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4-03-12 09:47:03
原標題:濟南民俗何以破圈?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濟南民俗何以破圈?
來源:山東商報
都說不出正月不算過完年,在濟南,春節的余味尚在。熱鬧的氣氛依然遍布在濟南的大街小巷,依然有來自全國的游客慕名來到濟南,感受泉城魅力。
春節期間,人們賞花燈、猜燈謎、趕廟會、跳秧歌、踩高蹺……濟南之所以如此熱鬧,豐富多彩的非遺民俗活動功不可沒。趵突泉迎春花燈會、千佛山廟會、大明湖廟會人山人海,章丘三德范村抬“芯子”全民參與,商河鼓子秧歌萬人匯演,熱鬧非凡。
不過,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全網最火的民俗活動就是福建的游神與潮汕的英歌舞了。簡直是“火出天際”。兩相對比,濟南的非遺民俗活動就顯得不夠出圈了。那么,游神與英歌舞的爆火出圈帶給濟南民俗有哪些思考呢?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王遠 實習生 郭鈺穎
傳承創新
在過去的這個春節,人們用“年味濃、人氣旺、消費熱”來形容在濟南過年的氛圍。事實上,這是一道精心策劃,全民參與的年味大餐。春節前,濟南市就出臺了《“泉”在濟南過大年活動方案》,精心策劃開展十大特色活動、推介十大消費場景、組織十大宣推活動,發出“泉”在濟南過大年的誠摯邀請。
不論是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還是在各商業街區和各大商圈,聽泉水叮咚、看一城山色、住泉水人家、品濟南味道與年俗年味。其中,趵突泉迎春花燈會、千佛山廟會、大明湖廟會已成為泉城春節民俗知名品牌。
以趵突泉新春花燈會為例,在濟南,一直流傳著“不到趵突泉觀燈,不算過年”之說。趵突泉新春花燈會是山東省級非遺項目,也是濟南市民一年一度不可錯過的傳統燈會。
趵突泉迎春花燈會至今已經舉辦了43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燈不同。趵突泉迎春花燈會在于它在傳承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今年趵突泉迎春花燈會將龍元素、泉文化、古詩詞以及傳統宮燈、福字燈籠等各種民間傳統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燈會創作,并運用現代燈光和機械技術,讓游客在新潮中感受傳統文化和泉城地域文化。
大明湖春節文化廟會也很有創意。廟會以“龍躍明湖,福鼓鬧春”為主題,分為童年時光、青春記憶、1904百年商埠、龍騰盛世四大片區,通過對每個時代元素的提煉,按時空特色設置美陳,將現場游客帶入其中,在行進中感受每個時空里的不同年味。
除了濟南“三大名勝”,濟南融創樂園、章丘明水古城、濟南方特等處也是人氣爆棚,豐富了泉城春節新場景。在明水古城,1000架無人機在古城上空變幻出魚躍龍門及中國龍等多種形象,更有龍騰天下巡游與法國飛魚互動演繹。“濟南明水古城龍燈巡游太震撼了”話題在全國種草榜中位列第七。
熱鬧非遺
除了上述這些春節新場景、新形式,讓濟南年味更足的是各種非遺年俗活動。
有老市民回憶,傳統上,在春節期間,濟南各街區市民自發組成高蹺、秧歌、龍燈、舞獅、旱船、芯子等扮玩隊伍,在街頭上競相亮相,鑼鼓震天響,彩燈齊閃亮。
今年春節期間,章丘三德范村抬“芯子”全民參與,場面宏大,商河鼓子秧歌萬人匯演,熱鬧非凡。“秦瓊祈福文化旅游節”民俗展演在天下第一泉五龍潭景區舉辦。百余名民間藝人以鑼鼓、舞龍、貓蝶富貴、四蟹燈等精彩表演為依托,滿載著濃濃祝福。濟南第一支高蹺隊——西關高蹺隊也為濟南市民帶來精彩的演出,現場觀眾紛紛叫好。
其中,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顫轎的啟迪,起初人們為了驅逐邪魔、祈求吉祥,將男女兒童扮成神話中的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臺上或方桌上舞動,后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娛樂形式。商河縣鼓子秧歌更是有著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全縣500多個村,村村都能跑秧歌。貓蝶富貴則是流傳于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北園沃家莊、北坦莊一帶的舞蹈和燈種藝術。
3月2日,第四十一屆商河鼓子秧歌匯演在濟南市商河縣舉辦。15支秧歌隊伍獻藝斗舞,為廣大群眾奉上了一場熱辣滾燙的秧歌非遺盛宴。據悉,本次秧歌匯演利用“線上+線下”雙渠道強化宣傳預熱,現場觀眾近10萬人,并同步開展直播,觀看人次超過300萬。
在社交平臺上,濟南“酸妮兒”火了。2023年,首次亮相的“酸妮兒”一炮而紅,成為濟南西關高蹺隊的經典角色之一。小伙“酸妮兒”虎背熊腰又風情萬種,只見他對視、拋媚眼、撩裙子、咬手絹……舉手投足間,“盡顯風情”。他還時不時與現場圍觀的民眾逗兩句嘴,惹得人們打趣:“去年的酸妮兒扭扭捏捏,今年的酸妮兒罵罵咧咧”。
他山之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傳統文化民俗活動,讓年味更足。毫無疑問,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全網最火的民俗活動就是福建的游神與潮汕的英歌舞了。
英歌舞是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的傳統藝術,流行于潮汕及閩南地區。每逢農歷新年和民俗節慶,潮汕地區“跳英歌”便迎來高峰。福建游神,又稱游神、送神、抬神、戲神、做神等,是閩南地區普遍流行的民俗信仰活動。
在各大平臺上,關于英歌舞與游神的視頻,幾百萬點贊量的視頻不在少數,可想而知,瀏覽量有多么驚人。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甚至很多國外的游客專程到福建觀看游神,到潮汕看英歌舞。有外地游客沖著大街上英歌隊大喊,“我就是奔著你們來看的”。
英歌舞與游神活動之所以爆火出圈,除了傳統民俗的內在生命力之外,與當地民眾的普遍參與有關,與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有關,更與傳統民俗不斷創新有關。
以福建游神活動為例。游神活動中,村村男女老少齊上陣,他們自發組織,自愿捐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參與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許多地方設立了專門的游神團體,招募年輕人學習和參與游神活動。巡游隊伍里,孩子們爭搶著進行扛旗之類的活動。甚至有人總結了“80后出錢,90后管理,00后出力”的游神新模式。有了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傳統民俗有了更多創新。在一些游神儀式中,還有跳“科目三”的表演,緊跟潮流。比如,在時代發展變遷中,英歌舞也不斷被改良,逐漸在專業的舞臺上亮相。
兩相對比,濟南的章丘芯子、商河縣鼓子秧歌等濟南本地特色的民俗活動還是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夠出圈。怎樣讓傳統民俗守正創新、煥發生命力,進而出圈長紅讓濟南的年味更足,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