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8-21 08:52:08
原標題:從“蟬鳴聲聲”到“腰包鼓鼓” 青島這個農場今年捉了3萬多只“知了猴”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從“蟬鳴聲聲”到“腰包鼓鼓” 青島這個農場今年捉了3萬多只“知了猴”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酷熱的夏日,一聲聲蟬鳴從樹叢中傳來,讓人愈發感到悶熱,但是在膠州市普集鎮的文信蘋果家庭農場,這一聲聲蟬鳴卻讓人感到格外“悅耳”。從6月中旬到7月中旬,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農場里可以捉幾萬只“知了猴”(蟬的幼蟲),農戶收入可觀。“我覺得蟬的數量比去年少,今年是個‘小年’。”這是農場主人徐海龍的感受。今年的蟬確實少于往年嗎?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人士。
青島最常見的4種蟬:
●蚱蟬:最常見的大型蟬之一,成蟲通體黑褐色,有光澤,體長40毫米至45毫米,叫聲特大且持續發出“啊”的聲音,平時最容易聽到。
●鳴鳴蟬:又叫斑透翅蟬,成蟲體黑色為主,一般有綠色斑紋,體長30毫米至35毫米,叫聲很有特點,類似“嗞、唔呦”的聲音。有無很長且低沉“嗞”的尾聲是判斷是不是鳴鳴蟬的重要依據。
●蒙古寒蟬:成蟲體綠色為主,有黑色斑紋,腹部有白粉覆蓋,體長28毫米至35毫米,是常見蟬當中出現時節較晚的種類,其鳴叫聲類似“嗞、呦”或者“知了”。
●蟪蛄:小型蟬,體長一般25毫米左右,黑褐色,有黃色斑紋,是常見蟬中出土比較早的種類,夏初就能看到,叫聲不如大型蟬響度高,類似連續或者短促的“吱”的叫聲。
蟬的成蟲。
“知了猴”收獲季只有一個月
徐海龍今年40歲,父親帶他一起打理著農場。說起文信蘋果家庭農場,那可是名聲在外,這里生產的紅富士蘋果果脆汁多,酸甜適口,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歡。徐海龍和父親在種植蘋果時,肯投入、肯下功夫,為了保證綠色無污染,從來不用除草劑等化學農藥,而是用除草機或者人工除草。而這種種植蘋果的“綠色”方式,也無意間給徐海龍帶來了另一筆收入——賣“知了猴”。
“因為沒有農藥污染,每到夏天,果園里的‘知了猴’就特別多。”徐海龍告訴記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到果園里捉“知了猴”,賣給喜歡吃的市民。那時“知了猴”便宜,一只才一毛錢左右,而近幾年一只則賣到了1元多。
今年的“知了猴”出現得要早一些,往年6月20日左右會大量出現,今年則是在6月10日左右。徐海龍在蘋果樹的樹干上纏上膠帶,“知了猴”爬到這里時就會因為“腳滑”而停下來。“今年一共捉了3萬多只。”這一個多月時間,徐海龍每天晚上都要和家人在蘋果園里捉“知了猴”,“捉到袋子里,然后集中起來用水洗干凈,再裝進空的礦泉水瓶子里,最后放到冰柜里冷凍。”
抓“知了猴”時,徐海龍一個人忙不過來,妻子和兩個女兒就過來幫忙。兩個女兒一個14歲,一個9歲,跑前跑后,干得一點不比徐海龍少。“一年賣‘知了猴’能有幾萬元的收入,兩個孩子學習才藝、買新衣裳就夠了。”徐海龍笑著說。
“文信蘋果家庭農場不僅產好吃的蘋果,還出‘綠色’的‘知了猴’。”這些年,每當到了夏天要吃“知了猴”時,就有很多人發來訂單。忙的時候,徐海龍晚上捉“知了猴”,白天送貨,累并快樂著。
“今年的蟬比去年少”
徐海龍捉“知了猴”已有3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他對“知了猴”的了解越來越多。“咱們青島常見的蟬我發現也就是4種。用我們的方言來說就是‘節流、吱吱、溫油、獨咬’。”他說,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字怎么寫,但是大家都這么叫。“知了猴”的收獲季只有一個月,從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或者前后會早晚幾天,但大致都在這個時間段。每天晚上天黑后,“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的洞里鉆出來,沿著樹干往上爬,這個過程能持續一個晚上。
除了能夠說出青島常見蟬的種類,以及“知了猴”的出沒時間,徐海龍對于“知了猴”的價值也有一些了解,“‘知了猴’的營養特別豐富,蛋白質含量非常高,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元素。用油炸或者油炒之后,口感特別好。”他說,除此之外,蟬蛻也是一味中藥材,市場上能夠賣到400多元一斤。他今年賣蟬蛻的收入能有5000多元,“蟬蛻特別輕,一斤至少得有1000個,收集起來非常不容易。”
徐海龍之所以告訴記者感覺今年的蟬少,是有數據統計的。前年他在果園里捉了2萬只“知了猴”,去年是5萬只,今年是3萬只。根據這個數量,他覺得今年是個小年。
專家說蟬
不同種類的蟬會有“大小年”
說今年蟬少,專家怎么看?近日記者就此聯系了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副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張毅。對于“今年蟬少”這一說法,他告訴記者,從數量上說,不同種類的蟬會有“大小年”現象,但青島當地主要有4種蟬,互相之間會填補年份空缺。市民平時可能不太注意到這個現象,但如果仔細觀察、聆聽蟬鳴或者年年捕捉的話,會發現每年蟬的種類和比例也會不同,間隔一段時間某一種類的蟬會出現“小年”的情況。
蟬的生長周期都是質數年
張毅介紹,平時在樹上吸食樹木汁液的蟬是成蟲,但它的生命周期大部分是在地下生活的若蟲階段(幼蟲)。蟬的若蟲期非常長,一般為3年至17年不等,但都是質數年份。美洲大陸上的周期蟬,其生命周期一般是17年或者13年。由于本身的質數周期特性,導致不同年份的周期蟬之間無法接觸,自然無法交配,這就導致了不同年份出來的周期蟬成為了不同的群體;在美國發現了12個17年蟬的群,它們按照各自的周期生長出土,互相之間無法“碰面交流”。中國的蟬周期一般是3年或者5年,雖然不像美洲的周期蟬有顯著的年份差異,但也有“大小年”現象。
蟬屬于“經濟昆蟲”
張毅介紹,蟬的幼蟲在地底取食植物的根部汁液,絕對算不上益蟲,但由于其發育時間很久,對植物造成的傷害有限,在地下發育階段,盡管會對植物造成一些傷害,一般達不到需要防控的要求。蟬成蟲出土羽化后,直接刺吸植物莖葉的汁液,排出蜜露,當種群數量大時,確實會造成較大的危害。但由于蟬本身作為藥材和食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如果能進行捕捉和利用,產生的效益可能更高,從這個意義上講,蟬屬于典型的“經濟昆蟲”。(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魏鈮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