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9-15 22:30:09
原標題:患兒上千萬救命錢被騙走,慈善“配捐”背后的生意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患兒上千萬救命錢被騙走,慈善“配捐”背后的生意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一起“配捐”詐騙案讓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兒慈會”)陷入了風波。
9月11日以來,多位患兒家屬聚集在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以下簡稱“9958”)北京辦公室,聲稱超過80位大病患兒家屬的上千萬元“配捐”款,被9958廊坊團隊主任柯某孝卷走了。
這些大病患兒多數罹患神經母細胞瘤或白血病,主要在山東及河北就診。
中華兒慈會北京總部。圖/趙雨萌 攝
12日,記者從河北省三河市公安局獲悉,柯某孝近日已被刑拘,正在接受調查,警方將全力偵破此案,其余案件細節不便透露。
13日晚,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發布的聲明中稱,關于網傳1000萬元資金,兒慈會賬號從未收到過這些資金,而是當事人將資金打給柯某孝個人賬戶,并曾從柯某孝個人賬戶獲得返款。
慈善“配捐”騙局?
羅琳是此次被騙患兒家屬之一,其女兒小茉今年4歲,是神經母細胞瘤四期高危患者。她拿出孩子的照片,“除了沒頭發,外表看不出任何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她身上,就跟爛蘋果一樣。”
小茉經過多次化療和手術,已經花費約130萬元,接下來的5輪免疫治療,預計還需要70萬元。與多數大病家庭一樣,通過借錢在治療后期已經行不通,“親人都怕我們再借錢,因為大病家庭沒有能力還”。
沒有其他路子籌款,羅琳想到了“配捐”。2021年她第一次通過病友了解并參與了“配捐”,當時及時收到了回款。
所謂“配捐”,即社會公眾為公益項目捐出一筆錢,慈善機構或企業就“搭配”著也捐出一筆錢,以此來吸引公眾參與公益活動。例如,當“配捐”比例為2:1,意味著公眾捐款2萬元,慈善機構會“配捐”1萬元。
記者獲悉,在這些大病家屬參與的所謂“配捐”中,他們往往擔任了“公眾”的角色,投入本金,并提供未核銷的等額發票,以此獲得包括本金加上“配捐”金額的回款。
慈善機構或平臺的“配捐”額一般在千元以上,也就是說,患兒家屬通過“配捐”,可以獲得數千元收入。在患兒家屬看來,參與“配捐”起碼能賺個生活費。
起初患病時,多數患兒家屬都選擇以發布籌款鏈接的方式進行籌款。隨著籌款平臺互相競爭,流量瓜分之下,他們能夠籌得的金額越來越少,才逐漸通過病友的介紹,接觸到“配捐”。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患兒家屬參與“配捐”項目時,并非直接通過項目發起人轉賬到對公賬號,而是轉給“中間人”的個人賬戶,再經過重重“中間人”的轉賬,最終到達“配捐”項目發起人賬號里,項目發起人再把回款給到家屬。
不過,多數受訪患兒家屬表示,只要能按時拿到回款,他們并不在意究竟是轉賬給個人賬戶還是對公賬戶。在他們看來,這是病友圈里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羅琳介紹,這次也是通過病友進入了一個正在放“配捐”項目的群。李易是“中間人”,同時也是大病患兒家屬,“他說這就是兒慈會的項目,配捐比是12.6萬元配4000元”。
羅琳之前也做過類似項目,“最開始兒慈會讓我們捐到支付寶,后來就是直接轉到個人,因為做過,加上又是9958的,我們就放心了。”后來,她又參與了另一“中間人”程楓的“配捐”項目,投進去14萬。事發后才得知,這兩個“配捐”項目實際都是柯某孝的。
9月13日晚,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發布的聲明中稱,關于網傳1000萬元資金,兒慈會賬號從未收到過這些資金,而是當事人將資金打給柯某孝個人賬戶,并曾從柯某孝個人賬戶獲得返款。
另一參與“配捐”的患兒家屬張才告訴記者,剛開始接觸“配捐”也心存疑慮,擔心被騙,“病友說是兒慈會回的款,我一看回款有賬單,付款賬戶是兒慈會,本金雖然是打給私人賬戶的,但是收款方是兒慈會,那這個錢肯定進兒慈會了,不然兒慈會也不會打錢(回款)。”
張才介紹,時間久了,很多人的“成功”經歷,讓病友們逐漸都沒有疑慮了,甚至認為“配捐”就是這樣操作,并不知道是否違規。
據兒慈會官網顯示,兒慈會成立于2010年,是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截至2022年底,累計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救助困境少年兒童1000余萬名。
其中,9958項目是兒慈會自主品牌項目,2017年開始公開募捐。兒慈會審計報告顯示,2022年,9958項目共計收入2.272億元,在27個重大公益慈善項目中收入最高,其中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向該項目捐贈共計807.3萬元。
“中間人”也是受害者?
