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6日訊 開展東西部協作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決策。按照中央、省、市有關部署,自2017年開始,青島市嶗山區與甘肅省隴南市禮縣開展東西部協作,幫助當地實現脫貧攻堅,全面推進產業振興,共同打造東西部協作的成功范例。
在甘肅省隴南市禮縣雷壩鎮有一個小村莊,名字叫做關西村。曾經的關西以貧困出名,戶均收入不足千元;而現在關西,是以蔬菜種植聞名。走進村莊,放眼望去是成片的蔬菜大棚,218座大棚年產西紅柿、黃瓜、茄子、芹菜等時令鮮蔬菜 10 余種近 200 萬公斤,近年來的銷售額 240 多萬元,實現純利潤 160 余萬元,輻射帶動周邊 100 多戶農戶從事蔬菜種植,面積達 300 余畝。現在的關西,已經走上了蔬菜種植的康莊大道。
讓人驚喜的變化正來自東西協作幫扶。關西村位于禮縣南部,水源豐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為蔬菜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可是,曾經的關西卻空守寶山而不自知。雖然,曾經有人種植蔬菜,但是,管理粗放、種植不規范、產量低少、品種落后,蔬菜種出來,卻連縣城都賣不到。
當地百姓祖祖輩輩想要跳出貧困的怪圈,總是有力無處使。為了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走上致富的道路,改變百姓的生活,當地政府也曾經想方設法推動農業生產再升級,但是,苦于資金不充裕,技術不成熟,工作遲遲無法推動。
東西協作幫扶工作就是要深入村莊深入群眾。青島市嶗山區的扶貧干部在得知情況后,多次下鄉與當地鎮兩委、村兩委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好東西協作幫扶資金,拿出了60萬元,與雷壩鎮原有資金一同幫助關西村建設起了蔬菜設施大棚,以及建設了排水渠道等基礎設施,購買了各類肥料,鼓勵村民參與標準化蔬菜種植。
硬件設施投入完成,經營模式就直接關系到了村民們的收入。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關西制定出了“脫貧戶+黨支部+公司”的經營模式,成立了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可以拿到土地租賃、合作社分紅、勞動務工三份收入,戶均可以增收四五千元。
但是,四五千元僅僅解決了當地百姓的溫飽問題,如何讓百姓們能夠持續增加收入這是一個問題。脫貧更要致富,幫扶干部們鼓勵當地開展技術培訓,并拿出部分大棚給脫貧戶使用,采取先進帶后進的模式,引導蔬菜種植能手幫扶脫貧戶,推動共同富裕。張永強是村子里有名的蔬菜種植能手,他加入合作社以后,積極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短短時間,就有了五個自己的大棚,年收入可以達到接近十萬元。
一個人的富裕不代表全村的富裕,因此,村兩委鼓勵他先富幫后富,帶動村民學習蔬菜種植,現在,張永強已經幫助了12戶脫貧戶完成了大棚的搭建和種植。窮的時候,村民們總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閑聊、打牌,而現在村子里的人聊的都是什么菜好賣,什么品種好種,什么菜附加值高,物質生活改變的同時,村民們的精神狀態也不一樣了。
菜種好了,還要有渠道賣出去,才能換來真金白銀。對口幫扶干部多方協調幫助關西村聯系了縣城的各大超市,以合作社為主,采取統一采購,統一供種,統一采摘,統一銷售的方式進行運行,實現農超對接,群眾收入更穩定了。
當前,關西村的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剛剛申請了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并被國家市場監督局列為“良好農業種植基地”,所生產的“關之西”牌黃瓜、蒜薹被認定為“無公害蔬菜”,2022 年該基地所生產的“關之西”牌白菜、辣椒被認定為綠色食品,組織開展了蔬菜病蟲害防治、 綠色蔬菜生產技術等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共計15余次、培訓700余人,提高了群眾綜合素質和種植技術。在實現整村脫貧的基礎上,關西村正在當地政府和對口幫扶干部的支持下,邁開大步向前奔,走上了一條綠色蔬菜種植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