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3-04-09 15:02:04
原標題:補水、治河、復航,千年運河蘇醒的密碼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補水、治河、復航,千年運河蘇醒的密碼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千里運河,迤邐而行。大運河自山東棗莊臺兒莊入魯,流經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5市18個縣(市、區),潤澤著沿線的城鎮,涵養著魯韻文化。4月3日-8日,記者隨采訪團走大運河文化體驗廊道,在悠悠碧波間感受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在通航段的百舸爭流中見證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活力。
補水,讓大運河重煥生機
4月4日上午10時許,位于德州城西南15公里的四女寺水利樞紐提閘,向南運河提閘放水。運河水從閘間奔涌而出,一路向北。
四女寺水利樞紐是漳衛南運河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控制樞紐,位于德州市德城區、武城縣和河北省故城縣的兩省三縣(區)交界處,上游接衛運河,下游分別接漳衛新河與南運河。
記者隨采訪團來到這里,只見河道在這里一分為三。三座大壩呈微弧形并肩矗立,蔚為壯觀。其中,窄一些的河道是南運河主航道。
很長時間以來,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資源嚴重短缺。水利部海委漳衛南運河四女寺樞紐工程管理局局長張如旭介紹,2022年4月28日,四女寺水利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在此基礎上,2023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分六條路徑為南運河、天津市中心城區段、通惠河和北運河補水,持續推進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助力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水來之不易。南來的長江水沿南水北調東線匯入東平湖,部分湖水長途跋涉,與經引黃線路而來的黃河水在六五河匯合,穿過一系列水利工程進入南運河德州段。與此同時,河北岳城水庫的水經漳河和衛運河也來到四女寺水利樞紐,四女寺水利樞紐節制閘提閘后,一同進入南運河。“岳城水庫的水是從海河流域漳衛河系漳河來的,所以算是海河水,加上長江水、黃河水,我國三大水系的水匯聚于此。”張如旭說。
東平湖新湖滯洪區的中國南水北調八里灣泵站,3臺全調節立式軸流泵,馬力全開,機聲隆隆。站上泵站最高處遠眺,南側,大運河猶如絲綢綠帶蜿蜒綿長;北側,東平湖平靜遼闊,水鴨點點。
中國南水北調八里灣泵站總工李昂介紹,八里灣泵站是南四湖至東平湖段輸水與航運結合工程的組成部分,工程的主要任務是抽引前一級鄧樓泵站的來水入東平湖向北調水100m3/s,并適當配合東平湖新湖區的排澇。
“這里是南水北調東線的制高點,水進東平湖后就由高向低借水勢自流,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穿過黃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東經膠東半島輸水干線向山東半島供水。”李昂說。
南水北調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是此次大運河全線通水主力水源。據統計,自3月1日京杭大運河啟動黃河以北河段補水以來,截至4月3日,已累計補水1.91億立方米,完成計劃補水量的41.1%。其中南水北調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累計補水0.42億立方米。
有了水,大運河就有了生命力。通過補水,大運河的河道水資源條件得以改善,河道周邊虧空的地下水得到回補,千年運河重煥生機。
治河,復蘇“黃金水道”
清晨在聊城市區的大運河邊駐足,滿目生機勃勃的綠:水是豆綠的,柳是嫩綠的,矮灌木是油綠的,草坪是青綠的。叫不上名字的水鳥,也為這綠色大運河所“沉醉”,久久駐足水中。
水賦予大運河新生。水能夠融入古老的大運河,背后是龐大的系統工程。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聊城就對市區的運河進行了保護性開發,通過河道開挖整修、沿岸綠化,形成了融觀光、旅游、生態、居住為一體的景觀帶,建設了運河沿線第一座以運河為主題的博物館,叫響“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城市品牌。