今年8月,張才在病友群里認識了程楓,決定參與他的“配捐”項目,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寫了名為“中華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申請表(廊坊)”,用于錄入信息上傳。(截至9月14日,該鏈接仍能正常使用,9月15日,記者發現該鏈接顯示“已停止收集”。)
張才掃描填寫的鏈接。圖/受訪者提供
“也就第一次做謹慎核實,第一次按時回款后,后面幾次都沒想過會被騙的事,受騙這次更是不知道項目發起人是誰,只知道本金要轉到程楓私人賬戶。”張才說。
隨后,記者聯系到了“中間人”程楓和李易,他們既是大病患兒家屬,又是“配捐”項目的“中間人”。他們自稱志愿者,上面還有“中間人”。談到柯某孝的案子,他們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腸子都悔青了,沒有認真核查柯某孝的身份”。
程楓的孩子是白血病患者,在參與過幾次“配捐”并嘗到甜頭后,他了解到“中間人”每單可抽成200-300元。做“中間人”的收入,可以補貼房租和伙食費。
今年6月,程楓通過吉林的病友,獲知柯某孝有“配捐”項目,“說是9958的,我想那這項目應該挺穩定。”
通過檢索9958公眾號,程楓看到柯某孝是廊坊團隊主任,還獲過獎。而后對方發來上述二維碼鏈接,程楓提交后,徹底放下了戒心。今年7月底,程楓通過他的“中間人”要了一些柯某孝的“配捐”項目名額。
“當時12.5萬元配5000元的要了10個,還有5個4.8萬元配2000元的,8月5號又做了20個10.2萬配2000元的,8月23號做了15個14.5萬配5000元的”,程楓回憶。
程楓與柯某孝的轉賬記錄。圖/受訪者提供
8月底,圈內流傳著柯某孝要跑路的傳言。程楓、李易一行人趕緊找到當時還在武漢的柯某孝,“他當時保證肯定有錢,承諾9月7日會回200萬款”。程楓說,9月6日,柯某孝就給患兒家屬在河北某醫院寫了欠條,而后,柯某孝又突然表示要回趟武漢,“說去借抵押貸款50萬。”
在和柯某孝一起回武漢的列車上,他們把柯某孝跟丟了,后來,程楓就聯系不上柯某孝了。
據李易和程楓初步統計,他們兩方被柯某孝“配捐”項目詐騙款共計約700多萬,并且據其了解,柯某孝還有其他“中間人”,詐騙總額或已超過千萬。
“我們是中間人,很后悔現在,擔著這么多人壓力”,程楓說,事發至今瘦了10斤,每天失眠,“以后對私的(項目)干脆就不做了。”
“老實人”柯某孝
記者了解到,除了詐騙嫌疑人的身份,柯某孝也是一名大病患兒家屬。多名家屬稱,正是因為他這個身份便利,才能認識如此多的患兒家屬。
網上一篇發布于2020年,題為《湖北90后小夫妻為‘拼’女兒四年生三胎,結果悲劇了》的文章中,詳細記錄了柯某孝患兒的情況。
文中稱,柯某孝和妻子來自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興國鎮寶塔村,2014年結婚,先后生下三個兒子。2019年,小兒子發熱嘔吐,在家治療一周多不見好轉,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打零工維持生計的柯某孝一家,月收入只有幾千元,為給孩子湊治療費,柯某孝還做過搬運工。親戚朋友聽說孩子病情后,建議他們放棄治療,“兒子奶聲奶氣叫著爸爸,柯某孝心軟了,覺得畢竟是自己的孩子,不管怎樣都要為孩子爭取一下”。
作為李易與柯某孝之間“中間人”的秦陽,是少數真正接觸到柯某孝本人的人。9月14日,秦陽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提到柯某孝連連嘆氣,他用“老實人”形容柯某孝。
