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村大眾報
2023-08-23 15:27:08
原標題:臨沂:用系統思維連片振興鄉村
來源:農村大眾報
原標題:臨沂:用系統思維連片振興鄉村
來源:農村大眾報
“魯南明珠”臨沂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一直勇立潮頭,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奮力走在前列。今年以來,臨沂市圍繞實現共同富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先行戰略,堅持系統思維,探索以片區建設整合資源、均衡發展、帶動共富,循序推進沂蒙鄉村全面振興。
規劃連片實施
發展有章可循
近年來,鄉村成片發展的條件越來越成熟,內在需求越來越強烈。臨沂市從實際出發,堅持系統思維,重新組織和整合一定區域內各類資源,以資源稟賦相近或互補的連片鄉村為單元,循序振興沂蒙鄉村。
在臨沂蒙山主峰西南山腳下,有條依山而走的公路格外秀美,路邊花木蔥蘢、瓜果飄香。這條路是平邑縣的沂河路,全長20余公里,自平邑縣城向東北部的蒙山蜿蜒挺進,其間串聯起山腳下的溫水、卞橋、柏林等鄉鎮。沂河路是環蒙山鄉村振興規劃中的一條“旅游專線”,重點為蒙山旅游服務,同時借蒙山之利,發展沿線鄉村特色農業產業。
鄉村要振興,規劃必先行。鄉村連片發展的范圍、方向和產業等,需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對于蒙山腳下的鄉鎮而言,蒙山就是其最重要的發展資源。平邑縣圍繞蒙山旅游,規劃打造了溫水—卞橋—柏林‘鎮域連片’鄉村振興示范區,希望借蒙山旅游資源來推動本地特色產業。”平邑縣農業農村局宣傳科負責人李文章說。在平邑縣縣城總體規劃(2018—2035)中,就充分考慮到3個鄉鎮的資源稟賦,圍繞旅游和農業等產業,分步分梯次進行發展。
自2021年,溫水鎮、卞橋鎮、柏林鎮先后被確定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納入環蒙山發展示范區。溫水鎮果蔬畜禽種植養殖產業、卞橋鎮銀河航天循環農業示范園、柏林鎮富泉民宿等,都在區域鄉村振興總體規劃下穩步發展,迸發出勃勃生機。其中,因瓜果資源豐富、種植養殖產業基礎好、周邊村莊資源互補,溫水鎮鄉村振興發展最先破局。
“我們邀請浙江大學等單位,圍繞本地特色產業和資源稟賦,制定了溫水鎮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四好農村路’規劃、美麗鄉村和河道景觀設計規劃、行政村一村一規劃。”溫水鎮二級主任科員管文韜說。現在,溫水鎮的發展正是按規劃藍圖循序進行。
如今,溫水鎮沂河路兩側遍布果蔬采摘園,路邊獼猴桃基地也已掛滿果子。“這兩年,我們周邊幾個村聯合,整合土地和資金,沿著‘蒙山旅游專線’建了400畝獼猴桃基地和幾十座草莓等果蔬采摘大棚,把農業和旅游融合起來發展。”溫水鎮永西村黨支部書記孫良說,現在周邊村民再也不用愁農產品的銷路。
得益于鄉村連片規劃發展,沂水縣院東頭鎮四門洞村人分享了生態旅游的紅利。四門洞村村腳下有處壯美而神秘的溶洞,2000年作為景區對外開放,后來發展為螢火蟲水洞景區。
“這個村太偏僻,以前生活和灌溉用水都困難。”四門洞村黨支部書記徐養民說,四門洞村是個小山村,只有138戶村民,一度窮得叮當響。為用活獨特的旅游資源,四門洞村依山取勢,規劃建設了保留原汁原味沂蒙山鄉特色的新山村。如今,村內遍布石板路、青石墻、紅瓦房,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宿點綴青山綠水間。“景區村中建,村在景區中”的四門洞村借助生態文旅資源發展民宿31套、農家樂5家,230余名村民不出村就上崗就業。2022年,四門洞村實現村集體收入33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9萬元。
如今,臨沂把全市156個鄉鎮劃分為農業主導、生態文旅、工業帶動、城鄉融合四類,進行統一規劃、特色發展,市級以上示范片區達到62個、覆蓋1064個村。2019年以來,臨沂市以鄉鎮為單位,每年選取24個片區給予3億元重點扶持,示范引領鄉村振興。
環境連片提升
鄉村美不勝收
今年“五一”,莒南縣澇坡鎮鬐山村新修的停車場上,停滿了各地牌照的小汽車,村里的十幾家農家樂也座無虛席。原來,“五一”前,長達12.5公里的陡山水庫環湖路建成通車,來此游山玩水的游客多了起來。
這條環湖路被稱為莒南的“鄉村振興1號線”,它串聯起沿線兩個鄉鎮的十幾個村莊,形成了鄉村振興“聚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發展格局。該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依托山水生態優勢,整合各村資源,重點發展文旅產業。
陡山水庫在莒南城北的天馬島旅游區內,水庫東岸就是馬鬐山下的鬐山村。“以前村里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又靠山臨湖,交通十分不便,村子窮得很,外面姑娘都不愿嫁進來。”鬐山村黨支部書記孫運明說。現在鬐山村雖依然在山腳下,但隨著基礎設施和村莊環境持續升級,整個村子建得像座花園,水、電、路、網樣樣通,生產生活十分方便,就連村里的山果都漲了錢,村民腰包也鼓起來。十年間,鬐山村迎來翻天巨變,讓外村人羨慕不已。
