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2日訊 地處黃三角腹地的濱州市,是去年全國唯一的糧食產業經濟超過千億的地級市。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濱州市積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助力鄉村振興,加速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
位于北緯37°黃金緯度線的濱州市,是山東小麥的主產區,時下農田里,冬小麥漲勢喜人。
再過一段時間,濱州鄒平市種糧大戶將開啟入冬后的第一次麥田澆水,而什么時候澆、澆到怎樣的程度,他們有自己的“小助手”——鄒平市智慧農業服務平臺,通過智慧平臺提供的數據分析和水肥一體化噴灌設備,他們可以在72小時內完成過去需要一個月工作量。
如今,濱州在全市60多個現代農業園區創建了25個智慧農業應用基地,通過采用自動化、標準化、集約化等先進手段,對農業生產進行智能化管理,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濱州惠民縣,當地麻店鎮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效農業孵化器項目,先后投入1500萬元建設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60余個。承包大棚的農戶僅用一部手機,就可同時管理30個大棚,每個棚每年可為農戶帶來2.5萬元的收益。
惠民縣田單村西紅柿溫室大棚里,陣陣濃郁的果香撲鼻而來,翠綠的藤蔓中間,一個個成熟待摘的西紅柿圓潤飽滿。負責人劉元友根據大棚溫度、濕度及西紅柿生長情況,適時調節大棚遮光率。
劉元友介紹,這種智慧大棚將傳統種植大棚和大數據系統有機結合,不僅實時精準智能控制瓜果生長環境,使傳統農業產業“知冷暖、明干濕”,更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大幅提升瓜果品質。
目前濱州已實現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成益農信息社,共計4351個,為群眾提供買、賣、繳、代、取等服務,今年以來,已幫助960多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采購各類農資2500多噸,農產品和農資網上交易額超過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濱州還搭建了18個農機信息化服務平臺,解決了“田找人種、機找田收”的問題,為農機跨區作業調度提高科學依據。
試點先行,數字賦能
在數字鄉村省級試點濱城區楊柳雪鎮,當地“村企聯合”共贏合伙人魚菜菌共生項目智慧循環生態農業產業園內,外地客商人頭攢動,爭相搶購新一批入市的羅非魚。魚箱一側新一期的芹菜正茁壯成長,再過十幾天,它們也將進入市場。
楊柳雪鎮“魚菜菌共生”智慧循環生態農業產業園一改過去傳統種植、養殖模式,整個園區采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智能化操控,探索“生鮮市集+觀賞魚市”農旅體驗經營模式。
“借助大數據平臺,我們實現魚養在網箱里,蔬菜種在鵝卵石上,食用菌種在靠棚間,魚棚與菜棚間以地下管道相連,養魚的水攜帶魚的排泄物進入菜棚,經過鵝卵石上消化細菌分解,變為可供蔬菜吸收的肥料。水經過凈化過濾后再回到魚池,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促成水、地、人、電4個節約,達到科學共生的0土壤、0農藥、0化肥、0營養液、0排放的6個0標準”,楊柳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孫榮軍表示。
目前,楊柳雪鎮正在全力推進智慧循環生態農業產業園建設,主要建設魚菜菌共生標準化基地,將建成4棟64米蔬菜溫室、12棟32米蔬菜溫室、3棟82米魚池溫室,成為集活魚高密度養殖和有機高品質蔬菜供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區。預計整個項目年可實現銷售收入938.88萬元,利潤352.32萬元,共同入股的全鎮多個村,可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80萬元以上。
走進沾化區下洼鎮西孫村村民丁太平的大棚,視頻監控、氣象監測、蟲情監測、土壤監測、水肥一體化監測、棚內環境監測等智慧物聯網設施設備一應俱全。
“可以隨時掌握棚內溫度和土壤濕度,需要澆水、施肥了,智能設備會及時提醒,缺什么補什么”,丁太平說,通過部署1套智慧冬棗一體化管控平臺,對冬棗全種植過程的苗情、生長環境實時監測,對棚內溫度、濕度、光照進行調控,實現冬棗高效栽培,畝節約農藥和人工成本260元左右。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數字+冬棗”提升沾化冬棗產業整體品牌,沾化冬棗“科技新、品質好、效益高”特點開始顯現突出,目前已發展到30萬畝,產量穩定在6億斤,帶動人民增收的同時,也成為濱州市乃至黃河三角洲的靚麗名片。
智慧引領,品質濱州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近年來,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明顯加快了數字化進程,以其生態養殖環節為例,開創了液態數字化飼喂先行,從飼料到產品,全流程保質。
借助濱城區農業大數據平臺,中裕食品在云上即可對訂單農戶土地土壤濕度、溫度、PH、肥力等檢測,減少人力的同時,提高了效率;也正是借助大數據平臺,中裕食品助力濱城區4.2萬農戶(全部)旱廁改造糞污統一處理管理,解決了農村“廁所革命”最后的難點、堵點。
除此之外,濱州市采取了加強智慧農業人才建設、狠抓高素質農民培育等一系列措施。
齊魯鄉村之星、焦橋鎮三齋醬菜公司總經理趙立正是其中一個代表,依托設立在企業的“益農信息社”,她積極為企業員工和周邊村民,提供了“公益、便民、電子商務、培訓體驗”四類服務。
截至目前,濱州全市目前從事智慧農業工作人數超600余人,其中青年人數229人,主要從事內容包括農業農村信息化、益農信息社、電商銷售、智能手機應用等。
“越走越有奔頭”,這句話既可以描述濱州數字鄉村建設的落腳點,也可以描述濱州數字鄉村建設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