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重磅!人民日報“頭版+整版”聚焦山東壽光破題農業現代化

來源:舜網

作者:

2023-04-27 16:30:04

原標題:重磅!人民日報“頭版+整版”聚焦山東壽光破題農業現代化

來源:舜網

原標題:重磅!人民日報“頭版+整版”聚焦山東壽光破題農業現代化

來源:舜網

挑起蔬菜全產業鏈“金扁擔”

——開局之年看壽光

本報記者 趙永平 侯琳良 王 浩

強國必先強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

行走在山東壽光,進大棚、問菜農、訪市場,感受到農業現代化的蓬勃脈動。

凌晨3點,孫家集街道范于村菜農李金濤戴起頭燈,鉆進大棚。棚里,智慧溫控機、智能噴灌機等裝備一應俱全,一畦畦苦瓜青綠新鮮。李金濤采摘動作麻利,苦瓜紛紛入筐,“這個時間,鮮度最好,能趕上批發市場的早班車。”

凌晨4點,新天地果蔬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里車來車往。蔬菜經銷商王敏利打開手機,核對產地、生產信息,打包、裝車,一車車紅紅的甜椒即將發往廣州,“品牌菜不愁賣,一天能走150多噸。”

這里是“中國蔬菜之鄉”,平均每分鐘1.7萬多公斤蔬菜銷往各地。這個“菜籃子”,不僅“買全國、賣全國”,更發展成近千億元級的蔬菜產業集群。

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指出:“我國國情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一件根本性的大事。”

牢記囑托,這個曾經讓冬暖式蔬菜大棚走向全國的地方,向著農業現代化目標勇毅前行。立足實際、再造優勢,壽光挑起蔬菜全產業鏈“金扁擔”,探索既有農業現代化共同特征,又基于中國特色的道路。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一粒粒國產種子扎根,供給保障能力提升。

走進田柳鎮后疃村菜農王愛民的大棚,紅彤彤的番茄掛滿秧藤,嘗一口,沙甜多汁。“種子是蔬菜生產的關鍵。”王愛民深有體會,“10多年前,市面上大都是‘洋種子’,價格貴不說,還常被人‘拿一手’。現在的‘寶祿364’是壽光品種,產量穩,種得踏實。”

三木種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森說:“為了攻克種子難題,我們常年扎在試驗田里,年復一年,成功育出‘寶祿’系列品種,農民每畝種苗成本從1000元降到240元。”

一粒良種背后,是現代化的種業體系。攻堅、突圍,壽光搭建重量級創新平臺,建成山東省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庫,院士、專家、企業、農戶握指成拳,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達178個,國產蔬菜種子在壽光市場的占有率從54%提高到70%以上。

攥牢中國種子,壽光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年產量450萬噸。

農業現代化,科技是動力。一座座大棚的迭代,彰顯科技裝備能力。

“大棚裝‘大腦’,種地有準頭,咱們有賺頭。”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民王聰說,“從當年的小土棚,到下挖式卷簾棚,再到現在的智能‘云棚’,澆水、卷簾、放風,點點手機就能搞定。”王聰細算“節本賬”:人工成本減少20%,水肥能少一半,一座棚一年掙20萬元不成問題。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說,如今壽光蔬菜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物聯網應用率達到80%以上,節地、節水、節肥,更多菜農從會種地變成“慧”種地。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改革。一個個新型主體的壯大,激發現代經營體系活力。

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錢從哪來?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640座大棚鱗次櫛比。人均兩畝多地的村莊,彩椒年產值超過1.5億元,去年人均收入4.3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一一道來:

村里成立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懂技術的“土專家”、有想法的年輕人成為主力軍;

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土地集中入股,統一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對接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給建棚戶發放最高50萬元的信用貸款;

…………

改革解難題。在壽光,300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13個家庭農場、135家農業龍頭企業,把眾多小農戶“黏”在現代蔬菜產業鏈上,不斷提升組織化、現代化水平。

