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晚報
2024-05-10 10:49:05
原標題:淄博城市記憶中的味道探索
來源:淄博晚報
原標題:淄博城市記憶中的味道探索
來源:淄博晚報
在每一座城市的肌理中,都潛藏著一種獨特的味道。它或許不是最顯眼的標志,但卻是最深刻的記憶。美食,這個看似平常的詞匯,實則承載著一座城市歷史的沉淀、文化的傳承與地域的特色。淄博,這座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城市,便是這樣一個以“陶、琉、味”構建文化地標的地方。
淄博味道與歷史傳承
“吃了博山飯,圍著天下轉!”是一句叫得最響的博山飲食民諺。一碟地方美味,如何贏得“圍著天下轉”的美譽?博山菜,作為魯菜四大派系之一,不僅僅是一系列菜品的集合,更是一段段歷史的講述,是淄博人民情感與味覺的共同見證。
走進淄博,你會發現這里的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誘人的香氣。在這里,美食不僅是一種物質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體驗。隨著陶琉產業的升級,博山菜也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從選料到烹飪,從擺盤到服務,每一環節都融合了淄博人的智慧與匠心。它不再只是滿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而是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傳遞城市精神的紐帶。
前不久,淄博召開了“尋味淄博,我最喜愛的博山菜”美食論壇。這不僅是一次對博山菜特色的深入探討,更是一次對淄博美食文化的全面展示。論壇上,來自各地的美食家、廚師和食客們齊聚一堂,他們討論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在這樣的場合中,你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博山菜的理解,每一種解讀都是對這座城市獨特文化的傳承。美食,就像一條無形的線,將人們的記憶與情感緊緊相連,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城市畫卷。
文化地標與美食記憶
美食,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風俗和人文精神。例如,沿海城市的海鮮料理,不僅反映了當地豐富的海洋資源,也展現了漁民文化和海洋文明的特點。而內陸地區的傳統面食,則可能源自于古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或是對農耕文化的傳承。
淄博市著名飲食文化學者李昌順說,博山菜融合工業文化與歷史傳承,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展現出獨到創新的特點:橫向聯系濟南飯館菜,垂直貫通北京官府菜;調味追求純正與融合,烹飪技法強調全面性與創新性。
美食是一個城市最能留住記憶、最閃亮的文化地標。淄博市傳統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唐海軍認為,在淄博,博山菜與陶瓷、琉璃共同構成了最具特色的三大文化高地。它們不僅是這座城市的驕傲,更是每一個淄博人心中的故鄉味道。
博山菜之美,首先美在其燦爛的文化積淀。它深受古齊國飲食文化的影響與浸潤,興于明清,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形成了“規制講究、咸鮮為本、醇香厚和、藝極味真”的鮮明風格。這種風格不僅體現在每一道菜肴的色香味形之中,更體現在每一位食客的品味與享受之中。
博山菜之美,還美在其豐富的經典傳承。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烹飪技法61種、味型34種,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及專屬菜名的特色美食60多種。這些數字背后,是對傳統的尊重,對創新的追求,對美味的探索。近20道菜入選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形成了獨特的“博山四四席”食俗文化。這是對博山菜最好的贊美,也是對博山菜最深情的期待。
博山菜之美,更美在其技藝的精益求精。技藝優良的廚師可以為美食賦予靈魂,為食客帶來調動視覺、嗅覺、味覺感官的多維享受。與陶瓷琉璃相伴而生、以工業文明為基礎的博山菜,誕生了無數大師級的餐飲名廚,也造就了“博山男人半把刀”的盛名。
融合傳統與創新之路
淄博人喜歡美食,就像鐘愛陶瓷和琉璃。我們既有像聚樂村、清梅居這樣的百年“中華老字號”餐飲名店,也誕生了一大批餐飲界的新生力量。比如熙臨居博山菜。“如今,來自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有些游客可能不太適應博山菜的傳統風味。為此,我們結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進行了創新和融合,這樣做既能夠保留住博山菜的獨特魅力,又能讓一些原本口味較重的菜肴更易被更多的外地顧客接受。” 熙臨居的一位“95后”年輕主廚解釋道。
博山菜若想走得更遠,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山東著名飲食策劃人殷允南認為,在保持博山菜傳統精髓的基礎上,也需要適應現代美食發展的趨勢。當前,一些餐廳已經開始嘗試將博山菜與現代烹飪技術相融合,這一點令人振奮。例如,在調味方面引入新元素,以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此外,博山菜還需要在包裝和推廣上加大力度,通過精致的菜品擺盤和利用網絡平臺的營銷策略,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博山菜。
城市美食不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文化傳承的橋梁。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傳承和創新這些味蕾上的城市記憶,不僅是對過去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負責。
(全媒體記者楊秋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