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都市報
2023-01-04 11:22:01
原標題:風起云正涌 青島金融這一年
來源:半島都市報
原標題:風起云正涌 青島金融這一年
來源:半島都市報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文鴻飛
圖/CFP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2022年青島金融業奮力拼搏、勇立潮頭,面對壓力、積極應對,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這份答卷既書寫了青島金融業的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也飽含青島競逐金融賽道的底氣。2022年,青島金融業有哪些高光時刻令人難忘?又有哪些耀眼數據值得回味?2023年開年之時,回首來時路、展望奮斗路非常有意義。
突破:
青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80家,居全省首位
2022年12月30日,青島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敲響了北交所上市的寶鐘,成為登陸北交所的第5家青企,同時,成為青島第80家上市企業,也為2022年全年企業上市工作劃上了完美句號。
2022年以來,青島資本市場延續了之前良好的發展勢頭,企業上市進程呈現加速度的發展姿態。2022年上半年,泰德股份、盤古智能和大牧人3家企業成功過會;2022年6月22日至30日,沃隆食品等6家企業IPO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受理。下半年青島企業上市工作高潮迭起:2022年9月15日,科捷智能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青島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達到6家,與濟南并列全省第一;2022年10月19日,三柏碩登陸深交所主板,同一天,歌爾微深交所創業板IPO申請成功過會;2022年12月23日,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北交所;2022年12月30日,青島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敲響北交所上市的寶鐘。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場IPO數量同比去年下降20%,過會率僅60%,青島則逆勢而上,全年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2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80家,居全省首位;上市融資187.61億元,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7835.01億元,躍居全省第一。
青島上市后備資源也很豐富。2022年,青島搶抓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機遇,積極營造企業上市良好生態環境。制定上市和擬上市企業“白名單”,117家企業納入首批“白名單”,實現綠色通道“定向化”,推動企業“應報盡報”“能報早報”;在全省率先將北交所掛牌企業納入上市補助政策范圍,撥付2021年度企業上市、掛牌、股改企業補助1770萬元,有效降低企業上市成本;充實重點擬上市企業后備庫,入庫企業從268家增加至442家,不斷充實上市后備力量。
創新:
密集推出措施,眾多“首單”業務競相落地
眾所周知,不斷創新是現代金融“彎道超車”的利器。2022年,青島金融業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并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密集推出一批“首創”措施,一批全省乃至全國首單業務落地。
2022年3月15日,青島銀行成功為青島能源集團下屬公司——青島能源熱電集團第六熱力有限公司辦理了一筆排污權質押貸款業務,金額1000萬元,該業務是青島市首筆排污權質押貸款業務;2022年3月25日,青島工行首筆境內運費外匯支付便利化業務成功落地,實現了境內運費的“即時付”;2022年5月27日,中信銀行青島分行成功為某出口企業辦理山東省首筆美式賣出期權和青島市首筆亞式買入期權業務,兩筆新式期權業務的成功落地標志著外匯服務實體經濟新舉措在青島地區成功試行;2022年7月25日,興業銀行青島分行為青島某物流有限公司辦理了1筆71.6萬元信用貸和1筆18.1萬元運費貸,這標志著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臺辦理的山東省內首筆中歐班列“齊魯號”融資成功落地;2022年10月26日,青島銀行成功落地首筆新能源項目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青島銀行濰坊分行為山東省諸城市某產業園光伏電站項目建設首次放款3000萬元,助力山東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2022年12月中旬,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工作人員拿到了山東省首張全程通過線上辦理的知識產權質押登記證,以此為憑證,該行為青島進化者小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審批授信3000萬元,該筆業務是山東首筆知識產權線上登記質押融資業務;2022年12月23日,青島銀行與山東港口集團“山港易付”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數字人民幣放款的新功能,并通過該平臺為山東港口集團某供應商客戶辦理了一筆數字人民幣放款業務。本次在供應鏈業務中實現數字人民幣貸款投放是青島銀行在信貸領域的首次嘗試,也是青島銀行在數字人民幣和供應鏈金融業務應用場景領域的再次創新。
行動:
全球創投風投大會、重量級論壇和賽事成功舉辦
為了打造更有生機更有活力的金融發展環境和金融生態圈層,聚集來自全行業的金融才俊和資源,過去的一年中,第四屆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等全國性知名論壇扎堆開幕。
