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2-07-12 10:14:07
原標題:念好“新”字訣激活新動能
來源:大眾日報
□記者楊秀萍通訊員孫俊杰報道 位于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致力打造煙臺國際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本報記者 董 卿 楊秀萍 從春龍
煙臺因工而興、因工而強,正處于由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跨越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跨越、早日建成制造業強市,是煙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
對接省“十強產業”行動計劃,煙臺市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深入實施“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開展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計劃,推動生物醫藥、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車、清潔能源等16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以鏈長制護航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搶占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制高點。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盛夏時節,滿是青松翠柏的磁山腳下,萬華化學集團全球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與自然融為一體。悠然靜謐的實驗樓里,研發人員進行著各種復雜實驗,一項項技術成果正在這里孕育。
“中心以‘未來、創新、高雅、節能、環保’為主題,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產業特點,致力打造園林式、綜合性、可持續的科技創新高地和中國化工行業研究能力最強、全球一流的研發中心。”萬華化學集團全球研發中心中央研究院科技管理部部長胡兵波介紹。
磁山向西60公里,萬華化學低碳新材料產業園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開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未來這里將打造成為萬華第三代低碳甚至零碳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園。
化工產業是煙臺市支柱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是煙臺市五個千億級產業之一,現已形成多門類產業體系,規模總量大,產業關聯度高,在地方工業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發展格局下,煙臺市把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新舊動能轉換重要抓手,錨定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目標,全力培育產業發展沃土,推動綠色石化產業向鏈條化、園區化、智能化方向穩步前行。
如今煙臺高端制造業的版圖中,綠色石化產業“家底”厚實,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煙臺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先進結構材料領域品種和門類最為齊全的產業基地;省內首個萬華百萬噸乙烯項目建成投產,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高端聚烯烴產品產業化。
走進位于萊陽市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園內的山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一個高標準的數字化總裝車間呈現在眼前,通過現場管理平臺的屏幕,在崗人數、產量同比、質量檢測、計劃完成率等一目了然;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一輛輛嶄新的輕卡緩緩駛下生產線,一眼望去十分壯觀。
“目前,我們有400多名相關人員撲在一線,最近每天下線150-160臺,平均3分鐘就有一輛整車下線。”山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戰略籌備組組長陳峰向記者介紹,今年,公司還將投資1億余元,建設商用車試驗基地,打造集試驗試制、來料檢測、計量理化、綜合辦公于一體的研究中心,致力于以整車為龍頭,帶動全產業鏈發展,打造膠東半島商用車產業集群。
在煙臺,傳統優勢產業正通過補鏈延鏈和科技賦能,迸發出新的活力。“綠色石化產業,列入省十強產業‘雁陣形’產業集群,2021年實現產值1559.7億元;有色及貴金屬產業推動行業重整、產業轉型,大力拓展工業應用領域,開發黃金精深加工產品;汽車產業堅持傳統能源車和新能源車雙驅動,努力打造百萬輛整車基地。”煙臺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田序潤介紹。
新興產業“插柳成蔭”
“前不久,我們一口氣引進了三個大項目落戶東方航天港,實現了同步啟動建設,對海陽航空航天產業具有強有力的拉動作用。”近日,在位于黃海之濱的海陽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海陽市航天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徐文向記者介紹,隨著項目投產達效,東方航天港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
東方航天港是海陽經濟版圖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從2019年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作為出海母港首次成功海上發射,海陽便著眼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迅速規劃布局、落子成勢。
“我們舉全市之力,打造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努力將海陽建設成為商業航天的新高地、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區。”海陽市委書記劉海彬介紹。
在海陽,不僅有航空航天產業,還有以核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今年4月1日零時,“暖核一號”海陽核能供熱項目圓滿完成首個供暖季供暖任務,持續供熱143天,累計提供清潔熱量200萬吉焦,供熱面積近500萬平方米。山東核電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放介紹,隨著核電后續機組的建設,未來還將為煙青威地區提供2億平方米的供暖能力,并同步研究推進核電海水淡化、水熱同產同送等更多核能綜合開發利用新領域。
眼下在煙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航空航天、清潔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正加速裂變,成為經濟強力崛起的重要增長點:清潔能源產業規模體量全省第一;電子信息產業形成涵蓋智能終端等的特色優勢產業鏈,2021年實現產值1113.3億元;生物醫藥以重大疾病防治和原始創新為重點,今年1—4月實現產值57.6億元。
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不僅凸顯了企業的硬實力,更彰顯了煙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真功夫。2021年,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兩款世界級原創生物新藥先后獲批上市,不僅填補了國內外多項技術空白,更讓榮昌生物以創新者的姿態登上了世界舞臺。
榮昌生物首席執行官房健民說,榮昌生物已經建成了一支由30余名專家人才領銜的近千人新藥研發注冊隊伍,未來將針對尚未被滿足的重大臨床需求,持續推出更多原創性生物新藥,全力推動中國原研藥走向全球。
光電傳感產業是煙臺市重點打造的16條產業鏈之一,也是煙臺黃渤海新區面向未來布局的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眼下,以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煙臺光電傳感產業園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該項目是山東省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兩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將構建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封測及材料、裝備的光電傳感產業生態,建設中國北方最具競爭力的特色光電傳感產業園區。
向深遠海要新動能
一產漁業聯袂三產旅游能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在煙臺市萊山區四十里灣漁人碼頭外側海域、距離海岸線2公里的位置,一朵直徑80米的“海上花”給出了答案:體驗“漁夫垂釣”樂趣、品嘗“海洋主題”餐飲、欣賞“海上看煙臺”美景……山東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尉巖告訴記者,周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三四百人,不算養殖就能有4萬元收入。
“海上花”大名叫“耕海一號”,是集漁業養殖、休閑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牧場綜合平臺。尉巖介紹,“耕海一號”在主體結構設計和技術層面進行了突破,諸如可移動坐底式結構、新材料網衣、智能化設備等都是創新,這才有了漁業養殖、休閑垂釣和海洋文化旅游的有機結合。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煙臺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城市。最新數據顯示,煙臺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占全國總數的1/8,數量居全省首位。
耕海牧漁、挺進深藍,離不開海工裝備的保障。近日,記者在位于煙臺市蓬萊區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看到,一根長74米、直徑7.5米—8米、壁厚10厘米、重1055噸的鋼管,靜靜地躺在蓬萊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的10萬噸碼頭上。它是單樁式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基礎,套籠、塔筒、主機和葉片等部件,都要靠這根“定海神針”才能牢牢地扎根海底。
“這是為山東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項目生產的,這個項目共需要單樁60根,大金重工承擔其中30根的生產任務,8月底前全部交付完成。”大金重工總經理高飛說,山東規劃建設了半島南、半島北、渤中等大型風電基地,裝備需求量巨大。
與大金重工一墻之隔,是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葉片的生產。前不久,隨著自重46噸的大功率海上風電葉片從蓬萊港8號泊位平穩吊放在“華波7”輪甲板,全球港口最長風電葉片吊裝紀錄刷新為103米。
“103米,是我國目前已下線的最長的風電葉片,由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國告訴記者,這標志著公司已具備百米級大功率海上風電葉片設計研發、生產制造能力。
作為海洋強市建設強勁的產業支撐,煙臺海工裝備制造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目前,全市有海洋工程裝備及其相關企業2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2戶,形成了以中集來福士、杰瑞集團、蓬萊中柏京魯船業、大金重工等為骨干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及配套企業集群,相關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煙臺市將海洋漁業、海工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藍色引擎”,正在實現從蔚藍到深藍的歷史性跨越。2021年,煙臺市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100億元,位居全省第二,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4。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