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8-01 16:37:08
原標題:這張防汛數據圖,“管天管地管空氣”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這張防汛數據圖,“管天管地管空氣”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臺風“杜蘇芮”一路北上,讓防汛工作再受考驗。極端天氣頻現,各地防汛在“人防”+“物防”的基礎上,向“智防”發力。記者就此到青島、東營、臨沂等地進行蹲點采訪,推出蹲點調查《一張數據圖,讓防汛更智慧》。為方便閱讀,現推出精讀版。
天氣預報員:要比對十多個系統的數值預報
來到青島市氣象臺會商室,大屏“五彩紛呈”,天氣實況、衛星云圖、實況監測、降水預報檢驗等分別占據著側墻上的四塊大屏,正前方的兩塊主屏則與山東省氣象臺的視頻會議連接,進行著全省天氣會商。雖然沒有安排青島市氣象臺發言,但因大雨將至,臺長馬艷與帶班臺長、首席預報員、領班預報員、值班預報員還是神情緊張地坐在會商桌前,邊聽邊作記錄。
全省會商結束后,根據省氣象臺的預報結論和三位預報員的研判,青島市氣象臺于11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對于用“夜間”還是用“凌晨”,降雨量、雷雨陣風的數值,青島市氣象臺進行了反復的商討比對。
“發布預警信號并不是即刻作出的判斷,這幾天我們一直關注著大氣運動的情況,早上7點半交接班后,要不斷分析高空形勢圖、低層風場圖等七八個物理量圖,比對十多個預報系統的數值預報。”青島市氣象臺值班預報員郝燕表示,不同系統的預報結果并不相同,要根據經驗去判斷匯總,并通過檢驗預報準確性,找到近期預報表現較好的系統。
河道洪水預報:用上流量測速儀和雷達
洪水預報是水旱災害防御的“前哨”。
“東營33個水文站,小清河石村水文站、支脈河王營水文站能夠實現遠程精準自動測報。”東營市水文中心水情科科長孫超說,水位和流量等河道水情信息是洪水預報主要參考指標。追蹤水位上漲情況,可以依賴自記水位計,測流目前還主要依賴人工測量。
水情監測想要真正實現“一張圖”,設備首先要升級。
王營水文站2020年建成了山東第一條可遠程測控的全自動纜道。2021年8月,引入更先進的水平式聲學多普勒流量測速儀HADCP,運用其實時監測流速、流向、水位變化的偵測能力,避免了潮汐對水文測報的影響。經過1年多的技術攻關,在全省率先完成設備率定,實現對流量的在線實時監測。
記者在現場看到,打開測控管理平臺,水文纜道測流界面以彩色剖面圖形式呈現。工作人員可一鍵自動測量水深、流速、水位、流量變化等信息,也可手動設定具體參數,完成指定測報。
“一場洪水從起漲到洪峰再到落平,至少需要測流3-5次。如果靠人工測流,需要三四個人一組拉著儀器到現場。有的水文站位置偏遠,下大雨的時候路上有積水,非常難走,測一個數值加上往返有時需要三四個小時。”孫超說。
“遠程精準測流,可以讓工作人員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數據處理分析上,給各級提供更直觀、更有總結性、更具提煉性的參考。”東營市水文中心副主任張乃鵬介紹,正在探索雷達在線測流,已經在8個水文站安裝測試。雷達在線測流相對較為經濟,適合洪水測報,但因為東營地域特殊,雷達適用條件差,需要經過不斷調試比測,提高準確性。
裝進手機里的“積水圖”:降雨過程中數據每6分鐘更新一次
在膠州,小雨下了兩天。
7月30日早上,雨還在下。路上會有積水嗎?打開手機上的“愛山東APP”青島站點,搜索“積水”,跳轉至“易積水點管理服務一件事”,在展開的實時動態地圖上,膠州的15個易積水點圓形圖標均為藍色,積水數值在圖標右側標注。
“易積水點管理服務一件事”由青島市大數據局通過應用海信云腦技術打造,融合了青島市水務管理局、青島市交警大隊、青島市城管局等多個部門的數據,2022年9月正式上線。
它通過城市云腦通用能力服務平臺數據資源,結合視頻分析算法,讓市民隨時可以通過手機了解積水點位深度,及時避開積水嚴重路段。起初接入系統的是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20個低洼路段、橋底涵洞易積水點位。今年汛期到來之前,膠州市應急管理局新建的15個易積水監測點也接入系統。
盡管上線不久,“易積水點管理服務一件事”已經“立了功”。7月8日夜間,膠州出現短時強降雨,通過平臺監測,徐州路與廣州路路口積水達20cm,影響行人通行。防汛抗旱指揮部通過平臺及時調度聯動部門及防汛隊伍,立即進行排水處置。
在北京路鐵路橋底東側的雨箅子旁,記者見到了水位探測儀,直徑約10cm,像極了不銹鋼LED燈,嵌入瀝青之中,與地面齊平。距探測儀最近的路燈中部,是一個太陽能接收器。
水位探測儀借助聲納探測、物聯網技術,實時將積水數據回傳至指揮中心,可以查看當前積水水位、設備電壓等信息,降雨過程中數據每6分鐘更新一次。
不再“丟失”的井蓋:智慧系統要與人防緊密結合
別小看排水井蓋,它也是防汛中一個重要的“螺絲釘”。
7月28日下午3點,臨沂市啟動防汛防臺風Ⅳ級應急響應。
晚上10點,臨沂市城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員英占輝打開手機里的智慧防汛APP,利用井蓋盜損自動報警功能,查找了周邊的紅色點位,之后帶著維護人員去處理冒水井蓋。
智慧防汛如何與原來的“人防”相結合?臨沂市從排水井蓋尋找突破點。
“臨沂市區共有5萬多個井蓋,現在已經有3000多個安裝了智能檢測系統,井蓋的工作狀態可實時傳回指揮中心。”臨沂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朱孔杰說,如今類似智能井蓋這樣的設備,分布在臨沂的大街小巷,發揮著水深監測、信息收集等功能。
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城管,英占輝覺得智慧城市管理系統解決了基層防汛中的大問題。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上線后,一到雨情,英占輝就能接到明確的指令,抽調多少人員,如何安排強排泵車都有了依據。
數據大圖的“小圖”
采訪中,記者在各地各部門見到了很多功能強大的應急防汛“一張圖”。
盡管每一張“圖”看起來都功能齊備,但開發者們都并不滿足。在大數據面前,有的還只是數據大圖的“一張小圖”。
“在東營,企業防汛是一個重點。我們將開發企業模擬淹沒分析模塊,將企業的地形分析、周邊的相關設施等信息精準地接入系統,形成一套公式對企業的防汛警戒線進行計算,通過監測雨情、水情,及時向企業發送險情預警。”東營市市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技術服務部負責人單素說。
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行業都盡可能地挖掘現有資源,繪制出一張張更專業、更精準的“小圖”,它們所“拼”出的城市防汛“大圖”。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巨慧 張楠 李明 紀偉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