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5-17 09:10:05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科技小院里的“學校娃”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科技小院里的“學校娃”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記者 劉一穎 賀瑩瑩 通訊員 崔昕 報道 姜曉芹(右四)給村民開展農技培訓。
□ 本報記者 劉一穎 賀瑩瑩 本報通訊員 劉 琨 張梓琪
“大叔,科技小院咋走啊?”
“小院兒啊,在前街。往南走,有個朝西的大門,上面掛著牌子。昨兒,看見他們上地里來。跟著(我)走,帶你們去……”
5月13日下午,樂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中心街,騎著三輪車的村民大叔被我們攔下問路。在其帶路下,開車不到2分鐘,就找到了坐落在村東南頭的樂陵小麥—玉米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是中國農業大學探索創新的農業研究生培養模式,重點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目前獲得國家支持建設的科技小院在山東有52個,其中,所屬青島農業大學數量最多,共23個。位于南夏村的科技小院正是由青島農業大學師生負責管理及開展各項工作。
這座即將滿10歲的科技小院為什么深受當地人喜愛?這里發生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起初,大家不信任我們”
一進小院,撲入眼簾的是一棵碗口粗、掛滿青杏的杏樹,花磚地面上擺滿了前一天剛從地里取來的小麥樣品。“我們正在開展13種新型磷肥肥效試驗,需要全周期檢測小麥生長情況,獲取基礎數據。”小院第五任院長、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2022級研究生周培福介紹。
除去一間西屋作為廚房,小院共有五間正屋,最大的一間是實驗室。“這兩臺是烘干機。我們把樣品從地里取來后,稱重、測量、殺青、烘干、磨樣,再快遞回校進行實驗分析。”周培福說,不少樣品的“粗加工”環節都在小院完成。“現在小院學生共3人,大家課題不一,每個課題都需要大量數據支撐。”
田間試驗,只是科技小院開展的一項工作。助力當地農業高產高效發展,是小院的首要任務。小院第四任院長姜曉芹告訴記者,經過廣泛調研農戶生產現狀,發現當地小麥、玉米種植生產中存在產量低、品種雜亂、施肥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小院迅速行動起來。
“學校娃種莊稼,能比干了大半輩子的村民干得好?起初,大家不信任我們。”姜曉芹說,好的收成最有說服力。小院在村里試驗田開展科學種田,等到收獲時節,村民對比發現,確實科學種田產量更高,“后續開展工作就順利了”。小院通過新農村大喇叭、農技培訓會、田間學校等方式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幫助村民解決農業生產難題。
小院不僅改進了村民的農業種植技術,更改變了他們的種植理念。“一噴三防,防的是啥?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倒伏。”“治蟲不見蟲,防比治更重要。”……分享起從小院學到的“種地知識”,村民夏秀蘭說得頭頭是道。“以前施肥,不知道莊稼到底該吃多少,反正多了總比少了好。”通過小院學生的引導,夏秀蘭知道了施肥要講究比例,“就和人吃飯一樣,撐著、餓著都不行。”
上哪兒找好肥?小院根據當地土壤養分狀況,確定最佳氮磷鉀養分配比,對接相關企業,為村民定制配方肥。雖然夏秀蘭已將大部分土地流轉了,自留地不足2畝,但她仍按照學來的技術種玉米,在小院訂化肥。“肥料比我們自己(從市場上)買的好,還便宜。娃娃們照顧我,都送到我家。”她說。
“這群孩子說得很明白,我經常刷出來看看”
眼下,正是小麥抽穗揚花、保穗成粒的關鍵期。距離小院10公里的丁塢鎮噸半糧核心區,麥穗青青,丁塢鎮楊盤管區書記王麗長舒了一口氣。
三個月前,一場倒春寒,讓晚播的麥苗遭受凍害。看著稀疏的麥苗,她趕緊喊來周培福支招。
觀察過苗情,周培福對癥給出建議:鎮壓和劃鋤結合進行,先壓后鋤,達到土壤上松下實、提墑保墑增溫、抗旱促苗早發的作用;寒潮過后2-3天,及時調查幼苗受凍情況,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采取追肥、葉面噴肥等措施……
“之前,小院做過一項鄉鎮委托的藻肥試驗,證明肥料能促進麥苗固氮,還能提升光合作用。”周培福說,通過鄉鎮牽線搭橋,與企業取得聯系并免費獲得一批肥料,立即展開了“挽救”麥苗工作。
近年來,小院的輻射帶動作用已超出村鎮、覆蓋周邊。“小院創新了戶、村、鄉、縣四級推廣模式,構建起多元化的農技服務體系。”小院首席專家、青島農業大學副教授陳延玲總結說,小農戶服務以一對一精準種植指導為主,村級服務以田間地頭“干”引導,鄉級服務重在培養一批“土專家”,而在縣級層面,小院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成立了科技服務聯盟,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或合作社提供農技支持。
為了讓更多農民了解、掌握科學種田,小院拓展網上傳播陣地,開通“樂陵市科技小院”視頻號。“小院農事會開講啦!隨著氣溫升高、濕度增加,小麥病蟲害進入活躍期。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小麥莖基腐病……”根據農時特點,視頻號定期發布農業種植管理技術短視頻,用農話說農事,很快吸引了大批粉絲。“這群孩子說得很明白,我經常刷出來看看。到了什么時候,要注意什么,很有用。”萊西市姜山鎮村民左東鄂是視頻號的忠實粉絲,每期視頻必點贊。
“天天與土地打交道、與莊稼對話,樂趣越來越大”
三年前,讀研一的姜曉芹來到小院,接任院長。“那段時間,小院只有我一個學生,自己在這待了大半年。”她回憶說,那段時間,白天下地觀察作物生長情況、采樣、田間問診;晚上查閱資料、與老師同學交流課題進展……姜曉芹很快成長起來,慢慢能夠獨當一面。
“天天與土地打交道、與莊稼對話,樂趣越來越大。”姜曉芹說,現在是真喜歡上了研究莊稼這件事,即使不在樂陵,在別的地方路過麥地,都會情不自禁下地看看,看看麥子長得咋樣,有沒有生病。
周培福提到,有次,錄農技科普短視頻,路過一片麥地,大家發現麥子得了莖基腐病。“一錄完視頻,我們就抓緊上村里打聽,這是誰家的地。”找到戶主后,仔細詢問日常如何管理麥田、用的什么種子。“我們發現他家出現莖基腐病,就是因為一直用自留種,沒有拌種。”周培福說,主動給看到的小麥、玉米把脈治病,是小院的傳統。
科技小院培養出的學生,絕大部分仍奮斗在農業生產一線,并自發建起一張跨地域、跨學校農業生產信息交流網。
“前段時間,外省多個地區小麥感染條銹病。從交流群知道這一情況后,我們抓緊給村里及周邊農戶開培訓會,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治。就目前小麥長勢來看,這輪預防很有成效。”周培福說,科技小院是一個大家庭,大家通過線上交流,集四方之力服務當地農業發展。
如今,樂陵市正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這也是周培福的研究課題。“我們想通過復合錯位種植及除草技術創新,以及聯合當地農機企業設計新型農機,探索出協同提高大豆玉米產量的模式。”
小院是一塊試驗田,檢驗出課本上的農技是否真的實用,更檢測出青年對土地愛的濃度。即將畢業的姜曉芹將繼續深耕農業技術領域,“提高糧食產量大有可為,我就是想貢獻一點點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