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4-09 17:28:04
原標題:馬英九再訪大陸丨國家大劇院、盧溝橋、故宮……馬英九率團開啟首訪北京之旅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馬英九再訪大陸丨國家大劇院、盧溝橋、故宮……馬英九率團開啟首訪北京之旅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佃瀟 北京報道
4月7日下午,馬英九率臺灣青年抵達北京,開啟首訪北京之旅,這也是此行的最后一站。據悉,7日至8日,馬英九率團來到國家大劇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地,探尋兩岸共同歷史文化記憶。
4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實地探訪
海報新聞記者從中國國家大劇院獲悉,馬英九一行抵達北京當日,第一站來到中國國家大劇院,通過“觀展覽、賞排練、看館藏”,深入了解了中國國家大劇院在原創劇目生產、演出合作、藝術展覽、兩團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及國際交流傳播方面的情況。
據介紹,中國國家大劇院積極發揮國家文化平臺作用,精心打造“表演藝術中心平臺、主題原創藝術平臺、藝術普及教育平臺、綜合藝術展示平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數字文化傳播平臺”六大平臺,持續推動藝術創新,繁榮演藝市場,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4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赴盧溝橋實地探訪
4月8日上午,馬英九率團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盧溝橋文化發展中心發文稱,在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后,馬英九一行踏上盧溝橋上的石板路,傾聽93歲的“七七事變”親歷者鄭福來講述那段苦難而不屈的歷史。
鄭福來是土生土長的盧溝橋人,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時,他還不滿7歲。他對在場的臺灣青年說,“咱們中國人不能忘記這段歷史。歷史是一面鏡子,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希望你們回去告訴臺灣同胞,回家來看看!”
4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赴北京故宮博物院實地探訪
4月8日下午,馬英九一行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據鳳凰網《臺灣日月談》報道,馬英九一行游覽太和殿、九龍壁、頤和軒等處,并前往文物修復所參觀。馬英九最后發表談話指出自己心中難掩激動,“歷經六百年興衰榮辱,故宮始終象征中華民族,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歷朝歷代的萬千氣象”。
“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馬英九在發表談話中直言,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深植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
首訪北京之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根據此前公布的行程,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北京期間,訪團除了參觀八達嶺長城、北京故宮博物院等代表文化之根的歷史古跡,到訪對國共兩黨具有特殊意義的盧溝橋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還將到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以及“鳥巢”“冰絲帶”等現代化設施和機構,并到北京大學參訪交流。
“相比去年馬英九的初次大陸尋根之旅,本次到北京的行程將被賦予更多的政治意涵。”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察哈爾學會山東辦公室(執行)副主任范磊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對于全球華人而言有著特別的涵義,它既是一個文化認同的符號,同時也有著清晰的政治意義。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匡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指出,北京既是大陸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之一,孫中山先生在此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言和衣冠冢。
此行前夕,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我們歡迎馬英九先生率團來訪,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傳承弘揚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包括兩岸青年交流在內的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了解和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共促民族復興。
根據此前公布的行程,4月11日上午,全團搭乘中國國際航空CA-185班機,由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返臺灣,結束此次參訪行程。
審簽:鄭義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