農業現代化,產業是支撐。一條條拉長的鏈條,鍛造強大產業韌性。

自動生產線轉動,切片、注餡、油炸……茄子變身茄盒,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車間里一派繁忙。公司副總經理王月娟說:“瞄準新市場,發力預制菜,我們全力做好‘一桌菜’。”

車間連田間。27公里外的蔬菜基地,熱火朝天。紀臺鎮孟家村村民孟波干得起勁:“茄子應季,一天能摘5000多斤,有了訂單,銷售不愁。”

厚植原料優勢,激活加工優勢,壽光預制菜產業規模近250億元。“延鏈、補鏈、強鏈,打造現代蔬菜產業體系,讓更多生產基地發揮更大優勢。”壽光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溫海濤說。

農業現代化,標準化是標志。一套套標準體系,凸顯產業競爭能力。

“過去種菜按畝管,現在要數葉子、算日子。”種了20多年西紅柿的于家村村民高象鵬說,“咱照著標準干,西紅柿含糖量提升一倍,價格也漲了。”從憑經驗到靠標準,全村的菜農紛紛加入標準化園區。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主任付樂啟說:“我們集成2369條蔬菜產業鏈相關標準,編制完成了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程。”

標準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覆蓋全市,壽光蔬菜抽檢年合格率穩定在99.6%以上。標準化擦亮“金招牌”,“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叫響海內外。

壽光經驗被多地借鑒。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林林介紹,在河北雄安新區城子村,新建的高標準大棚里剛種下新品種西紅柿;在重慶市開州區蓮池村,25座大棚正陸續投產……一粒粒農業現代化的“種子”破土而出,越來越多的農民挑起了“金扁擔”。

山東壽光全鏈條提升蔬菜產業競爭力

蔬菜之鄉上揚產業“微笑曲線”

本報記者 顧仲陽 肖家鑫 王 浩

第二十四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4月20日拉開帷幕。嘗七色西紅柿,看長在空中的紅薯,賞比人還高的絲瓜……人們走進展館,感受蔬菜市場的新變化。新品種、新技術再次聚集壽光。

山東壽光,中國蔬菜之鄉。

行走在彌河兩岸,15.7萬座大棚鱗次櫛比,蔚為壯觀。30多年前,冬暖式蔬菜大棚從這里推向全國,改變了北方冬季難以吃到新鮮蔬菜的歷史。今天,這里的蔬菜“買全國、賣全國”,從東北黑土地到南方海島,全國各地的大棚中,不少都有“壽光元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設施農業大有可為”。

新征程,新使命。

壽光重新審視產業發展方向:根據經濟學“微笑曲線”理論,產業鏈前端的研發和后端的營銷,附加值高、門檻高,中間的生產環節往往處于價值鏈低端。靠拼資源不可持續,出路在于科技創新,做強產前、產后,搶占產業制高點。

錨定農業現代化,壽光蔬菜產業發展路徑明晰:咬定創新,做強兩端,提升中間,再造新優勢,從“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一條上揚的產業“微笑曲線”,令蔬菜產業不斷增強競爭力,發展成近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發力前端:攥牢中國種子,強化標準引領,拎穩“菜籃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

走進壽光市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展廳,仿佛置身蔬菜“奇妙世界”:蘋果苦瓜、水果彩椒、香蕉西葫蘆,光是番茄就有紅、黃、綠、白、紫等10多個顏色。“在這里,小番茄就有200多個新品種,大多是我們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攥牢中國種子,才有主動權。”壽光蔬菜種業集團董事長劉欣慶說。

長期依賴進口種子,壽光蔬菜一度遭遇“瓶頸”。“10多年前,進口種子占了約七成市場份額。像番茄進口種子,平均每畝成本要800—1000元,是國內種子的3到5倍。”劉欣慶坦言。