“今年,鬐山村成為‘百千工程’示范村,3年內投入600萬元項目資金,重點用來升級基礎設施和村莊環境,以及發展村莊特色產業。”澇坡鎮“百千工程”專線工作人員劉弈池說。當地堅持政府投入、村民投工投勞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從花錢少、見效快的村莊整潔入手,逐步拓展到道路硬化、綠化亮化、文教衛生、數字鄉村,不斷優化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近年來,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臨沂市先后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五年提升行動、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等活動,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群眾對良好人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實施“百千工程”成為滿足新形勢下群眾需求的必然選擇。
臨沂市實施“百千工程”,突出分批實施,連片整治,以行政村為主體單位,抓點連線成片,對全市長期保留村進行整治提升,集成政策、資金、土地、人才、項目等要素,全力打造100個示范村、提升1000個整治村。
目前,臨沂市農村公路達到2.95萬公里,完成農村清潔取暖50.4萬戶,5G網絡通達率達50%,預計年底5G網絡將覆蓋90%以上的村莊。
提升鄉村環境既要提升硬環境,還要升級軟環境,污染治理、基層管理等軟環境成為臨沂市鄉村環境連片提升的重要部分。臨沂市支持各縣區探索農村廢棄物生態化、資源化利用等模式,3年來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下降7.6%和10%。
在農村污染源治理方面,費縣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經驗。“我們通過糞污資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年產沼氣3700萬立方米、天然氣2100萬立方米、有機肥15萬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萬噸。”費縣山東啟陽清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風杰說。近年來,費縣成立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創新聯盟,集中連片推廣應用熊蜂授粉與天敵治蟲、化肥農藥減施等新技術32項,轉化應用畜禽糞污厭氧發酵處理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成果5項。打通了農業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原料化的實現路徑,形成了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條,構建起縣鄉村三級農業廢棄物收儲體系。目前,費縣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高達95.05%,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1.17%。
蘭陵縣則把“百千工程”與生活污水分類梯次治理、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廢棄物就近就地資源化處理、鄉村治理等相結合,采取資源整合方式,連片打造示范村莊,在保持原有鄉村形態基礎上,科學植入現代生產生活功能,推動鄉村現代化。
產業連片發展
壯大特色優勢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臨沂市堅持“土特產”發展方向,把握區域品牌建設的規模化要求,重點培育了18個特色優勢產業,鴨產品、蜜桃、金銀花等7個特色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建設畜牧屠宰、糧油加工、蔬菜、預制菜等“6+1”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在蘭陵縣智慧農業產業園里,工人正在玻璃溫室大棚里更換基質,為即將到來的西紅柿定植做準備。蘭陵縣智慧產業園是由山東省國營蘭陵農場與江蘇綠港等現代化農業企業合作建設的大型智慧農業示范園區,重點示范、推廣先進果蔬種植技術和模式。
“我們每年可生產5000噸高品質西紅柿,主要銷往南方大城市商超,價格保底比普通西紅柿高一塊錢。”山東墾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廣峰說。他們的玻璃溫室大棚是目前亞洲單體最大的智能化玻璃溫室,采用氣候控制系統、自動化種植系統等智慧控制系統,并運用智能化水肥控制技術、標準化無土栽培技術等現代化技術,生產的果蔬不僅品質更優,產量也是普通大棚的3倍以上。
蘭陵縣是蔬菜種植大縣,全縣常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20萬畝,產量500萬噸以上,“蘭陵蔬菜”已成為蘭陵農業的招牌。蘭陵縣智慧產業園的搭建,就是為了推動蘭陵蔬菜的轉型升級。“我們的任務不是單純掙錢,還重點承擔著優良品種培育,以及無土栽培、設施蔬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等技術的示范推廣任務。”吳廣峰說。