“大運河沿臨清穿城而過,有世界上僅存的元運河世界遺產段。我們采取多點實施、全線推進的方式,對城區包括元運河在內的8公里運河段進行清淤疏浚。”臨清市水利局副局長吳家明介紹,自2021年以來,臨清市共投資8000萬元對會通河(原濟津河)美化、綠化和亮化,建設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結合原有遺產小道分批次進行修繕,搭配亮化工程、觀景平臺、富有運河文化的街頭廣場等沿河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服務居民休閑需求。
“我們還在河兩岸進行綠化苗木種植,種了銀杏、白蠟、早櫻等20多種喬木,穿插冬青球、石楠球、衛矛球等10多種低矮灌木,地面鋪設草皮,突出層次,達到立體化種植效果。”吳家明說。
在棗莊,水又賦予了大運河另一番景致。
從臺兒莊古城西城門,往南走上幾步,便是大運河的古河道。靜柔的河面上,步云橋風姿婀娜,頗有水鄉的情韻。作為南北交融的傳統濱水小城,水是臺兒莊的靈魂。
棗莊市臺兒莊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臺兒莊區實施濕地功能修復,投入資金2億元,建成了沿運及入運支流人工濕地生態凈化項目,建設橡膠壩、節制閘、溢流壩,采取生態滯留氧化、植物吸附、生態護坡等濕地效應,改善水體環境。目前,全區濕地面積超過2萬畝。
臺兒莊區境內13條骨干河流,均實施了“河長制”,全面開展流域治污大會戰。目前,臺兒莊區濕地、河道水面達到了31.3平方公里,每日接納廢水近10萬立方米,實現了所有出境水全部經過濕地凈化達到三類水質標準后進入韓莊運河,河流由原來的“排污渠”變成了“生態屏障”,展現出“城水相依、碧水靈動”的水鄉風韻。
治河,讓山東大運河河道暢達,水脈充盈,“黃金水道”得以復蘇。臺兒莊船閘閘門打開,馬達聲響,十余艘千噸級貨船魚貫而出,駛向北方。
復航,通江達海的新使命
沿運河北上,位于泰安市東平縣商老莊鄉的八里灣船閘,是大運河山東段復航段最北端的梯級船閘。船舶過閘后,行駛15公里,即可到達大運河通航段的最北端起點港——東平港。
東平城依傍黃河,毗鄰京杭大運河,作為大運河的重要交通樞紐,曾是中原地區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然而,近代以來,北面黃河幾度改道,河道淤積。2021年,京杭大運河泰安段工程建成,結束了泰安100年來“有湖有港不通航”的困境。
泰安港東平港區老湖作業區,一艘“濟寧籍”貨船剛剛載滿煤炭,準備啟程駛往浙江。東平港商務部經理解洪海介紹,4月5日,港口的裝船吞吐量為5000多噸,有煤炭和建材兩類。“港口作為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輸水與航運結合工程實施后,可優化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水路運輸成本為公路運輸成本的1/8、鐵路運輸成本的1/4。”
自2021年9月17日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以來,東平港共對接客戶650余家,順利與80多家客戶簽訂港口合作協議,與130余家船運公司攜手,服務進出港拖隊70余拖,單機船舶400余艘。目前,已順利完成了涵蓋建材、煤炭、機制砂等30多種材料的集港、裝船、發運工作,為港口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擴大了港口盈利廣度。
采訪團抵達濟寧港航梁山港時,大列進站、船舶靠港,一派繁忙景象。
梁山港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內河港口,它位于梁山北的梁濟運河右岸,距瓦日鐵路直線距離1.8公里,距黃河直線距離10公里。沿“瓦日鐵路、新兗鐵路、長江、京杭運河”組成的“豐”字形物流大通道,可大力發展“鐘擺式”運輸。晉陜蒙地區煤炭通過瓦日鐵路運輸到梁山港,然后通過京杭運河運到南方。2000噸級船舶自此可通江達海,每噸運輸成本能節約50-60元,降低企業綜合物流運輸成本30%以上,每年可為客戶節省運輸成本8億到10億元。
濟寧能源黨委副書記、董事閔維介紹,梁山港占據著西煤東運的咽喉要地,也是山東煤炭保障供應的主力軍。2022年,梁山港物流園區銷售額突破百億大關,成為濟寧能源首個百億級經濟園區。“梁山港重點打造集煤炭儲備、臨港工業、現代物流、大物貿等于一體的輻射晉陜蒙魯豫,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的現代臨港產業園區,釋放后發優勢,最大限度發揮京杭運河的運輸價值,向著港產城融合發展目標加速邁進。”
沉睡百年的大運河醒了,在路網如織貫通八方、高鐵縱橫聯動南北的當下,被賦予新的使命,寄予新的希望。
( □ 大眾日報記者 陳巨慧 張春宇 實習生 趙佳樂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