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2-09-29 15:57:09
原標題:濟南特色勞動教育趣味多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特色勞動教育趣味多
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市市中區原山小學開展第二屆“七彩原山豐收節”。
濟南市歷城區大龍小學的學生在“七彩”農場里勞作。
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及,勞動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勞動所占課時將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多種勞動技能被納入課程。進入新學期,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
“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具體要求,那么濟南市各中小學又是如何結合自身優勢,讓勞動教育處處
“生根”的呢?
“實踐”成勞動教育關鍵詞
近日,教育部在答復是否將《勞動教育》教材納入教科書目錄時明確指出,勞動教育主要以實踐為主,全國各地情況差異較大,不統一使用一種教材,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基于勞動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明確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編寫要求,滿足不同地區學校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鼓勵學校緊密結合地方經濟、文化和學生生活實際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開展勞動教育要體現實踐性特點,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采取多種方式,避免“一刀切”。
沒有統一教材,各地如何深化勞動教育?事實上,新課程標準中早有答案:發揮自身優勢,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從而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在新課程標準中,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一共設置了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濟南市各學校根據學生基礎和發展需要,聚焦具體任務群內容要求、素養表現等豐富多樣的勞動教學設計,呈現了多樣化的新課堂樣態。
課程設置緊扣任務群
那么,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該怎么開展?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深入研讀新課程標準,挖掘勞動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方面的育人價值,因地制宜,將勞動教育貫穿全學科。
濟南市景山小學聚焦農業生產勞動,倡導教師從“課本”走進“生活”,從“認知”踐行“實踐”,在勞動課堂與勞動實踐中發展學生能力。教師引導低年級學生制定勞動清單,開展“景小美的一平方米”主題活動,建立規則意識,弘揚勞動精神。帶領高年級學生深入學校勞動基地——耘景園,除草、澆水、施肥、搭架,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的同時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濟南市十畝園小學則側重綜合烹飪與營養和傳統工藝制作,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方式,讓學生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一把“真勞動”。中秋節,教師李楊蕾給學生上了新學期的“勞動第一課”,她從中秋節的來歷、詩詞、神話故事以及各種習俗講解,到“品月餅—做月餅—展月餅”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寓教于學、寓學于練、寓練于做的勞動課上習得了本領,“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感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孩子們學得開心,我教得也很開心。”李楊蕾說。
因地制宜開展勞動課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要學喜鵲造新房,要學蜜蜂采蜜糖,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一首《勞動最光榮》,成為幾代兒童難以忘卻的童年記憶。勞動教育的回歸,并不只是讓學生吃點苦、出點汗那么簡單。方式是勞動,重點卻在教育,勞動教育要做的,是在各種勞動技能的學習中,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品德,開發有創造力的心智,鍛煉強健的體魄,發現身邊的美好。
濟南市市中區原山小學學生在春天播種,在夏季施肥、除草,在秋季迎來了收獲。在學校第二屆“七彩原山豐收節”上,“快來看呀,我們的蔬菜新鮮又實惠!”“這里有好吃的西紅柿!”……圍著小圍裙的學生竭力地推薦著自己面前的瓜果蔬菜,一群小游客拿著專屬定制的兌換券游走在各個攤位之間。“除了每年的播種節和豐收節,學校還設有小研究生院和小魯班工坊,學生在這里開動腦筋,動手實踐,在體驗中了解了農業種植的時令特點。”該校校長唐忠亮介紹道。
“老師,這是我摘的南瓜,你看有點泛黃了,肯定又面又甜。”“老師,你瞧這根黃瓜多長,我爺爺說把秧子架起來黃瓜會比較直。”歷城區大龍小學依托鄉村小學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開辟“七彩農場”。翻土、整地、施肥、播種、管理、收獲,在這所風景優美的校園里,勞動課從來不需要什么儀式感,因為勞動早已經與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融合到了一起。“我們每周開設了‘1+2’課時的勞動教育,通過七彩農場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從小培養學生了解一粒種子從播種到發芽、成長、結果的過程,感悟勞動的意義,體會收獲的喜悅。”該校校長賈廷綱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濟南高新區雞山小學的“邊邊角角”也已經被南瓜、茄子、苦瓜、絲瓜、葫蘆所占據。在該校的“快樂菜園豐收節”上,早就“垂涎三尺”的學生們“沖”進專屬“農田”,手捧碧綠的青椒、滿園的葫蘆、金黃的大南瓜、掛著長須的玉米……濟南市歷下區盛和小學則在校園內開辟了900多平方米的種養殖基地,每個班級都承擔了種糧食、種菜、養雞養兔子的任務,課余和延時天天喂養小動物,周周種管蔬菜糧食,“背著飼料來上學,帶著歡樂返回家”,成了新學期盛和學子的快樂成長姿態。
校內外協同推進勞動教育
“有地一族”在校內開展生產勞動,“無地一族”則另辟蹊徑,積極統籌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資源,努力構建“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社會主背景、教師主力軍”的勞動教育教學框架。
山東省實驗小學以現代服務業勞動為出發點,將校外勞動教育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綜合實踐基地等資源,開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中國工商銀行朝山街支行、北京銀行濟南分行、齊魯錢幣博物館以及中國建設銀行金融示范基地都成了該校的勞動實踐基地,“開展與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系列現代服務業勞動體驗,幫助學生體悟金融服務業對創造便利、美好生活的重要意義。”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如“小手拉大手,禁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活動、“小手拉大手之垃圾分類”活動、“牽手夕陽紅,慰問老人心”活動、“小手拉大手,共筑文明交通”活動、“社區環境我維護”活動等,在增強學生公共服務意識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社會認同感和責任感。
在勞動協同育人方面,校內與校外共同“牽手”也在南部山區發了芽。9月19日,南部山區管委會中小學生素質教育中心第一次“勞動周”開營,作為校外補充校內勞動教育的主力軍,該中心有自己的秘訣:一應俱全的硬件設備加上農耕種植課、職業體驗課、烘焙面點課、金融小課堂等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讓南部山區、歷城區兩區的學子體驗了不一樣的勞動實踐。同時,該中心配備了專職勞動教師,農耕種植指導教師、剪紙和陶藝教師、造紙指導教師等專職教師75名,為勞動教育解決了“誰來上”的難題。
(文/本報記者 張磊 范開云 朱曉燕 李鵬 圖/本報記者 梁大磊 朱曉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