據秦陽介紹,他與柯某孝是同一期的病友,2019年兩人的孩子都罹患了白血病,事發前他們已經相識4年,“他性格是蠻老實的人,所以他做出這個事情,大家都沒想到”。
事發后,秦陽曾當面質問柯某孝把錢卷到哪去了,“柯某孝卻一直不說實話,一下說賭博輸了100多萬,一下又說放高利貸,說辭都不一樣。”
秦陽也曾嘗試通過柯某孝妻子了解情況,卻始終聯系不上。
兒慈會:柯某孝項目主任身份是編輯搞錯了
事發后,患兒家屬來到兒慈會總部討說法,卻只得到一份解約聲明。
這份有兒慈會蓋章的《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救助項目廊坊救助站合作解約》文件顯示:柯某孝所在的廊坊救助站因救助量未達標,已于2023年3月31日解約。“解約后9958救助項目廊坊救助站進行的任何名義募捐、宣傳等活動都與中華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無關。”
兒慈會與廊坊救助站的解約證明。圖/受訪者提供
對此,患兒家屬們并不認可。在李易看來,如果廊坊團隊被解約,兒慈會官網應該發布相應的解約聲明,“而且2月份給柯頒獎,3月就解約?他的身份一直掛在網上,我們還以為他就是主任。”
今年2月,兒慈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中,中華兒慈會理事長王林為柯某孝頒發“中華兒慈會2022年度最佳領導力獎”,柯某孝的身份顯示為“中華兒慈會項目四部9958廊坊團隊主任”。目前,文章中這句話已被刪除,標有其名字的獎杯照片仍留在文中,文章顯示修改于2023年9月7日。
兒慈會為柯某孝頒獎文章截圖。圖/受訪者提供
9月13日兒慈會的聲明中稱,“柯某孝不是我會工作人員,曾在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項目河北廊坊地區合作機構中當過短暫的志愿者,我會從未委托過柯某孝個人為9958兒童慈善緊急救助項目籌集資金。”
柯某孝身份的“變更”,徹底引發了受騙患兒家屬們的質疑。
9月14日晚,兒慈會北京總部傳播部主任孫丹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對柯某孝身份的“變更”給出了兒慈會方的說法。
孫丹丹稱,“柯某孝在廊坊救助站做過短暫的志愿者,我們當時9958救助項目是跟天津北辰區天眷公益服務中心有簽署合作協議,柯某孝也是在這個機構做了一個短暫的志愿者,我們從未委托任何機構或個人開展資金募集,個人轉賬是違法行為。”
此外,據孫丹丹提供給記者的一份“天津市北辰區天眷公益服務中心,關于中華兒慈會9958廊坊救助站相關情況說明”:天津市北辰區天眷公益服務中心法定代表人及負責人為陳儀,“中華兒慈會9958廊坊救助站”主任為陳雙飛,柯某孝同時為多家慈善基金會志愿者,也曾參與天津市北辰區天眷公益服務中心機構的志愿者服務工作,但并非本機構的工作人員。
該聲明稱柯某孝只是志愿者。圖/受訪者提供
而對于官方公眾號中柯某孝的主任身份,孫丹丹介紹,當時柯某孝冒用天津這家機構的名義,報名參加了培訓會,“在傳播人員撰稿時,看到人員名單里,柯某孝以主任身份報名的,寫稿子時候,就這樣寫上去了。稿件復核人員也有責任,沒有搞清楚柯某孝身份,這是他的工作失誤。”
針對“配捐”項目質疑,孫丹丹強調,兒慈會從來沒有發起過“配捐”活動,只參與過平臺組織的配捐活動,“我們是參與方,不是組織方。”
針對此事的解決措施,孫丹丹表示,“兒慈會接下來將為這些受騙患者家屬建立一個籌款募捐項目,此外還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接患兒家屬,了解受騙情況,如果警方核實是受騙家庭也是困境家庭的,符合兒慈會救助標準的,會考慮給他們開通綠色通道救助。”
“配捐”成了生意?
