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2-01 17:59:02
原標題:山東“勇挑大梁”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山東“勇挑大梁”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山東省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盛銅業公司工作人員在吊裝銅箔。左慶攝/光明圖片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百年省莊大集上節慶用品琳瑯滿目。杜希毓攝/光明圖片
三名游客在山東省沂水縣鑫和現代產業園鮮花長廊欣賞。徐見明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絡繹不絕的游客、琳瑯滿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連日來,“黃河大集”上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煙火氣”。
塔吊林立、車輛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天寒地凍,擋不住重大項目加速建設的熱潮。
港機轟鳴、吊臂起落,滿載著貨品的貨輪駛向海外……碼頭忙碌不停歇,展現出充足的經濟活力與韌性。
2022年以來,山東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力推進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十大創新“三個十大”行動計劃,全省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出了山東貢獻。
1.擴內需與促外貿并舉
各式各樣的攤位、五顏六色的干果糖果、各具特色的服裝鞋帽、柴米油鹽醬醋茶、雞鴨魚肉瓜果蔬……春節前夕,濱州市沾化區標志性的集市——富國大集上,人頭攢動、鑼鼓喧天,吆喝聲、談笑聲、議價聲此起彼伏,匯聚成“黃河大集”濃郁的年味和溫馨的煙火氣。
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為加快恢復消費市場活力,釋放消費潛力,山東創新推出文化“兩創”新名片——“黃河大集”,整合直播帶貨、惠民演出、文化體驗等活動,在全省選取文化味、鄉土味濃厚的大集,讓“黃河大集”與鄉村冬春群眾性文旅活動相融合,打造成“年貨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連日來,山東各地的“黃河大集”盛大開集,熱鬧非凡、人聲鼎沸,為濃濃的年味再添紅紅火火的熱鬧場面。
舉辦全省旅游發展大會、“惠享山東消費年”等主題活動,出臺促進服務業困難行業恢復發展35條、加快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13條,以及促進大宗消費、零售餐飲、預制菜發展的政策舉措,累計發放汽車、家電、文旅消費券15.6億元,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實施“雙十條”政策,新建商品房網簽面積居全國首位……山東把“十大擴需求”行動作為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實施了一系列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擴需求舉措。
市場消費穩步復蘇,外貿外資勢頭同樣良好。
新年伊始,煙臺黃渤海新區4支招商小分隊立即啟動“走出去”招商的密集行程。這些天,他們奔赴北京、天津、西安、深圳4個城市,并積極走出國門,與國內外30余家企業洽談合作,收獲豐碩成果。
煙臺黃渤海新區為山東全力穩外貿、拓市場做了一個生動注腳。2022年12月以來,山東省級和各地商務部門紛紛組織外貿企業赴日韓、東南亞、歐盟等地開展商務洽談活動,主動“出海”搶訂單、拓市場、尋商機、穩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前11個月,全省進出口達3萬億元,增長13.5%,進出口、進口、出口增速三項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實實在在護航企業發展
1月15日,在位于聊城市的山東金蔡倫集團生產車間里,自動化生產設備24小時不停歇地趕制訂單;車間外,工人們正將產品裝車外運;服務中心里,園區工作人員正在商議如何紓解企業遇到的難題,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在前不久工信部公布的170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名單中,魯西國際小微企業創業園榜上有名,成為聊城市首個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一條龍’式的專業服務,吸引了我們這些正在成長中的企業。”聊城市華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崔俊杰說,園區最吸引他的有兩點:一個是園區突破封閉、單一的傳統工業園建設模式,采用開放式的產城綜合體模式進行建設,搭建強大的產業運營平臺服務園區企業,“保姆式”服務和健全的配套設施令人稱贊;另一個是園區聚集了許多高端化智能化企業,企業之間進行技術交流、合作都很方便,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穩市場主體就是穩經濟、穩就業。山東千方百計呵護、服務市場主體,幫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從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到2021年的四批落實“六穩”“六保”促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再到2022年的四批“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山東打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組合拳”。
德州市慶云縣集中優勢資源,及時推出8個方面25條政策“大招”,以真金白銀提振企業信心,推動增產擴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推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慶云縣委常委、副縣長喬玉華說:“助企紓困拖不得、等不得,要以事不過夜、立等可取的態度,主動出擊、主動發聲、主動服務,送‘雪中炭’、下‘及時雨’、解‘燃眉急’,跑出助企‘加速度’,實實在在護航企業發展。”
泰安市泰山區創優企業開辦“1545”服務模式以及“證照通辦”“三聯辦”等改革措施,推行準入準營事項“一窗受理、并聯辦理、證照同取”服務。線上依托山東政務服務網等,將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社保登記等全流程納入“一網通辦”;線下打造“泰安小美”幫代辦隊伍,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讓企業群眾辦事無憂。
濱州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服務、用心服務、高效服務,努力打造審批環節少、審批時間短、審批成本低、審批效率高的營商環境,創新實施了“一件事一次辦”、無差別“一窗受理”、政務服務跨域通辦等一系列改革,“濱周到”服務品牌入選全國政務服務優秀品牌。2022年,濱州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0.8%,列全省第二位。
3.打出創新“組合拳”
走進位于日照市嵐山區的國鑫箔材(山東)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年產1萬噸的精密箔材生產線正在忙碌運作。
“我們生產的‘手撕鋼’,最薄的只有0.01毫米,厚度是普通A4紙的十分之一。”公司董事長劉文舉說,可不要小看這0.01毫米,它突破了國內電子信息材料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劉文舉介紹,目前,我國0.035—0.050毫米厚度高檔箔材的產能與產量,與國家需求差距巨大,0.018毫米左右及以下的高檔箔材更是依賴進口,產品價格、進口數量的主動權都掌握在別人手里。
為此,國鑫箔材(山東)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團隊開展聯合攻關,自主開發研制了650毫米“寬幅壓延箔材整套工藝裝備”,這套設備也是我國的首臺套,可以生產覆蓋幾乎所有箔材。
精密箔材的高技術含量,同樣體現在它的產品附加值上。劉文舉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噸20萬元推算,公司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利潤在2.5億元以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山東不斷強化持續創新,系統謀劃實施“十大創新”行動計劃,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打出全面創新“組合拳”,全面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為切實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山東組織實施121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成功發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使用;世界首個電磁推進地面超高速試驗設施——“電磁橇”設施成功運行;240馬力CVT智能拖拉機、高性能氧化鋁陶瓷纖維等一批新產品實現量產,打破國外技術壟斷;3個新藥成功獲批上市,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山東還大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通過深化科技領域改革,科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創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要素集聚效應日益凸顯。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0家,新增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比2021年增長近6500家,同比增長22.3%;4家企業登陸科創板,總數達到21家;入選“火炬計劃”20人,數量居全國第二位;5個城市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新增數量居全國第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征程上,山東舒展羽翼、勇挑大梁,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振翅翱翔。
(本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