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3-11 11:46:03
原標題:聚勢向“新”,青島向“深藍”要增量
來源:青報觀象山
原標題:聚勢向“新”,青島向“深藍”要增量
來源:青報觀象山
前不久,南方地區海參養殖產業大面積遭遇“化皮病”,令養殖戶們一籌莫展。困頓之際,青島海大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解決方案——用多糖維C酯這種從滸苔中提取功能性生物制品,對發病海參進行浸泡,可加速病參傷口結痂,顯著增強其活力。
同時,在位于城陽區的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里,中國工程院院士薛長湖正率團隊進行著“干細胞培養魚肉”這一前瞻性研究,力圖不再需要大體量的水域,從車間的生物反應器中就可以生產出“魚肉”。
干細胞培養魚肉
這都是青島競速海洋產業“新賽道”的縮影。海洋是青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統計顯示,2023年,青島預計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300億元以上,分別占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和全市生產總值約30%,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要延伸發展長板,還需進一步找到海洋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創造引領發展的“第二曲線”。
依靠新技術、挖掘新賽道、創造新模式,青島涉海企業、院所紛紛以創新為引領,突破了“起家優勢”的邊界,引領海洋領域產業發展邁向價值鏈高端,不僅找到了更多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也讓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有了更有效的“抓手”,讓“藍色動能”更加強勁有力。
01
依靠新技術競逐新賽道
通過科技手段將無效資源“變廢為寶”,加深、拓寬產品線,是提升產業產值的關竅。
海藻多糖提取制備車間
在科技資金的支持下,海大生物建造了三艘總排水量2.2萬噸的“海狀元”系列環保服務專用船舶,打通了從滸苔打撈、運輸、存儲到加工、應用的全產業鏈條,年處置滸苔超20萬噸。
海大生物技術中心副主任王海華介紹,以滸苔等藻類資源為原料,通過生物酶解技術制備水溶性海藻多糖,可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提高動物免疫力和抗逆性。目前,海大生物在膠州建造的滸苔多糖生物提取及制備生產線年產海藻生物功能特肥達20萬噸,在高新區打造的滸苔高值化利用基地年產海藻多糖生物刺激素原料近5萬噸。據統計,海大生物每年生產的滸苔資源化利用直接產品產值達6億元,同步帶動上下游產值超20億元——這些數據還在以每年超20%的速度持續增長。
在青島,靠拓寬產品線實現“變身”的企業不止海大生物一家。
逢時科技與黃海所共建的南極磷蝦高值利用與質量檢測聯合研發中心揭牌
例如,在南極磷蝦油領域位居第一梯隊的逢時(青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正依托于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建的南極磷蝦高值利用與質量檢測聯合研發中心,探索南極磷蝦功能活性物質挖掘利用、質量控制、標準體系建立及其他海洋生物高值化產品開發。目前,其針對高脂血癥、肝損傷、腦卒中等適應癥創制的以海洋磷脂為原料的海洋藥物即將進行中試放大。
再如,以白酒聞名的青島瑯琊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在海洋生物制品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黃海所等科研機構合作,瑯琊臺集團對小球藻、裂壺藻等微藻類進行了深加工,生產出了藻油DHA、蛋白粉、高蛋白質飼料等產品。僅在小球藻加工領域,瑯琊臺集團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約30%,相關產能還在持續擴大。
依靠新技術競逐新賽道,青島的涉海科技企業正開發具有更多應用空間的產品線,引領產業鏈不斷走向價值鏈高端。
02
通過新模式拉升新產值
海洋產業門類紛繁,其中,海洋漁業、海洋食品加工等相對“傳統”的產業,最具有高值發展的“更新”價值。
“過去,我國海洋水產品以傳統加工方式為主,蛋白質、糖類及脂質資源的利用率低,高值化產品少,制約了我國海洋食品及海洋保健食品加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薛長湖如是說。
近年來,薛長湖率團隊持續推動著海洋水產品從傳統加工升級到營養功能加工、高品質控制加工等生物加工、分子加工水平。其中,近20年沒有“更新”的魷魚加工技術有了新突破。
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的實驗室
作為全球最大遠洋魷魚生產國、市場國、消費國,我國魷魚加工目前仍以凍品、干制品等初級加工品為主,產品形式單一、附加值低且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副產物。由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牽頭完成的一項科技項目,通過突破系列關鍵性技術,形成了涵蓋營養食品、健康食品、醫用材料和細胞工程用生物材料的高附加值魷魚生物資源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體系。
魷魚肉加工成魷魚酥、魷魚脆、魚豆腐,魷魚皮加工成膠原蛋白肽,魷魚內臟加工成動物飼料,甚至魷魚軟骨都能得到利用……這個項目真正實現了魷魚的“全方位利用”。依托項目建設的產業園預計于明年6月竣工,投產后可實現年產魷魚新型營養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原料1000噸以上,拉動經濟效益超億元。
依靠技術創新突破發展壁壘,瑯琊臺集團也為產業走向價值鏈高端筑牢了地基。針對鱈魚皮這一低產值的“邊角料”,瑯琊臺集團從中提取膠原蛋白肽,進一步開發了包括面膜、護膚品、消毒液、洗手液等系列海洋生物制品。當“邊角料”不再只能進行堆肥等粗放利用,相關產值因此提升了數十倍。目前,瑯琊臺集團鱈魚皮膠原蛋白肽的年產能已達1000噸,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年產值達2億元。
在青島海洋創新這個“長板”領域,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主體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擺脫傳統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呈現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發展特征。
03
探索新路徑鍛造新長板
面向未來,發展新質生產力還要根據區域發展的特點進行精準賦能。今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奮力爭先”“在經略海洋上奮力爭先”。增強科技創新引領力、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集群,青島還要進一步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引領海洋領域產業發展邁向價值鏈高端,培育更多藍色動能。
要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發揮青島海洋科技名城的基礎優勢,鼓勵駐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以不斷產出的前沿科技成果,為產業發展提供引領力。
要暢通產學研深度融合道路,鼓勵更多成果實現轉化。去年,青島啟動建設海洋科技“大市場”,劍指打造“全國技術交易服務新樣板”和“全球海洋科技合作新節點”。加快創新要素流通,青島正推動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要找準發展的關鍵突破點。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結構比較均衡,但海洋產業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目前青島海洋產業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海洋新興產業雖然增長勢頭較好但仍處于起步狀態。一方面,青島要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推動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保持發展優勢的同時,通過高值化利用挖掘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也要大力發展深海開發、海洋物聯網等未來產業。
逢時科技透明工廠的南極磷蝦油產線
補齊短板、延伸長板,青島的海洋創新力圖通過技術突破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從而催促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我們期待,在青島科技創新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上,“藍色動能”更加澎湃。
作者 |耿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