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4-06-28 14:07:06
原標題:中華環保世紀行2024|記者手記:大河之洲的生態躍變
來源:舜網
原標題:中華環保世紀行2024|記者手記:大河之洲的生態躍變
來源:舜網
夏至剛過,汽車行駛在我國山東半島北部的東營市。午后陽光充足,車窗兩側的濕地和灘涂深淺交織、錯落有致,宛如一幅油畫。幾只黑嘴鷗和東方白鸛偶爾飛過,像躍動的精靈點綴其間。
記者近日隨中華環保世紀行2024年宣傳活動采訪團,來到了黃河三角洲,九曲黃河從這里匯入渤海。黃河三角洲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生態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多年前,這里卻不是這般景象。
6月25日,記者在山東省東營市拍攝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小波 攝
“前些年互花米草在沿海地區迅速擴張,讓水鳥棲息環境喪失,區域生物多樣性嚴重退化。”今年55歲的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濕地城市建設推進中心職工張金海向記者講起了幾年前黃河三角洲的模樣。
互花米草,一度在黃河三角洲大面積生長,導致許多原生植物嚴重退化。“互花米草曾一度遍布我省7個沿海城市,僅黃河三角洲就有13萬余畝。”張金海感慨道,他出生在黃河邊,喝著黃河水長大,看到母親河受傷了,真的很傷心。
互花米草泛濫,讓表面平靜的黃河三角洲變成了“靜悄悄的綠色沙漠”。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張金海多次實地走訪調研,提出了治理互花米草的建議,推動有關部門組織人員展開治理。
“我們采用刈割、圍淹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先后投資超過5億元,治理總面積13.1萬畝,清除率達到99%以上。”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規劃建設科科長周立城介紹。
6月25日,記者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鳥類。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近年來,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黃河保護法相繼實施,東營市也出臺了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和互花米草防范治理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恢復鹽地堿蓬、海草床6.2萬畝,4年內累計退耕還濕、退養還灘7.25萬畝。為了防止互花米草“卷土重來”,東營市明確了“三年治理、三年防護”的攻堅治理路線圖。
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標志著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東營市投資近10億元實施水、林、田、湖、草、濕地等一體化保護與治理,全市濕地面積達到4567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濕地保護面積2762平方公里,保護率達到60.47%。”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古金魁介紹。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如今的東營,白天鵝飛進城市濕地嬉戲覓食已是常態,就連生性挑剔的東方白鸛也在城市附近“安家產子”。
行車過程中,透過車窗,記者注意到,不少電線桿上都有一個鳥巢。帶著好奇,記者詢問了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她介紹,這是保護區專門為東方白鸛搭建的“人工巢”。“巢下就是濕地水面,可以捕捉魚類、青蛙等食物。水下是‘餐桌’,水上是‘育嬰房’,是東方白鸛理想的孵化育幼環境。”
黃河三角洲的環保工作者,像守護孩子一樣守護鳥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這里的生態系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先后提交了58條代表建議,其中有30多條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張金海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區內,野生動物、植被分別增加到1648種、685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分別達到26種和65種,被當地人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6月25日,記者在山東省東營市拍攝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車行至一處,視野頓時開闊,這是離黃河入海口最近的陸地。大河奔流,不舍晝夜,在這萬物共生的美好家園,正實現著大河之洲的生態躍變。(記者唐健輝)
原標題:中華環保世紀行2024|記者手記:大河之洲的生態躍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