蘭陵縣向城鎮常于溝村種菜大戶郭洋洋就用了墾源現代農業的“墾源5號”脫毒辣椒苗,再結合企業提供的先進生產管理技術。去年郭洋洋種的辣椒,品質和產量雙提升,還賣了好價錢。目前,蘭陵縣智慧農業產業園已輻射帶動蔬菜生產基地1萬余畝,推動當地蔬菜種植管理技術和模式的升級,形成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除蘭陵蔬菜產業,蒙陰蜜桃、平邑金銀花、沂南肉鴨、臨沭柳編等產業均實現產業連片發展,帶動產業片區群眾共同富裕。近年來,依靠產業集群化發展等優勢,臨沂市重點農業產業取得較大發展,其中全市生豬出欄量全省第一、肉蛋奶產量全省第二;成功爭取2個國家級項目(沂南肉雞特色產業集群、郯城廟山農業產業強鎮)、3個省級項目(蘭陵現代農業強縣,沂水、平邑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縣)落地臨沂。
近年來,臨沂市還以精品民宿為抓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創建省級以上景區化鎮村118個,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夏日的蒙山腹地,青山如黛,游人不絕。夜晚,在蒙山腹地山腰上,一座座融入山色的民宿如漫天繁星,點綴著沂蒙鄉村的秀美河山。這里是平邑縣柏林鎮富泉村,一個掛在山腰上的小村莊。
“以前,我們羨慕山下;現在,山下羨慕我們。”富泉村黨支部書記池成銀說。依托蒙山的文旅資源,富泉村和企業合建20多套民宿,現在民宿和農家樂天天爆滿,村民們忙得不可開交,有時還需要下山雇人。正因為發展了民宿產業,富泉村集體收入迅速突破20萬元,村民收入也快速增加,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紛紛回村發展。
今年,柏林鎮被確定為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包括富泉村在內的全鎮半數山區村莊被納入推進區,當地民宿旅游產業形成組團連片發展的格局,周邊10多個山區村莊都分得一杯“旅游羹”。
此外,臨沂市堅持“三產”貫通,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110家、全省第一,近3年食品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去年以來,招引涉農項目200個,總投資560億元,全市各類鄉村產業片區、園區發展到156個。2022年,臨沂市農林牧漁產值971億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5年前的2.62縮小到2.34。
組織連片共建
牽頭抱團融合
鄉村振興最離不開的是基層黨組織,最迫切的需求是各類人才。臨沂市堅持強村帶弱村,組建片區黨委47個,帶動489個村連片提升。
近年來,沂水縣諸葛鎮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上梭峪村和養殖公司合作,新建魚菜共生養殖棚,觀賞魚養殖規模快速擴大;店子村發揮養蜂產業優勢,利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創建齊眾電商創業園,實現農產品線上銷售……諸葛鎮的變化得益于諸葛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和片區黨委的引領。
諸葛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共有10個村,均為水利移民村、第一書記派駐村。今年4月份,為加快推進片區聯動發展、整體提升,諸葛鎮第一書記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黨委成立。“片區通過黨建共抓、規劃共繪、發展共促等方式,全面抱團攜手發展,建設集美麗鄉村、善治鄉村于一體的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沂水縣諸葛鎮黨委書記劉濤說。諸葛鎮深挖村莊特色資源,以點帶面、連片打造、聯動發展,形成環跋山水庫農文旅融合片區。
近年來,臨沂市針對鄉村人才短缺、產業競爭力弱、鄉村發展活力不足等難題,實施“四雁工程”,加快培育王傳喜式“四雁人才”。同時,通過建強黨組織,帶動各類經濟、社會組織發展。目前,臨沂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達到2.5萬家,社會化服務組織1.3萬家。
最近,平邑縣武臺鎮“葡萄溝”掛滿了晶瑩剔透的葡萄。近年來,在原有黃桃產業的基礎上,武臺鎮葡萄產業也蓬勃發展。“現在武臺鎮形成了由東武溝、西武溝、南武溝等村組成的‘葡萄溝’,種植葡萄1萬多畝,全鎮葡萄總產量占全縣的70%。”武臺鎮副鎮長李運科說。隨著葡萄種植戶的集中連片發展,武臺鎮葡萄產業愈發壯大。
2021年,在武臺鎮黨委的引導下,“頭雁”南武溝村黨支部書記董現忠和“鴻雁”平邑縣武臺葡萄種植合作社社長趙治肖,共同推動平邑縣武臺供銷合作社、平邑縣武臺鎮南武溝村村委會、平邑縣武臺葡萄種植合作社等聯合入股,成立了武臺鎮南武溝村供銷合作社,給成員和農戶提供化肥等生產資料、管理技術、種植銷售等全鏈條服務。
“我們對‘葡萄溝’進行產業整合,根據各村特色重點發展特定產業。東武溝村以葡萄苗木為主,西武溝村以葡萄酒加工為主,南武溝村以新品種示范推廣為主。”趙治肖說。武臺鎮黨委組織各村黨支部組建產業發展小組,共同協商產業規劃、統籌發展進程。