突出重圍!“打贏種業翻身仗,我們從來沒有動搖過。”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說。壽光打響“種子工程攻堅行動”,以建設濰坊國家農綜區壽光蔬菜種業創新示范區為契機,12家種業“國字號”研發平臺落戶,15家本土育種企業日益壯大,打造全省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保護中心。產學研擰成一股繩,立志攻克“卡脖子”難題。

一批批專家聚集壽光。“這里是蔬菜產業的風向標,壽光農民的需求,是我們種業科研的方向之一。”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黃瓜課題組副研究員苗晗2019年來到壽光,目前課題組已有9個黃瓜新品種申請了品種權及品種登記。

實驗室在田間,科研緊連市場。“每年我都拿出兩壟地,試種五六個新品種,哪個好,來年就種哪個。”古城街道西范村菜農范慶軍說,“像今年我選的小番茄品種,坐果實、賣相好,糖度能到13,而且價格比進口的便宜一半。”

創新要素不斷積聚。十年攻堅,壽光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達178個,國產種子市場占有率提升到70%以上,越來越多的壽光蔬菜“裝”上了優質“中國芯”。到2025年,壽光自主研發蔬菜品種將達200個以上、突破性品種達10個以上。

良種還需配良法。

什么技術適用?有哪些操作規范?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壽光人意識到:“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

今年3月,《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國家標準發布,參與這項標準制定的,就有坐落在壽光的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

“中心成立5年來,集成2369條蔬菜產業鏈相關標準,形成十四大類、182個品類的蔬菜標準數據庫,編制完成了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程,6項全產業鏈行業標準獲農業農村部發布實施,填補了國內空白,一個個壽光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主任付樂啟介紹。

走進稻田鎮崔嶺西村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展廳墻上8個大字格外醒目:“品質蔬菜 一路向北”。

“有了標準,就有了質量保證。”合作社理事長崔玉祿介紹,在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指導下,他們制定了番茄生產技術規程。“按照標準種的‘崔西一品’西紅柿,銷路好,價錢也好。”崔玉祿話語中透著自豪。

“種菜標準化,農民得實惠。”村民崔江元掏出手機,打開智慧農業APP,給記者演示:“提前設定施肥量、給水量、溫度等數據,物聯網可以全方位監測,遇到問題會自動報警。以前靠經驗種菜,現在照著標準干,種出來的菜賣得更俏。”

在壽光,已有80%以上的農戶開展標準化蔬菜生產。

“以前我們輸出產品和技術,現在更看重輸出標準和體系。”壽光市副市長鞠洪剛介紹,遍布全國的8000多名壽光技術人員,已向26個省份提供了大棚蔬菜集成解決方案。

攥牢中國種子,強化標準引領,壽光蔬菜錨定目標、行穩致遠。

提升中間:培育經營主體,提升組織化水平,種好“菜棚子”

良種、良法如何落戶田間,背后連著“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這道必答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足小農數量眾多的基本農情,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堅持統分結合,廣泛開展面向小農的社會化服務,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中國特色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古城街道前疃村,1400多口人,2000多畝地,典型的人多地少。“我們村是壽光最早種植番茄的村子之一,種了20多年,老大棚、老辦法,番茄產量上不去。曾經最讓大伙兒揪心的是地頭價,商販說啥價就是啥價。”村黨支部書記殷鳳海坦言。

村民們意識到,種大棚必須換個種法。

種什么、誰來種?村里“土專家”不少,“棚二代”躍躍欲試,村里因勢利導,改變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局面,成立旺民蔬菜專業合作社聯社,村社互動、協同發展。

帶動老棚升級。2016年,合作社流轉土地,規劃100畝的農業園區,建起10座150米長的高標準大棚,新大棚年均收入超20萬元,村民掀起大棚換代潮。

合作社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合作社實行統一生產、質量檢測、市場對接,與商超建立長期合作,日銷量超過1.5萬斤。“有資金支持,又不愁銷路,我辭掉超市工作,借了20多萬元,干起大棚。如今每座大棚兩季能收25萬元。”村民楊曉麗說。

