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網
2022-09-01 23:21:09
原標題:透視全國R&D經費:“千億俱樂部”擴員至11個 山東需抓牢科技創新“牛鼻子”
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
風口財經記者 石冰冰
R&D經費是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集中反映了科技投入的總體規模和發展水平,也是衡量地區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8月31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豆珗蟆凤@示,2021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有11個,較上年增加了3個,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山東、上海位居前6位,其中,廣東突破4000億元大關。
從研發經費投入結構來看,最大的變化是2021年基礎研究投入水平明顯提升。同時,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創新高,達到6971.8億元,較上年增長10.0%。
近年來,科技經費投入公報備受社會關注,主要原因在于在謀求高質量發展中科技創新是重要動力,隨著今年《公報》的公布,R&D經費投入也呈現出不少亮點。
湘、豫、皖入群
“千億俱樂部”擴員至11個
由于各省份資源能力、地理條件和政策導向等方面的差異,我國區域創新能力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從《公報》來看,東部地區的領先優勢依然明顯,頭部效應越發顯現。
2021年,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ㄊ校┯?1個,廣東以4002.2億元一馬當先、江蘇緊跟其后,達到3438.6億元,北京、浙江、山東、上海分別以2629.3億元、2157.7億元、1944.7億元、1819.8億元排在第3至第6位。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活躍區域,廣東、江蘇、北京和浙江的研發經費投入超過2000億元,規模已接近甚至是超過部分歐美發達國家。
此外,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這幾個中西部省份的研發投入也相繼躋身“千億省份”行列。相比2020年,去年R&D經費超千億元省份數量增加了3個,湖南、河南和安徽三省首次進入“千億俱樂部”,R&D經費分別達到1028.9億元、1018.8億元、1006.1億元。
雖然這一數據與頭部省(市)研發經費投入的懸殊較大,但也可管中窺豹,一探中部省份在科創方面的努力程度。此外,由于每個省份的經濟體量不同,單純比較R&D經費規模,并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地區對科創的熱忱。
另外一個衡量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的指標是R&D經費投入強度,即R&D經費投入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相比于R&D經費規模,這一指標更能看出一個地區對研發的重視程度。
數據顯示,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個,分別是北京(6.53%)、上海(4.21%)、天津(3.66%)、廣東(3.22%)、江蘇(2.95%)和浙江(2.94%)。
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科技創新競爭的核心區域,北上廣R&D經費投入強度領跑全國,也彰顯了三大國際科創中心的引領示范作用。
以北京為例,作為全國R&D經費投入強度最高的城市,2021年,北京市財政科技經費支出449.4億元,是2012年的2.2倍,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6.2%,比2012年提高0.8個百分點。
從人才這一關鍵因素看,2021年,中關村示范區碩士和博士以上學歷從業人員達42.3萬人,是2012年的2.5倍,全北京市研發投入較為集中的1.9萬家規模以上重點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44.6%,企業共有研發人員90萬人,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合計4714.4億元,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9%。
從“0到1”
基礎研發投入跑出加速度
我們都知道,經費要圍繞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
根據《公報》,從研發經費投入結構來看,去年最大的變化是基礎研究投入水平明顯提升。2021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817.0億元,比上年增長23.9%,特別是2016年以來,基礎研究經費以年均17.2%的速度增長。
R&D經費投入的三大主體包括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但由于投入基礎研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周期長、失敗率高等多種原因,國內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還顯著不足。
對此,《公報》指出,高等學校是基礎研究經費投入的第一主體。2021年,全國高校基礎研究經費為904.5億元,對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增長的貢獻率達51.3%,成為拉動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快速增長的關鍵力量。
實際上,基礎研究對國家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正得到舉國關注——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制定和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又一次強調“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p>
今年全國兩會上,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要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現在是6%,我們要爭取‘十四五’期間使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達到8%左右?!?/p>
今年6月份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上,王志剛稱,要重點加大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因為基礎研究是從未知到已知,減少不確定性、增加確定性的過程,加強基礎研究,就是要把其中的規律、方法、技術路徑找到。
也就是說,只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從“0到1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久久為功
山東要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2021年,山東以1944.7億元的R&D經費投入規模排在全國第五,從2.34%的R&D經費投入強度來看,山東排在了全國第八。與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大省相比,山東的研發投入略顯不足,研發投入強度與經濟大省地位不匹配的問題也較為突出。
R&D經費作為一個地區研發投入最直觀的標準,投入越高的地區,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毫無疑問會具有更大的潛力。
風口財經梳理了2017-2021五年間統計局發布的《全國科技經費投入公報》。
2017年,彼時山東R&D經費投入還超過北京、浙江和上海,排在全國第三,雖然廣東和江蘇的R&D經費投入超過山東,也分別只比山東多出590.6億元和507.1億元。
但在2021年,山東的R&D經費投入僅為廣東的一半,江蘇的57%。2017年R&D經費投入比山東少了將近486.7億元的浙江,也于2019年反超山東175.1億元,2021年,浙江研發投入已高出山東213億元。
實際上,經濟發展的勢頭也會影響研發投入,熟悉全國經濟格局的人都知道,浙江一直在奮力追趕山東,在發展水平、繁榮程度、民富實力等方面,浙江甚至不輸江蘇和廣東。
2017年,浙江與山東經濟總量差距在2萬億元左右,2020年這一數據縮小至8500億元左右,不過在2021年,山東將兩者的差距擴大到9000多億元,今年上半年,山東對浙江的領先優勢繼續擴大,比去年同期多了1100億元。
今年年初,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把加強科技研發創新作為“十大創新”之首,同時提出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萬家,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實現全面起勢。
讓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沒有捷徑,需要的是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全面起勢的山東,抓住了科技研發創新,便抓住了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