2022年6月10日至11日,第四屆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在青島舉辦。期間,全球范圍內百余位行業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創投風投機構代表前來參會,并在會上分享思路、凝聚共識,為青島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和力量。本次大會實現總規模達617.65億元的44個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項目數量創歷屆大會之最。
2022年7月30日,以“新發展格局下的財富管理創新路徑”為主題的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在青島啟幕。一年一度的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不僅成為財富青島最閃耀的“思想盛宴”,架起了青島與國際互聯互通的財富管理之橋,更進階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燦爛的“思想之光”,承擔起為行業發展提供含金量十足的“智慧風暴”的使命。
同樣是在2022年7月份,由半島都市報社主辦,半島金融財稅全媒體中心承辦的第13屆半島金融理財師專業大賽啟動。在長達三個多月的賽程里,來自全市上百名優秀理財師進行了一場“云端比拼”。大賽累計點贊數高達954480。經過激烈的比拼角逐,在2022年10月28日舉行的大賽頒獎典禮上,117位理財師獲獎,14家銀行分享最佳組織獎與優秀組織獎。獎項既是榮譽也是標桿,他們代表著青島金融行業發展創新的新高度,也傳遞著青島金融業的責任擔當和銳意進取的精神。
聚焦:
特定養老儲蓄和個人養老金業務等在青島啟動試點
過去一年中,青島金融業呈現出的良好的生態和發展環境,讓它的聚合力、影響力不斷攀升,同時也讓它贏得了更多先行先試的機會,更讓它吸聚更多的機構來此落地生根。
繼成為首批養老理財試點城市之后,2022年7月,青島又成為開展特定養老儲蓄的五個試點城市之一。2022年11月29日,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正式在青島等五個城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在此之前,工商銀行已從2022年11月20日起,在上述5個城市率先開展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發行試點。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下發《關于報送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確定36個城市(地區)先行試點個人養老金業務,青島再次成為試點城市之一。
根據全省的統一工作安排,在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青島市分局的組織推動下,2022年12月12日青島地區正式啟動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該項試點統一了人民幣銀行賬戶與外幣銀行賬戶開立、變更和撤銷等業務規則,存款人可通過一個賬戶實現多幣種資金展示、收付和管理,將大大節約企業的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此外,個人也可以通過一個本外幣合一的Ⅰ類銀行結算賬戶,使用管理多幣種資金。
資料顯示,目前青島全市金融機構總數已達到近300家。各金融機構和金融企業不僅在此集聚,還彼此互動、相互合作、相互成就。2022年8月25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于恒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開業的批復》,同意恒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恒豐理財”)開業。開業后,恒豐理財成為第三家落戶青島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此前已有光大理財、青銀理財在青島注冊。其數量僅次于上海和北京,與深圳并列。
數據:
2022年青島財政收入三項指標預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財政收入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自市財政局的最新數顯示,2022年,青島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簡稱“財政收入”)完成1273.2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5.5%,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6.9%。其中,稅收完成881.2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3.5%,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為73.7%。財政收入增幅、稅收增幅和稅比三項指標預計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來自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的初步統計則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2.68萬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全年增量約2700億元。2022年全年,全市信貸總量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在2022年4月份和6月份分別突破2.5萬億和2.6萬億兩個關口,貸款余額不斷再上新臺階,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存款方面,初步統計,至2022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比年初增加約2500億元。其中,居民存款保持快速增長,在2022年6月份突破萬億元后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至2022年11月末,全市居民存款余額10731億元,同比增長20.02%,比年初增加1578億元,為居民擴大消費提供了資金儲備。
這一串串亮眼數字的背后,是金融機構努力擔當與勇毅前行的最佳印證。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相信青島金融業的發展會行穩致遠,也會吸引更多的人和企業來這里創新創業,助力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