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9-21 09:31:09
原標題:歐洲港口30萬噸化肥為什么遲遲動不了?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們應確保俄羅斯化肥可經歐洲自由出口。”據俄羅斯衛星網19日報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世界糧食計劃署可向貧困國家運輸在歐洲港口積存的俄羅斯化肥。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他已向古特雷斯通報稱,在歐盟各港口積存了30萬噸俄羅斯化肥,俄方愿無償將其轉給發展中國家。7月底,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共同達成了旨在解除俄烏糧食和化肥出口限制的協議,但俄方認為,截至9月中旬,協議中涉及俄糧食和化肥出口部分未被執行。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俄羅斯希望借聯合國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西方制裁的“脫困”。同時,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會最終作用到自身。
俄羅斯不滿西方未履行承諾
俄羅斯副總理兼工業和貿易部部長曼圖羅夫19日表示,俄羅斯可以為世界農業生產者提供礦物肥料。俄羅斯的化肥產量是國內市場需求的2.5倍,這使得向國外供應更多產品成為可能。不過,俄羅斯化肥出口仍在被西方國家的制裁所阻礙。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6日報道,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一次會議上表示,美國和歐盟國家聲稱其反俄制裁不影響俄羅斯食品和化肥出口的說法是不實的。“歐盟和美國不斷重復的論點,即制裁不會干擾俄食品和化肥的出口,這與現實不符,西方制裁導致銀行交易復雜化。另外,俄羅斯船只被拒絕進入歐洲港口,這些港口發揮著供應鏈正常運作所必需的重要轉運點的作用。”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也表示:“我們聽到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的代表非常狡猾的聲明。他們說,對俄羅斯的食品和化肥不實施制裁,但在實踐中情況有所不同,西方國家并沒有履行將俄羅斯糧食和化肥排除在制裁之外的承諾,這就是俄羅斯化肥和糧食無法進入世界市場的原因。”
俄羅斯“今日經濟”網19日報道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首先,應確保俄羅斯化肥可經歐洲自由出口。其次,如果俄羅斯希望無償將化肥提供給發展中國家,我認為,世界糧食計劃署將可以完成這一愿望。”17日,古特雷斯表示,在允許俄羅斯化肥通過歐洲港口出口的問題上,多個歐洲港口釋放了積極信號。
有分析認為,解決俄歐化肥出口爭端的方式還是要回到“黑海谷物倡議”的執行上,由聯合國出面同各方協調。聯合國官方網站19日報道稱,由于俄烏沖突導致烏克蘭的谷物出口以及俄羅斯的糧食和化肥出口都受到嚴重影響。供應中斷進一步推高原本就不斷飆升的糧食價格,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最終聯合國同俄羅斯、土耳其和烏克蘭在伊斯坦布爾達成“黑海谷物倡議”。倡議允許通過安全的海上人道主義走廊,從烏克蘭的3個主要港口向世界各地出口谷物、其他食品和包括氨在內的化肥,其中,大約1/3的物資直接運往低收入國家。
報道稱,“黑海谷物倡議”監測的船只從8月1日開始駛出烏克蘭。截至8月底,已有100多艘船只駛出烏克蘭,共計裝載100多萬噸谷物和其他食品。截至9月中旬,聯合協調中心報告顯示,已有大約300萬噸物資運離烏克蘭。
俄歐博弈仍會持續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研究室主任徐坡嶺1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與歐盟間化肥矛盾的實質是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俄羅斯的反制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關于歐盟港口將為俄羅斯化肥出口提供便利的發聲,是從糧食安全和人道主義出發,展現其負責任的態度,但對俄羅斯其他貨物的進出口問題并未明確表態。
徐坡嶺認為,俄羅斯方面目前希望借此在西方的制裁上撕開個口子,把其他被制裁限制的產品捆綁起來,讓歐盟方面一并放行,為自己脫困。俄歐之間關于化肥出口的纏斗短時間內不會結束,雙方會為自己的利益進行不斷博弈,估計還需要進一步的協調和磋商。
據俄羅斯“專家”網15日報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托雷羅警告說,化肥短缺可能導致世界糧食收成減少40%。俄羅斯礦物肥料并不短缺,俄羅斯在化肥生產方面占據世界第二位,并已成為世界上主要出口國。但俄羅斯肥料生產商協會的報告顯示,到9月初,俄羅斯的礦物肥料出口量比去年前8個月下降20%。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9月初表示,俄羅斯在今年4個月內向其他國家出口700萬噸化肥,其中,大約一半出口到亞洲、非洲、拉美國家。俄高等經濟大學經濟學家奧斯塔普科維奇認為,沒有俄羅斯的化肥,西方將面臨饑餓和通貨膨脹。俄羅斯礦物肥料的份額相當于俄石油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大約為16%-17%。在國際化肥領域,俄羅斯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沒有肥料,糧食收獲就會減少,從而造成食物短缺,最終引發通貨膨脹。
歐洲化肥工業受沖擊
在限制俄羅斯化肥出口的同時,歐洲自身的化肥工業也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大減備受沖擊。德國《商報》近日報道,歐洲的化肥制造商正陷入困境,極高的天然氣價格對歐洲化肥制造商造成了沉重打擊。歐洲肥料協會和市場研究機構ICIS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至少70%的氮肥產能已經被限制或完全關閉。天然氣既是提取氨的最重要原料,也是生產中的關鍵能源。天然氣占工業氨肥制造成本的90%。氮肥的價格也大幅上漲,目前是1年前的2倍多,同期天然氣價格上漲了近10倍。
自8月中旬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近30%,引發歐洲化肥產能關閉潮。挪威、德國、波蘭、立陶宛、法國、英國和匈牙利的大型化肥公司紛紛宣布減產或關閉工廠。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商之一——挪威雅苒公司于8月25日宣布,將在氮肥生產中減少35%的銨使用量,并將產量減少至310萬噸。美國化肥制造商CF Industries Holdings宣布暫停英國一家工廠的銨鹽生產。它是該國最大的碳生產商,年產能為40萬噸。在此之前,CF Industries公司已經完全關閉了一家用于生產氨和碳的英國工廠。波蘭一些化學公司也在關閉生產氨的工廠。在立陶宛,波羅的海地區最大化學品制造商Achema停止氨的生產。匈牙利化學公司Nitrogenmuvek和法國北歐化工公司也在關閉工廠、減負荷運行。
早在7月份,德國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就開始削減氨的產量。現在,歐洲70%的氨和尿素的生產能力已大幅減少或停止。這種趨勢若繼續下去,不僅氮肥價格高,而且讓使用氮肥的復雜肥料價格也將保持高位。化肥數量的急劇下降可能會以糧食危機威脅歐盟,為此,布魯塞爾允許進口商購買俄羅斯化肥。但俄羅斯化肥出口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物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短期看歐洲化肥供應還不會出現危機,因為,歐洲國家的土地相對比較肥沃,糧食的種植密度較低,且多為一年一熟,因此歐洲國家對化肥的使用量普遍不大,平均一畝地的化肥使用量約5公斤。歐洲很多化肥廠選擇停工停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生產化肥的成本過于高昂;二是目前歐洲地區的小麥收割已完成,處在等待下一季春小麥播種的階段,耕地對化肥需求量低,市場需求側小。
李國祥認為,從短時間內來看,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化肥運輸纏斗僵持局面不會對歐洲國家產生實質性影響,但等到明年3月至4月春小麥播種時,如果歐洲本地化肥工廠不開工的情況依舊出現,且俄化肥運不進歐洲,那么就會影響2023-2024年度的糧食生產和收成,引發影響范圍更加廣泛的糧食危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