如今,70后、80后、90后成了種大棚的主力軍。殷鳳海說:“‘棚二代’有知識有思路,‘棚一代’有經驗懂技術,兩者互補,讓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去年,全村蔬菜交易額達1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

家庭農場是另一種模式。

走進孫家集街道瑞航家庭農場,運輸車一輛接著一輛,通過冷鏈物流,這里的鮮菜將直銷上海、遼寧等地大型商超。

“一個大棚年收入超40萬元。”農場負責人鄭景渠算起賬,農場還建起了苦瓜片、苦瓜茶深加工生產線,打通產加銷,去年利潤460余萬元。

別看瑞航只是個家庭農場,高科技元素卻隨處可見。11個高標準智能化溫室大棚里,智能數控設備一應俱全。在農場工作的員工王國偉說:“生產效率和蔬菜品質都大幅提高,管理起來也省勁。”

“瑞航家庭農場探索了‘互聯網管理+家庭農場+高素質農民’的組織模式,帶動200多位農戶種植茄子、苦瓜。”孫家集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曉東說。

著力機制創新,提升組織化、科技化水平,壽光蔬菜產業的現代經營體系初步成形。

——壯大產業龍頭,塑造先進技術“領跑者”。

在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占地120畝的“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引人注目。“這兒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國際上都領先。”壽光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李光聚如數家珍:溫室使用了120多項專利技術,配置了精準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氣象等先進裝備,20多臺作業機器人各司其職,全程智慧生產管理,能耗降低50%以上,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示范帶動,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一項項新技術新裝備走出展示區、試驗田,走進農戶大棚,讓種菜更高效。

臨近中午,前疃村農民殷玉龍來到棚內,按下水肥一體機按鈕,1個小時就澆完了1個大棚,“不僅省力,還可以節水節肥40%左右,一年一個棚可以省出兩三千塊錢。以前同樣澆個大棚,我們夫妻倆需要干3個鐘頭。”

——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壯大標準化“生產者”。

“全市蔬菜大棚智能化裝備普及率、物聯網應用率、標準化生產推廣率都超過了80%,以往一個家庭兩口人只能種植2個70米長的大棚,現在可以管理3個100多米長的大棚,生產效率提高了不止1倍。”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介紹。

目前壽光有果蔬類合作社2149家、果蔬類家庭農場1047家,他們充分運用新技術,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帶動全市85%以上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

——創新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專業生產“服務隊”。

“只要想干,一年到頭都有活。”一大早,村民尹漢芳帶著3名同伴在洛城街道東斟灌村孫振興的大棚里采收彩椒,“各種大棚里的活,我們都熟練,誰家有活,一個電話我們就去干。”

在壽光,社會化服務覆蓋了蔬菜全產業鏈。只要農民有需要,就可以享受到種苗栽種、田間管理、蔬菜采摘、農機裝備、加工運輸等全流程服務。

依托現代經營體系,一項項新技術賦能廣袤田野,壽光農民種好“菜棚子”的底氣十足。

做強后端:把好質量關,提升價值鏈,端好“菜盤子”

種好“菜棚子”,更要賣上好價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守牢質量安全“生命線”,增強市場競爭力。

正是彩椒上市旺季,東斟灌村農戶李永采收完畢,拉著滿滿一車彩椒來到村里的農產品檢測站。監管員尹成友快速取樣,在儀器上完成一項項檢查后,打開手機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上傳結果。

在30公里外,壽光市農業農村局的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上,一條條信息不斷匯集。

工作人員打開平臺,點開鏈接,大棚種植戶、農資店等信息一目了然。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的蔬菜質量全程智慧追溯。

“守護蔬菜質量安全,在壽光已經成為行動自覺。”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負責人陳永波說,市里組建3級監管員隊伍,全域網格化管理,每個蔬菜大棚、每處交易市場、每家農資門店全部納入監管。“我們年抽檢蔬菜樣品15萬批次以上,合格率穩定在99.6%以上。”陳永波說。

