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4-19 11:06:04
原標題:讓數千年遺跡“活”在當下!探訪青島齊長城和平度即墨故城
來源:青島早報
原標題:讓數千年遺跡“活”在當下!探訪青島齊長城和平度即墨故城
來源:青島早報
讓數千年遺跡“活”在當下
昨天是國際古跡遺址日 記者探訪青島齊長城和平度即墨故城 保護利用措施讓它們重煥光彩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近年來,青島市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先行先試的探索,讓這些文化遺產重新煥發出光彩。在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前夕,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兵分兩路,深入西海岸新區和平度市古峴鎮,探訪屹立千年的齊長城青島段、即墨故城的過去和現在。
齊長城篇
守護 織密齊長城保護網
始建于春秋時期的齊長城橫亙于齊魯大地,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它西起濟南市長清區,一路向東,止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海岸邊。齊長城青島段現存長度32.994公里,由西到東貫穿青島西海岸新區全境,認定遺產共22處,墻體分為土墻、石墻和山險3種。
西海岸新區齊長城月季山東坡段。西海岸新區供圖
千年遺跡如何保護?青島“護城人”給出了答案。在青島,有一支專門進行齊長城保護工作的“齊長城保護小隊”,目前有70多名隊員。這支隊伍成立于2015年,隊員年齡跨度從“50后”到“80后”。
西海岸新區六汪鎮山周村的老書記張立福,是齊長城義務保護員之一。2022年,張立福卸任村書記一職。卸任之前,守護齊長城是他的“分內事”;卸任之后,守護齊長城成了他的“義務事”。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山野之中,巡視千米長的齊長城王家墩子段,看到落石,就把石頭搬到石墻上放好、踩實;遇到在石墻附近放牛牧羊的村民,就趕緊上前勸阻……自從得知自家村旁的這道“嶺子”是齊長城遺址后,年過六旬的張立福便給自己安排了這樣一項“任務”。
位于六汪鎮山周村附近的齊長城遺址。
像張立福一樣的義務護城員,在青島有21位,他們來自齊長城沿線的各個社區。除此之外,西海岸新區還為齊長城青島段配備了56個公益崗位。77名保護員為青島的齊長城遺址撐起了一張保護網。
織密齊長城保護網,彰顯出西海岸新區保護歷史遺跡的決心,也讓西海岸新區在遺址保護方面走在了前列。
記者了解到,目前西海岸新區修繕完成的齊長城重點區段,已經設置了9處保護標志碑、310多處保護界樁。西海岸新區多個修繕保護方案獲國家文物局同意批復:齊長城金豬坑至苗家段、王家墩子至曹城山東坡段長度約2752米的搶救性保護修繕工程,于2019年8月通過山東省文物局最終驗收;齊長城史家夼東山至山周村西山段、長城村至徐山段、月季山西段至曹城山中段長度約5490米的搶救性保護工程,于2021年7月通過了青島市文旅局組織的初步驗收……
利用 古遺跡帶來文化內涵
花團錦簇、林木蔥郁,干凈整潔的道路,古韻十足的路燈……三月陽春,走進位于西海岸新區齊長城路以北的徐山文化公園,沿山路而上,“泱泱齊風”主題石刻浮雕格外顯眼。“管子論勢”“春秋首霸”“大興長城”“齊吳海戰”“稱雄諸侯”……一系列歷史故事以塑石浮雕的形式呈現,展現出了千年前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作為西海岸新區首個文化型公園,徐山文化公園最大的特色就是貫穿園區東西的齊長城。
據悉,齊長城徐山段總長705米,在進行公園改造提升之初,建設單位對齊長城遺址采用了“保護并利用”的思路。公園結合文物古跡彰顯歷史文化特色,制定“讓市民走進來,讓齊長城‘活’起來”的設計思路,讓市民在休閑健身的同時,在身邊、在當下就能深入了解齊長城、了解齊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齊長城徐山段是采用土砂混筑的工藝修筑的,還有部分墻體直接用黃土或砂土逐層夯筑而成。為了保證“修舊如舊”,施工單位修復時依然采用了這種古老的工藝,購買了專用土壤,然后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層層夯筑。
如今,在徐山文化公園里,一條隆起的“土坡”牽引著這座公園的走向,土坡的下方正是已經沉睡了千年的齊長城遺址。而在土坡與人行道的交會處,一段橫截面展示墻成為市民游客的打卡點。這是齊長城的橫截面展示,市民游客可以很直觀地看到齊長城的內部構造。
記者了解到,徐山文化公園對于齊長城歷史遺跡的利用非常具有研討意義。山東省古建筑保護研究院工作人員張艷群是參與齊長城遺址徐山段修繕方案擬定的人員之一,對于徐山公園,他如此評價:“這個項目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實例的一個研討項目。可以說,齊長城徐山段是整個齊長城的縮影,也是齊長城修繕利用的一個范例。”
融合 讓長城文化“活起來”
文化遺產經過修繕與保護,最終以某種方式存留于當下、復歸生活,這是文化遺產于現代的作用之一。記者了解到,在進行保護的同時,西海岸新區圍繞遺址沿線開展文旅資源整合,打造了青島齊長城百果園、九九山生態觀光園、鐵山街道后石溝村影視基地、楊家山里田園綜合體等一批現代文旅創新融合項目。如今,這座古長城,正與現代生活融合,煥發出了蓬勃生機。
西海岸新區正推進多項工程,讓這座綿延56.077公里、跨越200余座山丘的春秋戰國遺址,催生出更多新鮮且豐富的公共空間:依托小珠山北山段長城,規劃建設了小珠山核心展示園;依托東山村北山、鵓鴿山段長城和徐山段長城,建設東山—徐山長城展示帶。
齊長城屬于線性文化遺產,是一個擁有特殊文化資源集合能力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族群,具有符號化帶動作用,對于它的利用絕不僅僅限于它的本體。為了挖掘齊長城更加深層的文化內涵,西海岸新區對齊長城沿線區域特色資源進行了整合。位于鐵山街道的楊家山里,就是深度開發齊長城的范例。近年來,當地按照“原山原水原生態、原汁原味原生活”理念,以上溝、墩上、黃泥巷、大下莊村為核心區打造采摘、民宿和餐飲業,以東南崖村為核心區建設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以后石溝村為核心區打造鄉村影視基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名片。除了楊家山里,齊長城腳下還隱匿著諸多“文旅特色”,如王家墩子段六汪鎮的塔橋全羊技藝,古膠州八景之一的鐵橛懸泉,鵓鴿山段、小珠山段王臺街道的增聚回餅、紅蠟加工,還有徐山段的徐福傳說……
西海岸新區正結合周邊文旅資源,創建齊長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和齊長城國家風景道,同時創新豐富文旅資源供給,打造齊長城參觀游覽聯程聯運經典文旅線路,以塑造青島的“齊長城文化”品牌,讓齊長城文化真正“活起來”。
即墨故城篇
探訪 即墨故城留存千米城墻
這里曾是古代膠東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在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外的即墨故城遺址上,歷史留下的足跡清晰可辨。站在古城墻遺址上,讓人不禁想象著2000多年前這里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城門處擁擠著進進出出的人流,城里城外升起裊裊的炊煙……
