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1-04 22:56:01
原標題:“醫”往無前 “硬核”堅守 東營區人民醫院全力保障醫療救治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來源:大眾網
原標題:“醫”往無前 “硬核”堅守 東營區人民醫院全力保障醫療救治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來源:大眾網
近期,伴隨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醫院工作重心迅速從防控感染轉到了醫療救治。面對迅速激增的群眾就醫需求和醫護人員因感染大幅減員,東營區人民醫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統籌謀劃,全力保障診療秩序,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醫療救治攻堅戰貢獻了“硬核”力量。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為全力應對當前形勢下的高負荷醫療救治任務,醫院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應急機制,科學統籌救治力量。院領導班子每天召開醫療救治工作協調會,及時了解全院床位資源、臨床科室每日患者救治情況,協調解決人員、物資、藥品供應,研究處置醫療救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統籌全院資源,暢通患者救治的生命通道,在增開急診病區的同時,以“應收盡收,保障救治”為原則,適時調整、不斷優化救治方案。對于減員嚴重的病區,整合醫護力量,彈性互補,做到我缺人時你來補,你忙不過來我來幫,全力保障了每個病區的運轉,以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職能部門人員根據崗位性質不同,分別由醫務科、護理部、黨政辦統籌調配至相關一線崗位,積極加入到急診、重癥、各病區及方艙送餐、消殺等工作中,積極為臨床業務科室服務,與臨床醫護人員一同堅守。
生命至上,負重戰“疫”
急診是醫院的最前線,再次當仁不讓地成為醫院抗擊新冠疫情、加強醫療救治的排頭兵。“現在每天出診30次左右,比同期增加5倍;就診人數增加1倍,其中重癥患者增加5倍以上,工作強度和壓力太大了。”急診科主任吳偉說,在生病第三天,他忍著頭痛乏力、關節疼痛,堅持返回工作崗位,急危重患者太多,他還掛念著要去急診病房查房......他們用最堅強的意志和柔弱的血肉之軀,堅守患者的健康安全,挺立在醫院的最前方。
在門診,面對醫療救治工作壓力和醫護減員的困境,年近60歲的老專家,堅守在醫院。在病區,咳嗽聲此起彼伏,連軸轉下來,頭暈胸悶、關節肌肉酸痛,但他們仍帶著高燒和病痛在病房里奔走。有的狀態太差了,就一邊吸著氧氣一邊處理醫囑。“這樣的場景我每天從早看到晚,真擔心他們。這段時間,科里人員就是這樣的工作狀態,護士累到坐在地上,手中的活也沒停下。”護士長一邊為患者鋪床,一邊心疼得直掉眼淚。
有的科室醫護感染率超80%,能上崗的寥寥無幾,仍能在48小時內收治46個病號,超負荷、長時間持續的工作,他們很難擠出吃飯和休息的時間,而是選擇強忍著身體上的不適,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救治患者。
三年來,PCR實驗室人員似乎變成了“超人”,他們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經受了體力、耐力的巨大考驗?,F在,本就體力透支的他們,能工作的也只剩一半了,為了保證實驗室不被污染,他們盡管感到疲憊甚至狼狽,仍在離病毒最近的戰場上日夜不歸,像“陀螺”一樣不停運轉?!斑^去,我們有限的空間,有限的人員,能做到不斷提升檢測能力,承擔東營區最多的核酸檢測工作量,現在,我們還能提升戰斗力,保證實驗室不間斷持續運行?!盤CR實驗室負責人商軍鋒如是說,他發燒僅在家休息半天即返回到崗位上調度指揮核酸檢測工作。
這只是眾多奮戰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的縮影,所有身體不適的醫務人員在癥狀好轉的情況下,都第一時間返崗,只為能夠為同事分擔工作壓力,為患者提供醫療保障。
提高儲備,醫技保障
藥庫、耗材庫第一時間進入了“備戰”狀態,迅速商討出有效解決方案,多舉措保障藥品供應,優化醫院退熱藥物調配,隨時跟進臨床需要。經常夜間接收疫情應急藥品,加班加點進行藥品拆零,保證科室防護物資充足,保障來院就診的患者有藥可用,有藥可治,為全院各項醫療活動提供堅強的物資保障。
門診藥房、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功能檢查科等醫技科室作為醫院的窗口單位,減員不減量。連日來,放射科每天都要完成200多個CT。一邊是感染人數越來越多,一邊是與日俱增的工作量,危急時刻,一人承擔起三人的工作,“讓感染發燒的同事再多休息幾天吧,我們沒生病的繼續堅持”“我好些了”“我沒事”“我來吧”......簡單的話語,讓大家心往一處想、擰成一股繩,配合臨床科室共同承擔起醫療診治等各項工作,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
在東營區人民醫院,有太多的付出與堅守,全體醫護人員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癥,全力提升醫療救治能力,為全區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張華 尹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