——擦亮金字招牌,邁向產業品牌化。

“從產業化邁向品牌化,是發展的方向。”看準蔬菜產業發展機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齊炳林畢業后回鄉創業。

“好口感是打造品牌的著力點。”齊炳林追尋“小時候的味道”,悉心培育了番茄新品種,推向市場后供不應求。

瞄準市場端,發力供給側,壽光大力推進蔬菜品牌建設。“壽光蔬菜”注冊為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全市擁有“樂義蔬菜”“七彩莊園”兩個中國馳名商標,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390個。計劃到2025年認定區域公用品牌5個以上,建立壽光蔬菜品牌聯盟,進行品牌營銷。

品牌效應凸顯。目前,壽光蔬菜銷往3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25個國家和地區。“我們的番茄注冊了‘古碩’‘吉星坡’品牌,供應大城市商超,價格提升了50%還多。”前疃村黨支部書記殷鳳海說。

——延鏈補鏈強鏈,塑造發展新優勢。

搶占風口,端牢“菜盤子”。在金投御達祥加工車間內,剛從基地收割下來的芹菜,通過流水線分切,變成均勻的芹菜段,再經過冰水洗、噴淋洗、氣泡清洗、臭氧滅菌4道工序后打包,由冷鏈物流車送到學校食堂、商超賣場。

“我們采取訂單生產模式,對30多個品種的蔬菜進行凈菜加工配送,提高了蔬菜附加值。”金投御達祥公司辦公室主任陳云瑞說。

融合發展不斷提速。“今年以來,我們推進33個預制菜項目建設,培育更多讓‘菜籃子’提質增效的新業態。”壽光市發改局局長溫海濤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預制菜全產業鏈經營主體1525家,產業規模近250億元。

蔬菜產業“接二連三”,做出一桌桌好菜。“新農人”王建文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和幾個志同道合者組成團隊,入駐鮮馥電商小院直播帶貨。

6小時售出63萬公斤“羊角蜜”甜瓜、一天賣出10萬公斤無刺黃瓜、單月銷售38萬公斤“貝貝南瓜”……王建文和他的團隊,屢創銷量佳績。去年企業帶動周邊村民戶均增收逾2萬元。

“近年來,電商產業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速發展,為蔬菜產業注入了強勁動能。”壽光市商務局局長張春榮介紹,今年1—3月,全市完成電商網絡零售額14.3億元,同比增長41.8%。目前全市有5000多種蔬菜網上銷售,銷往30多個省份。

新征程再出發。對標農業現代化,壽光決策者很冷靜:深加工鏈條有待拉長,高端人才仍然不足、新型經營主體發育不完善、品牌體系建設尚需提高……短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壽光正在積蓄力量,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彌河兩岸,多姿多彩的蔬菜茂盛生長,正如壽光蔬菜整體上揚的產業“微笑曲線”,多么動人,多么充滿希望!

記者手記

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

王 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

行走壽光,對這句話的理解更為深刻。

從第一代土棚到集納120多項專利的“七代棚”,壽光人靠科技實現“一招鮮”。育繁推一體,實驗室連大棚,分子育種等新技術,讓一個個新品種從這里走出。創新經營體系,創新城鄉融合機制,“人地錢”要素集聚,“澆灌”蔬菜產業茁壯成長。一幅幅圖景,拼接出“蔬菜之鄉”發展新貌。科技增動力,改革添活力,雙輪驅動,為做大做強“菜籃子”提供了強勁動能。

科技和改革,融入壽光蔬菜產業的發展“基因”。回顧發展歷程,產業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正是靠科技和改革破解。家家戶戶都種大棚,可土地有限,就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市場競爭激烈,就搶先發力標準化,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消費者要吃得好吃得安全,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綠色發展,確保蔬菜質量安全。以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擴總量、應變量、提增量,壽光蔬菜產業不斷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從壽光看全國,人多地少是基本國情,超大規模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化解資源約束、環境壓力等,破解“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問題,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農業科技和改革創新。壽光蔬菜產業的不斷升級,深刻地印證了這一道理。

