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黃海晨刊
2023-08-14 09:49:08
原標題:絕美!日照這里藏著一處“世外桃源”
來源:黃海晨刊
原標題:絕美!日照這里藏著一處“世外桃源”
來源:黃海晨刊
本報通訊員 李宜普 牟曉涵 胡駿
“荻竹澗”在哪?
從日照市老城區驅車向西2 0余里路,沿著海曲西路一直到日照水庫壩頂,駕車行駛在沿庫路上,一路向西,路過瞻埠潭村,遠遠便望見一個村子,它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林間,這便是——荻竹澗。荻竹澗的由來
“荻”似蘆葦,“竹”多蒼翠,山“澗”淙淙,荻竹澗村如其名。坐落于北嶺南坡向陽面,名叫“迎山子”的小山包在村子的南邊,從平山北坡流下來的水,匯成一條包裹了大半個村子的“月牙河”。河的兩岸是茂盛的蘆荻與竹子,村東南的兩座山丘中間有一條小澗溝,“荻竹澗”的名字由此得來。
荻竹澗的歷史
這里明清甚至再往前,是個通往南北的古驛站,俗話叫“大路客棧”。往南可以到江蘇連云港和東海縣,往北可以到河北和天津衛。以前的商人、小販們都到這兒歇腳、吃飯、住旅店。
那時村子里的商鋪、堂號云集:油坊“本利堂”、點心鋪子“福和堂”、大染坊“永利堂”、酒坊買賣“德順堂”,還有養蠶繅絲的“福順堂”等等。叫賣聲晝夜不停,生意通宵達旦,熱鬧非凡。
雖然過去繁華至此,荻竹澗也還是經過了一個千回百折的發展歷程。
荻竹澗的變遷
1958年,全國掀起了興建水利工程的高潮,日照也響應號召舉全縣勞動力在傅疃河建成日照水庫并開始蓄水。
留在村北嶺的住戶因水庫漲水,原本耕種的土地離村較遠,1960年分到南崖兩個生產小隊,這一部分村民逐漸到南崖居住。荻竹澗還在1960年秋天分出了堂屋村,也便是后來的“董家嶺村”。
直至1972年6月,已定居十多年的居民開始獨立從荻竹澗分出來,居住在北崖的就開始叫荻竹澗一村,居住在南崖的就叫荻竹澗二村。改革開放后,村子里有了手扶拖拉機等現代化農用機具,一些青壯年勞動力借助老一輩泥瓦匠、木匠老手藝逐步走出去掙了些錢,村子里越來越富足。1984年2月,兩個村分別成立了村民委員會,1993年成立東港區后隸屬東港區至今,于2018年2月,每個村建立起一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
現在的荻竹澗
人不進步就會被淘汰,村子也一樣。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荻竹澗”這個現實生活中的“世外桃源”也需要向前邁步,村民們也緊跟新時代的步伐,靠黨的好政策,鼓足干勁想要建設一個新時代的村莊。
想致富,先修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見下雨便全是泥,村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機械設備把路拓寬整平,如今進村子再也不用面臨一身土的尷尬境地。走的路通暢,“網路”也得通暢,網絡建設也是村子的工作重心之一。現在村民在家能看智能高清電視機,在外務工的兒女給家中父母裝上遠程攝像頭,在手機上也可以隨時和父母打電話打視頻。路越來越好走,村子始終帶著每一個村民,一步一個腳印地邁進小康社會,走向美好生活。
如今的荻竹澗,綠樹掩映,水波蕩漾,獨棟二層小樓和青磚紅瓦房都整齊地排列著,村內硬化的街道干凈有序,村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頭頂碧空如洗的天,腳踩蒼翠欲滴的地,身處其中感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自得。
行船至村東南角落的內湖,可見“魚蝦滿塘”的盛況;踱步至水庫,白鷺與斑鳩鳴叫飛翔,水流攢動形成獨特的“白噪音”,一眼望去,流云奔涌。
夕陽漸斜,村莊飄來淡淡的煙火香味,這是在外玩了一天的孩子向家沖鋒的號角;月光如水,村里的老人不約而同相聚在村口,下下棋、嘮嘮嗑,彼此講講今天發生的故事。
就是這樣一個優雅而又不落俗套,簡潔但又不失大方,絲毫不遜江南水鄉的地方,怎會不心向往之?
這里春有鮮菜,夏有蒜姜,秋有栗香,冬有地瓜,品庫魚和溜達雞,燉一盆山羊湯,農家味道的鍋貼飯,不論哪一個都讓人難舍難忘。
這樣的一個好地方,不妨在周末邀請好朋友前來,一起品嘗美食,釋放壓力,讓你不虛此行!
如“世外桃源”般,如此絕美的地方你心動了嗎?趕緊出發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