身為“中國蜜桃之都”的蒙陰縣則探索了“雙領雙全”的合作社模式,即鎮黨委領導聯合社、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動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發展。全生命周期即由村集體牽頭,從育苗、農資、物流、電商、銷售等環節入手,發展特色社、優勢社;全產業鏈條即堅持黨建引領,打通產業界限,按照“生態+”“旅游+”等模式,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如今,蒙陰縣發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310家、聯合社16家,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3萬元、入社群眾戶年均增收1.2萬元。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去年以來,臨沂全市吸引873名在外企業家、大學生返鄉創業。蘭陵縣南橋鎮的朱成彥就是返鄉創業的典型。5年前,他從上海回到蘭陵發展馬鈴薯產業,建成“種植、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的綜合產銷模式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目前,朱成彥主導的聯合社吸納了周邊6個鄉鎮的500多戶農戶,馬鈴薯種植面積達5300畝,馬鈴薯年產量超3萬噸。
資源連片投入
片區集中推進
連片推動鄉村振興,必須把資源連片投入,集中力量辦大事。據了解,2019年以來,臨沂市級財政已整合投入資金418億元、年均增長8.5%,其中21%集中投向片區。
在莒南縣嶺泉鎮馬棚官莊村,溪水潺潺、稻香四溢。嶺泉鎮一帶水源充足,是水稻的集中種植區,同時也是“紅韻稻鄉”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的核心區。“‘紅韻稻鄉’銜接推進區包括嶺泉鎮馬棚官莊村、筵賓鎮泉龍村等9個村,我們集中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升級區域內村莊環境和產業項目,推動鄉村連片振興。”嶺泉鎮扶貧辦主任馮海濤說。這里承接了農業、民政、水利等部門專項資金和扶持政策,區域環境變化巨大,產業經濟發展迅速。
“前幾年這里還是泥濘難行的窮村、差村,近幾年成了鄉村振興示范區,各種資源投進來,村里有了企業和產業,還成了遠近聞名的景區,每年有5萬多人次的游客,村集體和村民收入大幅增加。”馬棚官莊村黨支部書記郭春龍說。去年馬棚官莊村集體收入110多萬元,80多位村民實現就地就業。
臨沂市加強政府資源投入的同時,還探索市場化投入機制,創新“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搭建城鄉要素供需對接平臺。
2021年,由國家航天育種轉化中心與藍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銀河航天循環農業產業示范園在平邑縣卞橋鎮落地。銀河航天循環農業產業示范園先后建成了航天立體農業種植大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航天主題廣場等,打造集航天科技展示、航天育種研究為一體的高端農業產業示范園。
“神舟飛船上搭載了園區選送的玉米、大豆等種子,這些種子已培育成功,玉米畝產可達900公斤,較普通種子增產60%。”卞橋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高洪揚說。示范園北側規劃建300畝種植區,準備把成熟的航天種子引入普通大棚種植,把試驗培育的技術和結果普及開來,帶動當地農業升級和群眾增收。
最近,在沂水縣人民政府官網上,諸葛鎮面向社會發布了“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通告,包含了“陌上花開”露營地等17個合作項目。其中,“陌上花開”露營地項目位于“陌上花開”特色農旅示范區,主要建設戶外帳篷露營地等,要求意向合伙人參與投資或營地設計。其實,“陌上花開”特色農旅示范區本身就是諸葛鎮陽湖村利用自身生態優勢,吸引來的社會資本投資項目。“這片地有300畝左右,原先由村民零散種植,我們統一流轉改良后,種上了百合、薰衣草、油菜花等;還把周邊老百姓不住的房子改成了民宿,通過發展文旅產業,帶動周邊村民收入,同時改善村莊生態環境。”陌上花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申秀亮說。
沂南縣探索的“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推動村集體與企業結對共建,在產業、項目、勞動力等方面深入合作,打造利益聯結共同體。遴選首批合伙企業777家與296個行政村達成合作意向,受益群眾4.9萬戶。
目前,臨沂市借助市場化投入機制強化資源連片投入,搭建“沂蒙鄉村振興合伙人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城鄉資源循環交流通道,共匹配村企合伙項目428個,吸引社會資本40億元。此外,臨沂市還創新金融方式,利用美德信用積分、生態價值轉換授信5.1億元;用好國家級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政策,實際授信1731家、173.81億元,向10006家四雁主體發放“四雁振興類”貸款10173筆、65.80億元,全市涉農貸款余額3836.8億元,同比增長13.8%。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