近年來,“配捐”相關騙局時有發生,專家指出,應該注意的是,配捐和“套捐”有著本質區別。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對記者強調,要分清楚真正的配捐和“套捐”。前述柯某孝的案子或屬于“套捐”行為,而非真正的配捐,“平常很多人講的時候都簡化成‘配捐’了”。
金錦萍介紹,“患兒家屬是為自己的私利捐本金,這根本就不是捐贈,他的目的是把本金收益弄回來,某種意義上看,該行為不是捐,所以根本夠不上配捐。”
“也就是說,如果雙方合謀,以這種方式套取慈善組織或公司捐款,這種行為實際上是存在欺詐的,不應該被認可”,金錦萍表示,有些慈善組織在籌款時,缺乏倫理底線,大量運用這樣的方式,“結果培養出地方上一堆所謂的志愿者團隊。”
金錦萍介紹,配捐是公益慈善領域中一個鼓勵捐贈、行之有效的模式。真正的配捐,是企業或慈善組織為鼓勵公眾捐款,以一定比例來配套,共同用于一個公益項目。
目前,本案究竟是“配捐”還是“套捐”,以及兒慈會究竟是否參與其中等問題,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核實。
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譚敏濤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按照《慈善法》規定,不能自己捐款后再獲得“配捐”,指定捐贈人的利害關系人作為受益人,屬于違規行為。
在資深慈善活動發起人韓青看來,前文提到的所謂“配捐”項目,講求“回款”,實際上是把公益當成了生意,把慈善當成了投資,既與非營利性的公益原則背道而馳,也違反了《慈善法》第22條中,只有慈善組織才能公開募捐的規定。
“公益募捐的錢,也不能進入個人賬戶,而要進入對公賬號。作為捐贈方,可以找人代捐,但作為籌款方,是不能人為設置這樣的個人中介的,更不能給出‘回款’的承諾。”
韓青對記者進一步表示,這相當于預定了“受助名單”,用社會善款來回饋“投資方”,公益慈善就會變成買賣,會導致更需要得到救助和支持的群體受到漠視。
韓青認為,雖然平臺可能只是想將“配捐”作為獎勵,但有了“配捐”,就會有人從中牟利,甚至出現“套捐”,而在平臺方嚴加監管下,一些項目方自己不便過手,只能找志愿者,如果長期面臨善款“誘惑”又缺乏監管,就難免有個別志愿者鋌而走險。
9月13日,記者從家屬處獲悉,他們從警方得知,柯某孝的銀行賬戶已被凍結,“所有賬戶都沒有錢了”。
據患兒家屬提供的一份與柯某孝的聊天截圖,柯某孝說,“對不起大家了,錢回不來,我也到盡頭了。”
受騙患兒家屬與柯某孝的聊天截圖。圖/受訪者提供
韓青表示,公益捐贈本應是利他之心,但在這些操作中,全是利己之舉,最后平臺方掉層皮,項目方丟次臉,但對患兒家屬來說,是最“要命”的。
羅琳說,出事前他們為獲得回款,有時甚至會買發票,“我知道這樣的行為不對,但沒出事就默認可以唄,以后再不做這事了。”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