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3-05-09 09:18:05
原標題: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呂忠船:讓普通外科不“普通”
來源:膠東在線
原標題: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呂忠船:讓普通外科不“普通”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5月8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李凌峰)呂忠船很忙。從他的排班表里就可見一斑:周一上午萊山院區門診,中午開始手術,持續至晚上七八點;周二總院區九樓手術室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四樓手術室常規手術;周三萊山院區進行一整天手術;四上午總院區門診,下午醫聯體合作單位進行門診、手術、培訓等活動……
作為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掌舵人,呂忠船主任開玩笑地說,“我不是在手術,就是在去手術的路上。”記者近日采訪他時,恰逢周四,“下午就特地沒排手術,但明天一下就有八臺。”
對于這樣的忙碌,他早就習以為常,“從我參加工作開始,快三十年的時間,幾乎天天如此。”所謂“行穩致遠,進而有為”,作為科主任的他深知自己的擔子有多重,“只有堅守初心,業務精湛,才能爬坡過坎,行穩致遠,才能讓普外科變得不普通。”
呂忠船(左一)與團隊分析患者病情
把急診手術當家常便飯的“定盤星”
在普通外科中,涉及的范圍廣,對臨床醫生要求更高,更富有挑戰性,需要同時具備急危重癥處理、抗感染治療、營養支持等綜合能力。呂忠船主任一年手術量高達1000臺,被譽為膠東地區普外科的“定盤星”。獨立執刀的三十年間,他用精湛的業務水平影響著周圍每個人,手術能力在患者中間口口相傳。
“我們現在的急診手術已是家常便飯,有時一個夜班要收將近十名病人。雖然有些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如果有胃腸道損傷致彌漫性腹膜炎或失血性休克這種的,就需要馬上手術,這就考驗了全科人的綜合業務能力。”呂忠船主任的手術能力在行業內深受認可,許多圈內公認的高難度手術都交付于他。“手術面非常廣”是同行對他一致的贊賞與肯定;“過節打爆電話”是患者對他的依賴與認可。“一個字:練!做好手術沒有捷徑。”他擲地有聲。
今年70歲的棲霞市王大爺,十年前在毓璜頂醫院呂主任的執刀下,進行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家屬考慮身體狀況,便暫時放棄術后化療,出院后王大爺的恢復情況一直良好。直至今年2月,王大爺發現自己尿中帶糞渣立即再次入院檢查。呂忠船考慮是腫瘤復發并侵及膀胱致結腸膀胱瘺,通過全面細致準備后聯合泌尿外科進行腸部分切除和雙側輸尿管造瘺術。再一次手術,雖然王大爺年事已高,病情危急、手術風險大,但在呂主任精湛的技術,及時而精準的多學科會診方案下,王大爺只用了不到十天便順利出院。
為讓全科人提高業務能力,呂忠船把自己多年感悟和實踐融入科室建設,“我剛參加工作時,就是天天呆在手術間,就算不是我的手術,也會在一旁仔細觀察,認真學習。醫生是一份容不得半點馬虎的職業,因此,需要養成終身學習、博學而精專、嚴謹自律的習慣。”所以,他把科室值班制度改為24小時,“讓年輕大夫得到更多磨練,才能為他們今后發展鋪就平坦之路。”
呂忠船(右1)團隊在手術
用身先士卒開技術大門的“金鑰匙”
毓璜頂醫院普外科是歷史古老的科室,同時也是病種全面、業務繁忙、技術先進、風險相對高的科室。“自從有了醫院,就有了外科;有了外科,也就有了普外科。”呂忠船告訴記者,時至今日,隨著醫院科室劃分越來越細致,有了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專科,但所有的這些專科,都是誕生于普外科,普外科是各種外科的基礎。
如何讓普通外科不“普通”,曾是困擾呂忠船多年的難題。如今,在他的努力下,機器人手術加入其中,在填補膠東地區空白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022年11月,一名58歲的男性患者因上腹部脹痛不適兩個多月后到毓璜頂醫院檢查,術前胃鏡結果顯示胃體后壁近胃竇可見一大小約2.0cm的癌變。呂忠船團隊通過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成功達到根治。
作為現代外科發展里程碑腹腔鏡微創手術,改變了過去大手術、大切口的理念,通過很小的手術創口,完成很復雜的大手術。“現在我們醫院是膠東地區唯一擁有這一設備的醫院。”而呂忠船也是膠東地區將此項技術使用于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第一人。
經過幾年摸索,科室機器人手術已在全省名列前茅,呂忠船也用“身先士卒”這把“金鑰匙”,為科室打開了通往技術新世界的大門。
“我一直要求團隊掌握當今本專業所有的診療技術,特別是新技術。”提到自己對團隊的要求,呂忠船說:“病人承受著疾病的折磨,已經十分不幸了,而我們醫生的責任就是減輕這種不幸,讓他們享受到現階段應有的醫療水平。對于普外科而言,更是如此,我們要面對的病種多,承擔的責任重,相應的能力也必須更強。”
呂忠船(右四)在查房
從細微入手還病人健康的“帶頭人”
