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3-04-06 16:52:04
原標題:近5年山東約12萬逝者生態安葬
來源:濟南時報
原標題:近5年山東約12萬逝者生態安葬
來源:濟南時報
玉函山公墓推出節地生態葬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郭堯 攝
隨著殯葬改革的逐步深入,“魂系生態、葉落歸根、回歸自然、綠蔭后人”的生態安葬理念也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日益被人們所接受。新黃河記者從山東省民政廳獲悉,目前,全省各地普遍出臺了生態安葬獎補政策,積極推行海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等現代文明生態安葬方式。近5年,全省參加生態安葬人數約12萬人。
近5年山東生態葬中海葬占24%
“孩子離開我們1168天了,思來想去決定把女兒海葬吧!她沒有結婚、沒有子女,我們老了后誰給她掃墓?豈不更凄涼。回歸大自然吧……”2020年,失獨母親“好阿姨”參加女兒的海葬儀式后,添加了社工蘇建的微信,從那天起,蘇建便成了阿姨的傾聽者,3年來替一位素未謀面的妹妹逢年過節給這位母親問好。
“阿姨其實不姓‘好’,她叫我‘好孩子’,我叫她‘好阿姨’。過節時,我向她問聲好,朋友圈里她時常給我點個贊,我們就是這樣通過微信交流,遠遠的,暖暖的。”蘇建說,從事社工工作,同時自己也是一名生命教育志愿團成員,參加過很多次海葬活動,能夠感受到人們對海葬的認可度逐年提升,逝者融入大海的時候,面對廣闊的大海,家屬也是一種釋懷,情意永遠留在人間。
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有利于節約土地、發展經濟,有利于移風易俗。
3月29日上午,東營市第8次骨灰集中撒海活動在黃河入??诓澈:S蚺e行。在悠揚的禮樂聲和親屬們的祈禱祝福聲中,83位逝者骨灰同芬芳的鮮花一同長眠于大海。清明節前后,青島、濰坊、日照等地也陸續開展海葬活動。
“隨著多年來引導,群眾對生態安葬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尤其是海葬,近5年山東12萬參加生態安葬的人員中,海葬人數達2.9萬占24%。”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潘紅春介紹,青島市是全省最早開海葬的城市,承擔了濟南等內陸城市的海葬任務。
各地出臺生態安葬獎補政策
海葬是生命回歸大海,其他的生態葬法也在用不同的形式讓生命回歸自然。新黃河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樹葬是將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在地上不圍墓地,不壘墳頭,只在地上植樹的殯葬方式。死者與樹木融為一體,每人可省地1平方米;花葬、草坪葬是指將骨灰盒埋入地下,地上不壘墳頭,只在地面平放墓碑的四周植草種花,此種葬法占地面積小,與自然融為一體;草坪葬是源于西方流行于東方的葬式,與芳草為伴,讓生命生于自然,歸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與天地合二為一;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逝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
以“回歸自然”為主旨的安葬形式逐漸被認可,與各地政府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出臺補貼鼓勵政策密不可分。“近年來,全省各地普遍出臺了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對逝者家屬補貼1000—7000元,積極推行海葬、樹葬、花壇葬等現代文明生態安葬方式?!迸思t春說。
根據《濟南市民政局濟南市文明辦濟南市財政局關于對生態葬實施獎補政策的通知》,對選擇生態葬的具有濟南市戶籍和居住證的2018年1月1日以后亡故的居民進行獎補。其中,對于骨灰撒散或者將骨灰全部撒入海、河等,獎補4000元;對于骨灰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入土,土地可重復使用,不保留標志的,獎補3000元……骨灰永久安放在骨灰堂、墻、塔、廊、壁等骨灰格位中,無其他標志物的,獎補1000元。
傳統公墓向現代節地生態葬公墓轉型
倡導綠色安葬是今年清明節的主題之一。3月31日上午,濟南市玉函生態示范園正式開園,成為全市推進殯葬改革、推行生態安葬的又一生動實踐。生態示范園占地面積8畝,采用景觀公園式的理念設計,劃分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多個主題鮮明的區域,同時還立有海葬紀念碑。
濟南市殯儀館副館長李澎介紹,玉函山安息園是濟南市最早建設的公墓,也是濟南市城區內最大的國有公墓:“在核心區域拿出土地資源推出節地生態葬,就是為了宣傳綠色生態的理念,引導市民選擇節地生態的葬式葬法,作移風易俗、生態文明的倡導者和先行者?!?/p>
據介紹,生態示范園于2021年11月啟動建設,總投資400余萬元,其中草坪葬區、樹葬區可安葬3900具骨灰,壁葬區、塔葬區可安葬1700具骨灰,循環式花壇葬區年安葬約200具骨灰,極大提高了土地復合利用率。設計理念采用九州命名,實現了人文景觀、文化內涵與節地安葬形式的有機結合。
“濟南市玉函生態示范園是傳統公墓向現代節地生態安葬公墓轉型的有益實踐。老墓、大碑一下子沒有了,增加了上萬個墓位,同時還滿足老百姓幾代人都在這里安葬的需求,又宣傳了節地生態安葬的形式?!迸思t春介紹,近年來,山東省堅持“節地生態”,因地制宜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基本實現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目前全省136個縣(市、區)均完成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并與當地國土空間規劃實現有效銜接。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趙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