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要瞄準產業所需,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等領域,整合優勢科研資源,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針對農業科技創新周期長等問題,要舍得下力氣、增投入。農業技術要在田野生根,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不斷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鼓勵各類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組織,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針對大市場和小農戶的關系,要重點扶持一批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激發經營活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吹響,久久為功、系統發力,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開辟新賽道新領域,定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更為強勁的動能。

原標題:重磅!人民日報“頭版+整版”聚焦山東壽光破題農業現代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濟南的美藏在這些“畫”中

華燈初上不夜天(李玉龍攝)云霧潤蒸華不注(宋廣興攝)黃河遠上白云間(呂傳泉攝)佛山倒影入畫境(呂傳泉攝)凌波仙子翩翩舞(宋廣興攝)...[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2023年職業病防治宣傳周啟動濟南醫院送健康進企業

4月25日至5月1日為我國第21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旨在倡導和動員全社會共...[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開展《濟南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普法教育宣傳

2023年是“八五”普法規劃實施的中期之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義重大。為提高廣大群眾和干部職工的法治意識,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2022年濟南市適齡兒童免疫全程接種率達到95%以上

“家里孩子疫苗都接種了嗎。”4月25日是第37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為了更好推廣疫苗接種工作,讓廣大市民認識到及時為孩子接種疫苗的...[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濟南全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向基層傳播

全省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驗收工作現場。”濟南市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米寬慶告訴記者,“通過文化傳播,讓百姓進一步了解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第二課堂為濟南學生帶來新體驗

學生制作貝殼畫。當“讀萬卷書”遇上“行萬里路”,從而碰撞出一種新的旅行方式、學習方式——研學。4月20日、21日兩天,來自濟南市泉星小...[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濟南職業學院2023年春季就業雙選會舉行

……4月24日,由濟南職業學院舉辦的“才聚泉城揚帆齊魯——2023年春季就業雙選會”拉開帷幕。記者在雙選會現場看到,共有226家企業為畢業生...[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第15屆濟南市青少年科技節開幕

第15屆濟南市青少年科技節現場。學生們在科普大篷車巡展上感受科技魅力。本屆科技節從4月開始,持續到12月結束,設機器人類、模型類、人工...[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美了 濟南黃河畔油菜花田綻放

4月26日,在黃河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段北岸,上萬平方米的油菜花田在暮春時節綻放,一眼望去,艷麗的黃色花海讓人心曠神怡,成為黃河畔...[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濟南黃河公路大橋主橋主塔即將封頂

4月26日,航拍下的G104京嵐線濟南黃河公路大橋項目。目前,這座刷新“跨黃”橋梁紀錄的黃河大橋主橋下部結構施工完成,鋼桁梁架設完成50%...[詳細]
濟南日報 2023-04-27

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縣域經濟!煙臺舉行"政策性金融服務縣域經濟發展"業務宣講會

會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煙臺市分行及區市分支機構與15家平臺公司簽約,農發行山東省分行產業客戶處、農發行山東省分行基礎設施客戶處分別圍...[詳細]
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3-04-27

濟南市安全生產有獎舉報“隨手拍”上線

為及時、準確接收舉報人對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以及謊報瞞報生產安全事故的舉報信息,濟南市應急管理局積極拓寬舉報渠道...[詳細]
大眾網 2023-04-27

一季度山東轄區個人消費貸款余額5275.77億,住房按揭貸款余額2.06萬億

付國才介紹,轄區(不含青島,下同)銀行業保險業在支持經濟恢復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實現了穩健發展。一季度末,轄區銀行業總資產15.77萬億...[詳細]
大眾網 2023-04-2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