在提升科室治療水平的同時,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還不忘為推進區域醫療發展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疝氣治療。
作為普外科常見疾病,疝氣被很多人忽視。32歲的朱先生三年前就在左側腹股溝發現腫物,自己一直沒當回事,但一次彩超讓他發現了自己“左側腹股溝疝”的毛病。呂忠船團隊于經腹腔腹膜外進行了腹股溝疝修補術,讓他順利醫治。
“許多人認為,疝氣不痛不癢不需要治療,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他說,小孩的疝氣可能隨著生長發育腹壁肌肉強壯以后而消失,而中老年人的疝氣沒有自我好轉的可能,“因為老年人的腹壁肌肉強度在逐漸減低,加上排便或排尿費力、咳嗽等增加腹腔壓力的因素長期存在,疝氣一般只會越來越大。”
一旦出現疝氣嵌頓,需要立即處理。“掉下來的疝氣回不去就是發生嵌頓,是非常危險的。疝氣嵌頓后,腫物可突然增大,伴有嘔吐、頭痛、腹脹等一系列腸梗阻癥狀,若不及時處理,疝環勒緊腸管影響血液循環,則容易造成腸管壞死,若繼發感染,會因毒素吸收而出現毒血癥,可能危及生命。”
2016年,煙臺市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成立,呂忠船作為主任委員,通過定期開展學術講座、進行手術演示等與各地市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帶動學科發展。因手術量大、手術質量高,2018年中國疝病專科聯盟登記隨訪系統疝病治療和研究中心分中心落戶煙臺毓璜頂醫院,這也是膠東地區最大的一家獲得認證的單位。
以自身經驗讓年輕人不慌的“指南針”
“呂主任的手真快!”這是同事給予呂忠船的評價。“速度”背后,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手熟”,呂忠船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也同樣希望年輕人能從他身上學到一些。
“我從工作開始,就從不挑手術,別人不愿做的,我做,珍惜每一臺手術的歷練。”也正是“歷練”讓他有了“心里不慌”的底氣。由于老年患者和危重患者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手術,所以,想要挽救這些患者,“只能想盡辦法,減少手術時間,其中,所有的根源就是熟練度。”呂忠船說。
如今,從普通醫生轉變為科主任,呂忠船也將這份經驗傳承了下來。他也有意識地給年輕大夫更多鍛煉機會,自己則做他們身后的“指南針”。
課題是衡量醫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源于臨床的不斷積累和思考。為讓年輕大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呂忠船在科室里設立獎懲機制,“目的就是讓年輕人迅速成長。因為手術室就是他們的戰場,好的外科醫生,一定要敢于挑戰。”
煙臺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呂忠船
專家簡介:
呂忠船,男,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青島大學附屬煙臺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腸瘺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肛門學會結直腸肛門康復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圍手術期康復管理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普通外科分會疝與腹壁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普通外科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醫師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疝與腹壁外科醫師分會委員,煙臺市普通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煙臺市疝與腹壁外科學組組長,《大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特約編委。
臨床主要從事胃腸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療、臨床營養與腸瘺治療、疝與腹壁外科疾病的治療,尤其是胃癌的規范化手術治療、大腸癌的微創腹腔鏡外科手術和直腸癌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手術。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4項,發表SCI論文14篇、中華系列及其他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主編專著6部、以副主編或編者編寫和編譯專著2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