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1-30 21:15:01
原標題:濟南國際雙年展“流量”不減 開放視野與創(chuàng)新表達助推濟南文化名片走向國際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濟南國際雙年展“流量”不減 開放視野與創(chuàng)新表達助推濟南文化名片走向國際
來源:海報新聞
大眾網(wǎng)·海報新聞記者 宮小昀 報道
辭舊迎新,卯兔送春。2023年新春假期雖已結束,但“共生世界——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引發(fā)的觀展熱情依然高漲。1月29日,在濟南市美術館內(nèi),除了絡繹不絕的市民游客,還有兩位來自北京高校的美術界大咖專程前來打卡雙年展。觀展后,海報新聞記者現(xiàn)場對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淳,以及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研究生導師黨震進行專訪。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淳(左)與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行政負責人徐琳(右)交流中
濟南市美術館展區(qū)展出的兩大版塊,分別為以科技賦能、展城交融為特色的“科技與藝術”版塊,以及結合濟南市作為2022年“東亞文化之都”特別策劃的“異彩與同源”版塊,共邀請40位中國藝術家和23位國際藝術家的70余件(套)作品做整體呈現(xiàn)。本屆展覽秉持“科技賦能”理念,大幅增加了AR、VR、人機交互、3D打印等科技應用作品的數(shù)量,大量使用新技術、新手段,《飛越黃河》《金聲玉振》《鵲華十二時》等為展覽專門定制創(chuàng)作的新作品,推動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為觀眾帶來更多具有強互動、沉浸感的觀展體驗。
《金聲玉振》展館
在一樓“科技與藝術”主題展區(qū),游客們饒有興致地駐足觀看著一組由數(shù)字化技術演繹人體基因轉譯的震撼影像,還時不時傳來轉譯發(fā)出的數(shù)字化聲音,這幅名為《轉譯天顯》的影像裝置為觀眾開啟基因解密之旅,作品通過生成算法和形態(tài)學創(chuàng)作將基因片段轉換為影像,并以此接近這個超驗的時刻。
《元·五岳》則在元世界中編碼出“五岳”神山,通過五塊巨大的LED屏幕視頻化展現(xiàn)了抽象的“五岳”,借助人體感應系統(tǒng),觀眾站在作品前,揮舞手臂或扭動身體,畫面中的云海山水便“活”起來,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
新媒體互動裝置作品《飛越黃河》通過人機互動模式,不僅能夠通過衛(wèi)星技術沉浸式地觀看濟南段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還能親自體驗駕駛操作模擬飛行器的樂趣,為不少觀展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極具本地特色的《鵲華十二時》獨立的展陳空間中,趙孟頫的傳世名畫《鵲華秋色圖》“活”了起來,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鮮活的場景讓觀眾們沉浸式地感受了鵲華從晝到夜12個時辰的樣貌。立足“城市+文化、數(shù)字+IP、產(chǎn)業(yè)+生活”,觀眾可以沉浸式帶入古時“詩畫濟南”“大美泉城”的文化美、靈動美、詩意美,從數(shù)字中感受“詩與遠方”。
博物館三樓基于數(shù)字化技術與元宇宙概念,有史萊姆引擎開發(fā)的一款第一人稱藝術類體驗游戲《海洋1》,以及用全景虛擬現(xiàn)實形式傳遞超現(xiàn)實感官體驗的《380.49hpa/再黎明,再黃昏》,都給觀眾帶來震撼、奇幻、沉浸的超時空藝術探索之旅。
《海洋1》
《380.49hpa/再黎明,再黃昏》
談及本屆雙年展的兩點內(nèi)容,黨震表示,本次濟南雙年展具備了開放共生的多元藝術生態(tài)現(xiàn)狀的價值內(nèi)核,同時以開放心態(tài)關注當下藝術的制作形式與理念,以嶄新的面貌與觀眾互動交流。它的開放性測試吸引了中國周邊東亞地區(qū),乃至于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的藝術家的作品匯聚于濟南,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進步。
同時,展覽分區(qū)明確,科技板塊和傳統(tǒng)類型的作品相得益彰。看完后每個展區(qū)都有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比如駕駛飛機穿越黃河的虛擬體驗。能讓觀眾在展廳里隨時能夠飛越上空,以俯視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代表了科技賦能藝術的重要起點。而濟南市美術館對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平臺搭建,以及將本土藝術的推廣與策展放在全球性語境當中考量設計,則展現(xiàn)出本次雙年展,對于美術與大眾交流互動的全新理念,令人感動、未來可期。
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研究生導師黨震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化創(chuàng)新表達,成為本次雙年展突出的“關鍵詞”。不少展品的創(chuàng)作者是剛剛畢業(yè)的學生,以及年輕的藝術愛好者,為此次展覽帶來極具活力的視聽形式與內(nèi)容。藝術教育對藝術家的塑造和培養(yǎng)息息相關,而濟南國際雙年展的開展,對高校教學發(fā)展和年輕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新的啟發(fā)。
張淳表示,年輕藝術家的培養(yǎng),有一套非常科學嚴謹?shù)南到y(tǒng)教學,打造什么樣的課程,就會塑造怎樣的藝術家,中國藝術家大多來自院校或受過專業(yè)院校的訓練,因此高等藝術學院的美術教育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建設舉足輕重,如中國人民大學,近些年在虛擬仿真的課程推廣設置上,有比較明顯的推動和提升。因此,雙年展帶來的技術革新和視野開拓,對高校教育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管震也強調(diào)了基礎教學需與實用操作相結合,視野開闊與想象力的表達,需要雙年展這樣極具國際視野的藝術展,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淳
一個城市IP的塑造,離不開城市文化建設。“濟南國際雙年展”是山東第一個國際化美術展覽品牌,自2020年舉辦首屆展覽以來,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轟動。兩屆雙年展共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500余位藝術家參展,200多家國內(nèi)外主流媒體對展覽進行了宣傳報道。通過濟南國際雙年展,讓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具有國際風范。
張淳認為,美術館、展覽館作為城市文化名片的作用將在未來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做有濟南城市特色的雙年展,更是未來的重大課題。
黨震也同樣肯定了濟南國際雙年展對推動國際藝術城市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他認為,濟南雙年展作為濟南市藝術建設開路先鋒,在目前國內(nèi)的美術館里面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身份特點,且前進動力十足。面對世界的開放姿態(tài)以及城市文化品牌的不斷豐富和崛起,二者有機結合會逐步落實國際藝術城市的品牌IP。人們在藝術文化方面獲得的精神上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強。
據(jù)介紹,本屆雙年展開展即火爆,開展當日,山東美術館、濟南市美術館兩大主展區(qū)便吸引超7000人次觀展,即便在春節(jié)假期期間,濟南市美術館依然每天保持平均2000人次的觀展量,成為這個冬日泉城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