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7-19 07:42:07
原標題:連線書記丨濟南市槐蔭區委書記孫常建:濟南西城崛起全國醫養健康新高地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工作部署,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大眾日報·山東黨建云平臺重磅推出《連線書記》欄目。欄目連線各級黨組織書記,立體呈現黨建引領的典型經驗,生動講述黨員干部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的奮斗故事。
日前,大眾日報啟動“連線書記·縣市區委書記訪談錄”大型融媒報道,陸續邀請全省縣市區委書記來到大眾日報全媒創新基地演播室,鏡頭前分享區域發展的思考與實踐。近日,濟南市槐蔭區委書記孫常建做客大眾日報全媒創新基地演播室,分享了濟南市槐蔭區發揮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的資源平臺優勢,建設全國醫養健康新高地的精彩內容。
今天出版的大眾日報,3版刊發濟南市槐蔭區委書記孫常建的署名文章《濟南西城崛起全國醫養健康新高地》,敬請閱讀。
以下為本期視頻訪談內容:
主持人:齊魯大地,連線書記。歡迎收看大眾日報《連線書記》欄目,今天的做客嘉賓是濟南市槐蔭區區委書記孫常建。孫書記,歡迎您!
孫常建: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孫書記,請您先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槐蔭的基本情況。
孫常建:槐蔭是省會濟南中心城區之一,因“國槐澤蔭”而聞名,面積151.61平方公里,轄16個街道,常駐人口70萬。這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槐蔭起源于殷商時期的古祝國,轄區內還存有祝阿古城的遺跡;一百多年前,濟南自請開埠,槐蔭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內陸經濟特區”;這里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坐擁京滬高鐵五大樞紐站之一的濟南西客站,濟南地鐵1號線、2號線、4號線、6號線穿城而過,北融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是環渤海經濟圈、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戰略交匯點,是濟南乃至山東的重要門戶和窗口;這里有優美的生態環境,西懷江北最大的國家級濟西濕地公園,小清河從這里發源,黃河水、長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四水匯融”,有臘山河、玉清湖等24條河流(湖泊),還有“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黃29個最美村落,玉清湖千頃碧波、黃河畔萬畝稻香,玉水白鷺、銀杏連岸;這里有富集的醫療資源,是第一批全省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區,有全國聞名的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腫瘤醫院等9家三級醫院、9家二級醫院、12家一級醫院,581家醫療衛生機構,為高水平建設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打造“齊魯門戶,醫養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
主持人:孫書記,您剛剛提到了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約化發展工程,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領域,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基地。槐蔭是如何發揮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的作用,打造醫養健康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的呢?
孫常建: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2700萬平方米,總投資2000億元,是省市區三級共建的重大健康產業項目,自2017年批復成立以來,在征收拆遷、項目落地、人才引進等方面都取得積極進展,順利實現了“初具規模”的階段性目標。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是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是落實“健康中國”“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布局,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有力實踐,也是“康養濟南”建設的重要載體,更是濟南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醫學中心“雙中心”的核心引擎。醫學中心就像一個聚寶盆,秉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理念,匯聚了一大批國際國內一流的醫療、科研、教育等重大項目,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壯大,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造福群眾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義。醫學中心就像一棵金梧桐,不斷吸引著國際國內的頂尖醫療人才和科研團隊前來創新創業,是一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也是追夢圓夢的福地。醫學中心就像一個強引擎,以大量優質資源匯聚強大動能,輻射帶動全省及周邊省市產業升級提質增效,驅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實落地。
主持人:現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引進了哪些好項目?進展如何?
