農業。”南壇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劉傳法告訴記者,“為此,我們還成立了平陰縣浪溪河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訂單農業的模式,而且收購加工的企業就在‘家門口’”。目前,大棚種植不僅解決了20多人的就業問題,而且促使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
記者了解到,劉傳法所說的“家門口的企業”就是位于東阿鎮的濟南燴道食品有限公司。該企業生產主要原材料就是青椒,且青椒從外地購買運輸成本高、供貨不及時。于是,南壇村黨支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按照“支部+合作社+企業”的產業運作模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并成功與濟南燴道食品有限公司牽手合作。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東阿鎮將黨委建在產業上,依托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建鏈補鏈,打造富有特色的產業集群,形成黨建引領、抱團發展、整體提升的鄉村產業振興新格局,推動產業發展,集體壯大,村民增收。
資料圖
東阿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郭泗柱告訴記者,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基礎上,東阿鎮正探索梯次推進阿膠產業黨委、黃河糧倉產業黨委、花開百世產業黨委、青椒小鎮產業黨委、東部林果產業黨委和獅耳山中草藥產業黨委六個產業黨委建設。同時著力打造花開百世示范區、阿膠古鎮示范區、獅耳山中草藥種植示范區、太和林果示范區鄉村振興新格局,讓“聯村共建、聯產發展、聯心致富 、聯業振興”成為現實,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引領畫出基層治理“同心圓”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各類矛盾問題往往較為復雜。如何以黨建引領為依托,做到收集問題更全面、解決問題更及時?
在這個問題上,東阿鎮有自己的答案——
近年來,東阿鎮通過開展“黨員進網格”,充分整合資源、優化辦事流程,建隊伍、重培訓、強考核、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質量和效率,聚焦當前基層社會治理重點難點,著力在“實”下功夫,在“新” 上做文章,在基層治理“小網格”上以改革創新為利器破解基層治理瓶頸。
資料圖
村級治理人人參與,左鄰右舍和睦相處,社會治安平穩有序……在東阿鎮西南壩村,村民感到幸福感“爆棚”。記者了解到,通過積極試點網格化服務管理等工作模式,西南壩村較好解決了鄉村治理中的一些痛點難點問題,實現了村級治理全覆蓋、精細化,處置問題更加快捷、服務質量更加提升、管理機制更加科學,有效推進了鄉村治理提升,促進了鄉村和諧穩定。為提升群眾對村級“三務“公開的監督力度,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東阿鎮還在西南壩村試點推行了基層黨組織二維碼“紅色名片”,大家輕輕一掃,就能知道該村兩委地點在哪里,“兩委”班子運行如何,三務公開是否及時,年度工作推進怎樣,讓群眾的監督方式由墻上到線上再到手上,提升了村莊治理服務水平。
事實上,西南壩村只是近年來東阿鎮開展網格化建設所取得成果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東阿鎮通過做實網絡化管理,不斷完善基層治理機制,主動發現民之所急、民之所需,在延伸到村居的網格體系內,能及時發現問題、暢通民意,完成了暢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踐行著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目前,東阿鎮55個村共劃分229個小網格,已形成了基層黨建、城市管理、社會治安、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環境保護、民生服務相互融合的社會管理體系,實現了全鎮機關、村居、商戶無隙全覆蓋。
在窯頭村,黨員信息同樣以二維碼的形式展現在村民眼前,“這位黨員怎么樣,掃碼就知道”。
窯頭村黨支部書記鞏道峰告訴記者,為進一步優化村級治理體系建設,他們在本村探索實行二維碼管理方式,提升全村村民參與村莊發展的熱情。在村務公示欄上,每位黨員的頭像下邊將掛上二維碼,村民只需通過手機軟件的“掃一掃”功能,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該黨員在信用積分、星級評定等方面的情況。“實行二維碼管理制度后,窯頭村黨員的日常表現全部‘上網’,在節約辦公用品開支的同時,也實現了信息及時公示,方便了群眾對黨員進行監督。”鞏道峰告訴記者,除了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窯頭村也著力將二維碼管理制度運用到信用體系建設中,每位村民都有專屬二維碼,掃一下碼就能知道他在志愿服務上做了什么、信用等級如何,繼而促進每位村民踴躍爭先。
資料圖
此外,東阿鎮還在北市村內設立了“玫紅驛站”,深入推進和完善縣域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政務服務“就近辦”,著力提高基層“便利化”程度。記者了解到,“玫紅驛站”中“玫”指的是代表平陰形象的“玫瑰”;“紅”則是指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這些便民服務站,都是具備工作運行相對標準、對周邊有輻射帶動能力、有熱心代辦員等多項條件的優秀站點,可對承接的20項高頻涉企及民生事項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黨建+”引領生態環境綠色發展
夏天蛙聲陣陣,秋天一片金黃。
走進東阿鎮沿黃村莊的田間地頭,夏天能看見荷塘里的荷花爭奇斗艷地盛開著,微風吹來陣陣花香;金秋十月,便能看見稻子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充滿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東阿鎮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高標準實施“旱地改水田”項目,計劃將1504畝旱地變為“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產水田。曾經貧瘠的土地如今肥力旺盛,有力促進了農村增產增收,創造了糧食安全保障和耕地質量提升的“平陰經驗”。
瞅準“旱地改水田”的機遇,2020年,北門村村民張廣鑄在老家的黃河邊注冊成立了志陽家庭農場,種植黃河大米。同年,在狼溪河東側、西山村北試種的30余畝水稻喜獲豐收,畝產達1200余斤。
“過去,旱地里種一季玉米、一季小麥,加起來的收益在2000元左右。自打旱地改成水田,水稻、小麥、蓮藕、龍蝦的收益加起來讓畝均效益達到近萬元。可以說,土地的效益實現了翻番。”張廣鑄告訴記者。“平陰沿黃河的村莊好多年前就種大米,后來因為各種原因,種大米的越來越少,再后來干脆沒人種了。現在旱地改成水田,種大米的條件具備了,用黃河水種出來的大米品質特別好,到不了春節,大米就全賣光了。”
記者了解到,為了鼓勵像張廣鑄這樣的種糧大戶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糧食產能、增加農民收入,東阿鎮努力在科技種田、提高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和綠色生態農業建設上下功夫,糧食生產實現連續多年豐產增收,既保證了糧食安全又讓種糧成了農民的“金飯碗”。
為此,東阿鎮積極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切實増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以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綜合利用工程、生物、農藝和農機等措施,指導農業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和農田生態保護水平。
作為黃河入濟的第一站。近年來,東阿鎮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擘畫鄉村振興秀美藍圖。特別是在耕地保護方面,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落實田長制,實行耕地網格化監管,建立全過程閉環執法監管體系,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效益“四位一體”保護,以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為著力點,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耕地保護工作新模式。
目前,東阿鎮在全域建立了“3+5”田長制耕保長效機制:“3”即一網情深抓巡查、一臺通辦抓督辦、一張清單抓考核“三位一體”;“5”即鎮總田長、辦事處田長、村田長、組田長、戶田長“五級田長網格”,為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縣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