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10-29 23:14:10
原標題:濟南市槐蔭區獲評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濟南市槐蔭區獲評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杜虹曉 見習記者 周凌峰 通訊員 王麗麗 濟南報道
10月28日上午,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在濟南開幕。開幕式上,濟南市槐蔭區被授予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槐蔭區作為泉城濟南的中心城區之一,因“國槐澤蔭”而聞名。全區面積151.61平方公里,人口70萬,是一座人文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紅色資源富集的英雄之城、活力迸發涌動的青春之城,更是生態稟賦優越的生態之城、自然風光旖旎的秀美之城?;笔a西懷江北最大的國家級濟西濕地公園,黃河水、長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四水融匯”,玉清湖千頃碧波,黃河畔萬畝稻田,玉水白鷺、銀杏連岸,坐擁匡山風雅、臘山云屏、峨山“十二景”,靈山秀水、藍天白云,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最美畫卷。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底色,槐蔭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搶抓山東省“強省會”戰略機遇,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繪就“齊魯門戶,醫養之都”壯麗篇章。
推進“生態興”,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典范。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聚力打造氣韻貫通、和諧共生的大河、大湖、大濕地生態格局。持續優化產業能源結構,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推進揚塵精細化管理,PM2.5濃度近五年下降36%,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提升21%,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高標準提升水環境質量,建立槐蔭區流域水環境預警體系,嚴格落實小清河源頭水質保障措施,加快推進臘山河綜合整治工程,國、省控水質斷面連續五年達到Ⅲ類或以上標準,時隔60多年濟南“土著魚”中華鳑鲏大量涌現小清河,實現了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良好水生態系統。黃河岸邊“七星九美十三香”最美村落連片發展,成功創建12個齊魯樣板村,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做強“槐蔭四寶”,挖掘生態農業產品價值。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大力加強生態農業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吳家堡大米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成功核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吳家堡白蓮藕獲得綠色農產品認證,年銷售500多萬斤;玉清湖圓蔥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年出口量達到1.5萬噸;西郊蓋韭先后取得濟南市十佳農產品、名牌農產品、泉城消費者最喜愛的特色農產品等稱號;黃河水“一步法”稻蟹生態種養技術居國內領先地位。強化綠色低碳,發展生態工業循環經濟。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獲批省級綠色工業園區。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應用,濟南天齊特種平帶公司屋頂564.4千瓦分布式光伏項目自運營以來,累計實現發電量1.55吉瓦時,二氧化碳減排1540噸,等效栽種綠植858棵。豐富產品供給,提升全域旅游發展能級。打造“黃河生態風景帶、濟西濕地鄉村休閑區、老商埠休閑文化區、都市文化體驗區、現代娛樂購物區、國際康療養生區”一帶五區全域旅游空間格局,推出商埠游、非遺游、田園游、研學游等系列產品。全區現有國家4A級景區2處,國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處,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處。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近三年來累計接待旅游人數1850.4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35.3億元。
傳承融合自然與文化價值,打造泉城生態文化新高地?;笔a南依泰山山脈,北賴黃河滋養,立于省會濟南“西大門”,自古就是齊風魯韻交匯之地,孕育出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創立“千畝銀杏林、千頃玉清湖、千年興福寺、萬畝稻花香”沿黃文旅品牌。推動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城市建設,打造承載文化記憶、富有時代特色的文化景觀,提升“四五”紀念廣場等紅色文化資源,讓紅色基因在綠色大地上賡續傳承。文化最能代表城市軟實力,以生態文化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槐蔭書寫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的重要章節。
不斷增進綠色民生福祉,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槐蔭。運用“城市美學”理念,以“春花、夏蔭、秋葉、冬綠”季相變化為主題,統籌推進城市綠化美化。近三年來,新建臘山山體公園、南辛康養公園等20余處城市公園,打造了若干花卉景觀大道、花漾街區,實現了“出門見綠、推窗見景”。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廣農村人居環境物業式管理模式,“一村一景、一村一韻”鄉村風貌深入人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