孫常建:5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濟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槐蔭區與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委會、濟南城投集團,一家人一條心、一股繩一盤棋,形成“三位一體”推進機制,不斷招大引強,加快建設國際化高水平醫療中心和醫教研產養協同創新中心。昨天(7月1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濟南醫院,在醫學中心醫療硅谷東區正式啟動建設。目前,醫學中心已累計簽約落地248個國家和省、市級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項目42個,開工面積650萬平方米,實現投資648億元。
在醫療方面,大力引進建設高端醫院,樹蘭(濟南)國際醫院由李蘭娟、鄭樹森院士共同創建,是一所集合了50名院士的“超級醫院”,總規劃床位1500張,今年9月完成建設,明年3月即將啟用。省腫瘤醫院質子中心由于金明院士擔綱領銜,今年將正式投入使用。同時,全面完成醫療硅谷規劃設計,山東大學輔助生殖、山東中醫藥大學眼視光等項目加快建設。
在教育方面,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大學高端醫學研究院為依托,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醫學教育高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僅用11個月就建成招生,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眼科與視光醫學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平洋大學,刷新了“當年拆遷、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的濟南速度,設置本碩博三個學歷等次,將成為我國眼科與視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最健全的醫學院校,本科招生規模全國第一。
在研發方面,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中科院齊魯中科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山東創新中心三大國家級平臺,著力培育科研創新智慧集群。黃璐琦院士領銜的科技部“一帶一路”中醫藥聯合實驗室,李蘭娟院士領銜、16名院士參與的濟南微生態生物醫學山東省實驗室,于金明院士領銜的中日韓腫瘤防控研究院,宣武醫院陳彪教授領銜的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薛付忠教授領銜的山東大學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等新一批重大科研平臺相繼落地。
在產業方面,聚焦藥器品、中醫藥、大數據三大領域,積極推動形成精準醫學、中醫藥、大型醫療器械、健康醫療大數據等特色產業聚鏈集群。作為醫學科學中心首個高標準產業園,也是山東省首個專注于精準醫學的專業化園區,濟南精準醫學產業園一期正式啟用。
在康養方面,突出康養特色,打造康養基地,有序推動生態康復頤養示范建設。近期引入復星醫藥集團星齊醫學檢驗所、杏脈科技、互聯網醫院、復星醫藥創新藥臨床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等優質產業。同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北方中心、疫苗試劑等項目也在洽談推進。
在服務方面,注重城市生態人居環境提升和生產生活綜合服務配套,積極做好配套服務文章,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地,正在開足馬力、加快建設,推動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由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主持人: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快速崛起的關鍵就是征地拆遷,醫學中心拆遷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孫常建:自醫學中心項目啟動以來,槐蔭區堅定“拆出一片新天地,建設一座醫養城”的信心決心,先后組織1000余名黨員干部,爭分奪秒、攻堅克難,累計完成25個村和一個國有土地社區的征收拆遷,征收土地1.5萬畝。去年以來,通過開展征收拆遷百日攻堅行動,實現簽約房屋92處,拆除房屋219處,遷移墳墓1200座,困擾醫學大道擔山屯段17年的遺留戶整體清零,醫學大道全線通車,實現了醫療硅谷東區、青島路西延、軌道交通場站等多個重點項目地塊清零,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施工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醫學中心片區正在成為環境優美、交通通達、產業興旺的醫養之都,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拓展了發展布局,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轄區群眾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慣、精神面貌,真正踐行了我們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心使命。
主持人:孫書記,您的描述讓我們對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的發展充滿信心。未來,推進醫學中心建設,我們的發力點又會放在哪里?
孫常建:3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副美麗畫卷,經過5年的建設發展,這幅畫卷越來越充滿生機與活力。沿著濟齊路一路西行,在濟齊路和醫學大道沿線,充滿科技感的現代化樓宇和熱火朝天的工地隨處可見。“十四五”期間,我們堅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方向不動搖,加快推動“一線、一片、多點”戰略,推動“醫教研產養服”六大產業協調發展。我們將重點圍繞腫瘤防治、中醫藥、腦與類腦、健康醫療大數據、臨床研究型醫院“五大集群”產業,設置醫療硅谷、生命科技創新產業區、生態康復頤養示范區,每個功能區均配置核心主導功能,推動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打造“全省第一、國內一流、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醫養之都,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主持人:好的,感謝孫書記的精彩分享。《連線書記》我們下期再見!
策劃:王金龍 蘭傳斌 申紅
統籌:吳永功
記者:王健 段婷婷
主持人:高翔
攝制:李揚 張子良張召興
設計:耿俊逸
實習生:王楠
通訊員:韓宏偉 楊鵬
(大眾日報 山東黨建云平臺 出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