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3-05-05 11:01:05
原標題:吃不夠的淄博飯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吃不夠的淄博飯
來源:淄博日報
◆ 李朔
“要想吃好飯,圍著淄博轉”。淄博作為魯菜的發源地,隨著齊魯文化的發祥而日漸興盛。伴著鍋碗瓢盆和砧板菜刀的叮當聲響,淄博味道流傳千年,不改其本味。別具一格的淄博菜,成為魯菜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淄博菜講究精致。所謂“精致”,不單單是華美的外表,更有回味無窮、鮮咸醇厚的本味。淄博菜的靈魂在于吊好一鍋極美的湯。《簡明中國烹飪辭典·全羊席》中這樣描述淄博菜的湯:“無雞不鮮、無骨不香、無肘不濃、無水不純”。上至蝴蝶海參、紅扒牛掌、碧綠竹蓀卷等國宴名菜,下至炸肉、春卷、滑里脊等家常博味肴菜,再如肉燒餅、水煎包、石蛤蟆水餃等淄味面食、甚至豆豉咸菜、油粉、油辣菜等平凡小食,無不體現淄博菜特立獨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菜品、菜色和菜味。那一鍋湯的十六字,品在舌尖,美在心頭。
“年下菜”淄博酥鍋,將雞、骨、肘、水自上而下剁好碼齊,加以海帶、海魚、豆腐、藕、大白菜充實其中,用敞口大鍋慢燉一晚,湯盡、菜爛、放涼、聚香,用筷子一插到底方為熟透,冷卻后即可食用。此菜原由清朝晚期淄博才女蘇小妹所創,當時起名叫“蘇鍋”,后來因蘇、酥同音,又加菜肴本身酥爛,便改稱為名副其實的“酥鍋”了。
再者豆腐箱,取“開箱取寶”之意,是淄博地方傳統名菜,亦是現代國宴上招待外賓的“頭菜”。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淄博,招待用膳時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后贊不絕口。豆腐箱做工繁雜,單是原材料就有近五十種,淄博人愛它,不僅僅是因為豆腐箱有超越山珍海味的至鮮至美味道,更因為它將豆腐、竹筍、海米、木耳等平淡無奇的家常食材展現出最完美的融合,令喜愛它的人們縈繞心頭,久久不忘。豆腐箱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其香其美,是語言和文字所表達不出來的。
砸魚湯,亦是淄博的一道頗具特色的地方傳統名菜,源頭在博山。通常在淄博吃宴席,最后一個菜都是魚,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清蒸、蔥油或者紅燒,這樣做出來的魚一般寡然無味,而大家也都酒足飯飽了,魚吃幾口就讓端下去“砸魚湯”。砸魚湯其實很簡單,燒一鍋清湯,把原來魚上的蔥姜蒜等輔料都去掉,魚頭魚骨連同盤子里剩下的魚肉一起下鍋,稍放點兒糖,多撒胡椒,多放醋,講究點兒的打上個雞蛋,燒開,幾分鐘即可。
魚湯的最大特點是酸辣,在口干舌燥之際喝上幾口魚湯,極具提神醒酒之功效。淄博這的飯店砸魚湯是服務范圍之內的事,通常不再另收費,喝完以后剩下的魚骨還可再砸。
關于砸魚湯有不少笑話。最有趣的當屬“一遍淄博人,二遍博山人,三遍他爹來找人”的笑話。據說兩個博山人到北京出差,中午在餐館吃飯,要了條魚。吃完以后,一招手叫來服務員,讓其砸個魚湯。但北京沒這種吃法啊,服務員一臉懵相,去和大師傅說。大師傅一聽,說道:“噢,淄博老鄉來了?!备嬖V服務員砸魚湯就是如何如何。魚湯端上,不一會兒湯喝完了,倆人又一招手:“服務員,再砸一碗。”服務員到廚房就說了,外面客人還要砸一遍,大師傅一聽,說道:“喲,是俺博山人來了,多放胡椒,多放醋。”話說這兩位客人再喝完湯,又一招手:“伙計,再砸一碗。”服務員到廚房就說了,外面客人還要砸一遍,大師傅一聽,驚呼:“俺爹來了!俺爹來了!”出去一看,真是他爹來看他了。這個笑話流傳極廣。
有如此味道,有如此歷史,更有如此趣味,吃不夠的淄博飯,品不完的淄博菜。吃淄博菜,有的只是品其味道,但土生土長的淄博人,留存唇齒之間更多的還是比黃土更厚的魯菜發源文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