文保人員對即墨故城遺存進行保護。
平度文旅局文物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即墨故城遺址包含即墨故城和六曲山墓群兩部分。即墨故城位于平度市東南約30公里的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地跨古峴鎮和仁兆鎮。故城分為內城和外城,外城東臨小沽河,西近墨水河,總體呈不規則長方形,東南缺角,地上部分現僅存東城墻約1100米,夯土版筑。六曲山墓群是即墨故城遺址重要的組成部分,位于即墨故城北方約10公里處,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東西綿延15公里,分布在古峴、云山、白沙河三個鎮(街道)的10余個村莊中,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少數為東周墓葬。
考古人員對即墨歷史遺存進行勘探。
2001年,即墨故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文物部門加大保護監管力度,利用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定期對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進行安全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與公安部門建立文物案件聯動處置機制。
保護 實施東城墻圍護工程
即墨故城始建于東周,戰國時為齊之名城,因齊將田單在此利用火牛陣大破燕軍而聞名于世。自秦始,歷兩漢、魏、晉、北魏,直至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即墨故城一直是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秦時曾為膠東郡治,在西漢為膠東國都,先后有過八王、六侯、一相。這些王公貴族的墓冢大多建在距即墨故城10公里遠的六曲山脈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蔚為壯觀的古墓群。
近年來,平度文旅局實施了即墨故城遺址東城墻圍護工程,加大保護力度,減少農業生產活動和人為因素影響。編制的《即墨故城遺址東城墻圍護工程設計方案》通過省文物和旅游廳審批。2022年爭取到國家文物保護資金,實施即墨故城遺址東城墻圍護工程,設置圍欄,對城墻上的部分姜窖和坍塌孔洞進行技術回填,清理城墻垃圾和后加構筑物、建筑物等,整修城墻西側道路,對部分高大喬木的根系進行治理,設置保護標志、保護標識及界樁等,同時加裝安全監控設備。
/相關鏈接 /
即墨編制歷史遺存“保護圖”
為摸清文物家底,留住城市文化記憶,保存城市歷史文脈,青島市即墨區財政投入專項資金,聘請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和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三家有資質的機構,開展了即墨區自然生態資源與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這項工作將即墨區內的所有歷史遺存,包括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近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石窟寺及石刻、古樹名木等都納入了保護規劃編制范圍之內。”即墨區博物館副館長毛洪東介紹,為了探明即墨的歷史遺存“家底”,由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對這些歷史遺存進行考古調查、勘探,了解地下文物的分布范圍、時代以及歷史價值,并根據考古調查、勘探成果編制《考古工作報告》;其次,由青島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根據考古成果進行專業的地形圖測繪工作,繪制《即墨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項目地形圖》;最后,由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根據以上成果編制《即墨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
“工作前后歷時3年,取得了豐碩成果。”毛洪東介紹,在這次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工程中,完成了104處不可移動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勘探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完成144處不可移動文物、286處古樹名木的地形圖測繪工作,由于選用先進精密測繪工具進行專業測繪,測繪誤差在5厘米以內。根據以上成果,全面梳理即墨區歷史遺存的資源特色、文化價值,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內涵,結合即墨區歷史遺存的價值、特色及保護現狀,提出了保護目標和策略,編制完成了《即墨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為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提供了依據,指明了方向。同時,《即墨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在區國土空間會議上通過,劃定了文物保護紅線,將文物保護納入控規,實現“多規合一”“一張圖”管理。通過“即墨歷史遺存調查及保護規劃”工程,即墨區全面掌握了轄區內歷史遺存的保護狀況、系統梳理了歷史遺存的特色和價值,深入挖掘和闡發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時代價值,科學制定歷史遺存的保護政策和中長期規劃,劃定了文物保護紅線。
/延伸 /
島城共有19處“國保”單位
截至目前,青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青島德國建筑、即墨故城遺址、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平度東岳石遺址、膠州三里河遺址、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萬字會舊址、西皇姑庵遺址、趙家莊遺址、萊西市西沙埠遺址、瑯琊臺遺址、祓國都城遺址、膠州市板橋鎮遺址、嶗山道教建筑群、齊長城、天柱山摩崖石刻、大澤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朝連島燈塔,共有19處。近年來青島通過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在文物保護利用方面進行了先行先試的探索,有效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張孝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