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3-04-24 10:41:04
原標題:山東交通職業學院以文化育人鑄魂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交通職業學院以文化育人鑄魂
來源:大眾日報
□ 魏倩 邱學文 吳榮欣
近年來,山東交通職業學院以“大道文化”育人推動思政育人路徑融合的三全育人改革,系統打造紅色育人基地、傳統文化傳習基地、交通強國科普基地,開展系列文化育人的深入探索。“紅色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先進行業文化都是校園文化的豐富給養,要繼承好,發揚好,關鍵是要傳承、融合、創新到學校自身文化中。”日前,該校宣傳部部長牟海林說。
用紅色文化點亮信仰
濰縣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的第一個城市攻堅戰,也是華東軍民轉入戰略反攻后取得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所在地鳳凰山作為外圍制高點,是濰縣戰役諸多外圍重要戰場之一。2022年在當地宣傳部、黨史辦等部門的支持下,該校依托原有的思政演練教室建成濰縣戰役紀念館,同時在校園內建設了“濰縣戰役”主題雕塑廣場。“我們把‘濰縣戰役’的線下資源和涵蓋國內80個紅色教育場館的線上VR資源相結合,在豐富課程教學資源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們走進現場,悟出思想。”該校思政部老師、紀念館第一批講解員黃婷婷說。
“我們有兩位老師的長輩就參加過濰縣戰役,到過鳳凰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輩們為了建設新中國,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今天的交職人立足交通行業,為建設交通強國而接續奮斗。”牟海林說。
該校依托區域紅色資源,同周邊的坊茨小鎮、炭礦遺址文化園、莊龍甲烈士紀念園等場館聯動,打造黨性教育、思政教育一體化研學基地。該校通過講好“革命故事”,辦好“紅色講堂”,將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教育資源,轉化為培根鑄魂的“活教材”,以“初心課堂”“情景黨課”等形式,使革命文化根植于青年大學生的心田。
用交通文化傳承使命
“我們幾個年級的學生,先后歷時5年,基本尋遍了山東的古橋,現在主要是利用三維建模技術,將這些古橋的風貌保存起來,期望以后能對古橋的保護和修復做點什么。”在該校橋梁文化館內,道路橋梁專業學生汪志泉說。2022年齊魯古橋研究中心落戶該校,這也是中國北方僅有的兩個古橋研究中心。中心的橋梁文化館內一面墻上,記錄的是學生們利用假期時間尋訪古橋留下的資料。
“我們把橋梁文化融入系、部分支文化之內,一座橋不僅事關當地道路交通,也延續著當地的文化脈絡,同時也承載著古代匠人的匠心匠藝,學生在尋訪收錄的過程中,本身也是對所從事的職業道路的認同,或者說是從過去到將來的演進中,更清楚一個橋梁人應該擔負的使命。”該校公路與建筑系黨總支書記劉芹說。
該校依托各交通專業群實訓場所打造的交通強國系列科普基地成為學校文化地標。“來到學校一段時間,對交通行業的選擇更加確定,也相信在交通的廣袤天地里,一定能有所作為。”在學院航空科普館內,正在負責講解的航空機電維修專業學生付秀印信心十足。
用傳統文化增強自信
每年5月份,學院都會用一場盛大的儀式——祭孔大典,來拉開傳統文化節的序幕。“我們依托孔子學堂,把傳統典儀、經典誦讀、古琴書畫等體驗項目結合起來,用現場體驗的方式讓參與者感悟傳統文化魅力,同時把風箏、書畫、民樂等學生社團融入進來,讓風箏、嵌銀、核雕等非遺技藝在校園內傳承扎根,讓傳統文化在校園里更加有吸引力,讓學生們對我們民族的傳承與復興更有信心。”該校孔子學堂院長、每年祭孔大典的總典儀于俊英教授說。
在航海科普館五樓的技藝傳承平臺,幾位學生正在利用3D技術制作船只模型。“我們從航海的歷史與發展中描繪海上強國的宏偉藍圖,并把船舶制造的工藝用現代的方式再次呈現,讓學生在文化環境中熏陶,在技藝傳承中成長。”該校航海系黨總支書記孫陽說。
校園內“孔子石”“匠心園”“桃李園”等園林景觀錯落有致,“博文”“思齊”等道路連通校園,“紅木嵌銀”“風箏扎制”“核雕雕刻”“古橋技藝”等傳承平臺融入其間,一系列經典活動貫穿全年,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與思想精華,借助符合時代情境的表達方式,成為與革命文化、行業文化互相浚通的活水,釋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