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都市報
2023-12-30 11:09:12
原標題:《青島歷史文化故事》前言
來源:半島都市報
原標題:《青島歷史文化故事》前言
來源:半島都市報
王春元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東臨黃海,處于膠州灣畔……青島的城市建置雖短,但所轄區域擁有的歷史很長。青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光輝燦爛,在幾千年的文化演進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青島歷史文化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文化是其文化底色,在發展過程中又融入了異國文化和移民文化等。齊魯文化是青島文化的源頭,海洋文化、異國文化和移民文化是青島歷史文化的支脈,青島文化具有源的雙重性和流的多樣性特點。
山海交會,養生福地。青島地處山海之間,為東方勝游之地,同時也充滿神秘色彩。秦漢之際,秦始皇、漢武帝多次東巡瑯琊,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此后歷代,來此尋仙問藥以求長生的記載,史不絕書。嶗山山海輝映、峰奇谷幽,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稱,自古就有“神仙窟宅”的美譽。西漢張廉夫在嶗山結廬修行,嶗山道教由此開山。唐朝時,嶗山被封為輔唐山,唐玄宗曾遣派人到嶗山煉丹制藥,王旻、孫曇、李哲玄等道士前來嶗山修行,煉制丹藥。宋初,華蓋真人劉若拙發揚廣大嶗山道教。金元時期,全真教七子丘處機、劉處玄等人,相繼傳教嶗山,嶗山道教達到全盛,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稱,號稱天下道教第二叢林。
海陸交通要沖,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起源地。膠州灣沿畔自古以來多海上天然港口,幾乎在歷史的各個時期都是國內東西海陸交通和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樞紐,也是朝鮮半島、日本半島的重要通航港。從膠州灣向西,是廣闊的陸地,向東是浩瀚的海洋,與朝鮮半島、日本半島隔海相望,向南沿海順流而下,可達江浙閩粵,直至東南亞一帶。從春秋戰國時期,瑯琊港已經成為南北海陸交通和貿易的樞紐,是東亞歷史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也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起源地。秦漢之際,先后有徐福東渡日本、王仲東渡朝鮮半島等航海活動。東晉時,高僧法顯由海路歸國,在嶗山登陸。隋唐時期,膠州板橋鎮成為國內南北海上交通的中轉站和朝鮮、日本往來中國的海上要道,在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宋金時期,板橋鎮成為北方對外商貿往來的最大港口,金在此設立膠西榷場。元明清時期,先后開鑿膠萊運河、馬濠運河,縮短了南北水運航程。膠州灣沿岸的塔埠頭、女姑口、金口、青島口等港口繼續延續中外海上貿易盛況。近代以來,青島港迅速崛起,成為北方海上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門戶。
中西融合,多元文化交匯之地。19世紀末期,德日強占膠州灣,青島被迫開始了近代化、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中西文化在這里交匯交融,風云激蕩,共同形成了青島近代多元文化特色。1897年,德國搶占青島。1914年和1938年,日本兩次侵占青島。1898年的戊戌變法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國近代史上這兩次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皆因青島而起。在德占期間,青島建筑逐漸體現了歐陸風格,老市府、迎賓館、江蘇路基督教堂、八大關建筑群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些建筑體現著德國、西班牙、英國、日本、俄國等24個國家的建筑文化風格,其中八大關別墅區更是以“萬國建筑博覽會”而聞名于世。天后宮、回瀾閣、萬字會大殿等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建筑風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康有為、蔡元培、楊振聲、洪深、王統照、老舍、蕭紅、蕭軍、沈從文、梁實秋、吳伯簫等文化名人先后在青島或長久居住或短期停留,他們創辦報紙、創建學校、講學布道、著書立說、編印雜志,使青島成為當時中國的文化綠洲。青島還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中共早期革命人物王盡美、鄧恩銘、郭隆真、李慰農等,曾在此開展革命活動。這里還孕育了楊明齋、劉謙初、周浩然等革命先驅。
(注:本文系節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