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10-23 10:20:10
原標題:青島:650余處“微更新” 讓“舊空間”煥發“新活力”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青島:650余處“微更新” 讓“舊空間”煥發“新活力”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650余處“微更新”,讓“舊空間”煥發“新活力”
青島推動城市存量空間活化利用,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實現文化延續和產業升級
城市“微更新”,是群眾家門口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發展工程”。隨著“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資源日趨稀缺,與其他城市一樣,青島也將目光投向了“在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城市“微更新”。
近年來,青島突出地方特色,下足“繡花功夫”進行“微更新”,在注重人居環境改善的同時,實現文化延續和產業升級。截至目前,已累計挖掘實施“微更新”650余處,在推動城市存量空間活化利用的同時,讓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向市民身邊延伸。
李滄區城運頤養李滄院區項目“微更新”前(上圖)后(下圖)。
“微更新”持續釋放城市活力
通過“微更新”與拆違治亂有機結合,青島利用拆后騰空的公共空間打造公園綠地、停車場、休閑廣場等場所設施236處,增設停車位2萬余個,建成了一大批“家門口”的便民利民項目。
截至目前,包括市北區臺東記憶館在內的13個項目已投入使用,歷史文化記憶在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逐漸復蘇。市南區中苑碼頭、嶗山區海之戀公園等19個近海區域項目煥新升級,成為備受市民游客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市南區中苑碼頭“微更新”前(上圖)后(下圖)。
在“微更新”實施過程中,組織對老舊廠房、城市邊角地塊等閑置、低效空間進行全面摸排,重新定位空間功能,助力產業提質升級,使這些長期閑置的城市空間重新煥發活力。
騰出“新場地”,打造便民利民“新空間”
在青島的街頭走一走轉一轉,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以往臟亂差的邊角地、橋下的暗灰閑空間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處處就在市民身邊的全新空間。
金秋時節,位于市南區泰州路的亢家莊公園內,孩子們在嬉戲玩耍,老人們則聚在一起聊天打牌,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而就在一年多前,這里還是一處被違建占據的臟亂差地帶。違建被拆除后,街道和社區順應居民意愿建設了亢家莊公園,實現拆違治亂與民生保障的“雙贏”效果。
同樣的蝶變,還發生在瑞昌路立交橋等20余處橋梁橋下空間。通過拆違后活化利用,這些以往的暗灰閑橋下空間地帶,或變身為籃球場、乒乓球場等運動場所,或變身為停車位,解決了周邊市民群眾的“所盼所急”,讓公共服務向市民身邊延伸。
通過“微更新”與拆違治亂有機結合,青島利用拆后騰空的公共空間打造公園綠地、停車場、休閑廣場等場所設施236處,增設停車位2萬余個,建成了一大批“家門口”的便民利民項目。
除了“拆”出來的新場地,“微更新”還將目光放在長期以來閑置的空間。通過“微更新”重新定位、完善區域功能配置,讓這些閑置空間重新煥發了活力。
市南區奧帆海岸公園及停車場提升項目位于東海西路、福州南路交叉口,原為一小區爛尾樓。為盤活該地塊,市南區組織拆除爛尾樓,并建成了地上綠地公園和地下停車場,滿足了周邊居民休閑娛樂和停車需求。
市南區奧帆海岸公園及停車場提升項目“微更新”前(上圖)后(下圖)。
而位于老城區的市北區大連路橋下空間及周邊改造項目,作為棚改騰空用地長期閑置。市北區利用此處建設了機械式地上7層立體智能車庫,可提供車位120個,方便周邊居民停車。
在“微更新”過程中,將公共服務通過城市空間“邊角料”的充分利用滲透到最基層,也為社區治理開展了有益探索。
位于市南區八大關街道的鵲山支路整治前土地裸露較嚴重,缺少可供周邊居民停留、休憩的配套設施及照明設施。在充分問需于周邊居民后,不但在整治過程中安裝了太陽能照明設施,還栽植了綠籬、宿根花卉、花灌木等增加綠化空間層次,同時還設置了休憩活動場地、“鄰里間”小品、社區議事廊架,方便社區居民議事需要。
李滄區海諾運動中心“微更新”項目,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建材租賃存放及工人居住場地使用,環境雜亂。在征詢居民意見進行整治后,新建了足球場、網球場和籃球場等,成為一處高品質的運動休閑場地,受到周邊居民一致好評。
現在,為了更好地調動市民參與“微更新”的積極性,青島組建了一支由52名來自設計單位和高校的專家、146名具有規劃等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組成的社區規劃師隊伍,深入街道、社區全程參與項目的意見征求、技術協調、過程監督、方案評審工作,讓“微更新”更能“深入人心”。
做好保護利用,喚醒城市歷史文脈
山海城相融中形成的獨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觀,構成了青島特殊的城市肌理。青島將“微更新”與傳承島城歷史文化記憶、提升濱海旅游景觀品質相結合,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一方面,我們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最大程度保留青島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另一方面,保護和延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景觀底色,開發與周邊環境和諧互動的精品旅游景觀,著力滿足市民游客高品質文旅需求。”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將“微更新”與傳承城市歷史記憶相結合,青島在實施“微更新”項目時,充分保留青島特色里院、工業文化遺產等城市文化記憶,在提升歷史建筑外觀品質的同時,注重喚醒其封存的歷史記憶,讓城市歷史文化以新的形式得以傳承。
市北區臺東記憶館改造項目就是其中的典范——依托其里院肌理,傳承文化脈絡,在原有基礎上實現街區重塑,借老建筑講新故事,還原“臺東原點”的商業新風貌,向世人講述了自明代建文年間至今的臺東歷史,展示了臺東發展過程。
市北區臺東記憶館改造項目“微更新”前(上圖)后(下圖)。
位于李滄區的青鋼工業遺址公園,則是立足于青鋼片區特色資源,著眼修繕工業遺存、保留城市記憶,結合工業遺產打造的具有文體休閑特色的公園。公園配備了中央草坪、科普活動區等公益性區域,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普及活動和鍛煉身體等。
青島“雙擁模范城”的城市特質也在“微更新”中得以充分體現。位于市北區上饒路的雙擁示范街項目,道路北側是居民集聚區,南側為某軍區離職干部休養所,是一條“軍民共建街”,道路兩側原圍墻和居民樓樓體外立面需要修繕。在實施“微更新”時,市北區著重突出“軍民共建”文化,通過墻體彩繪實現裸眼3D效果,充分展現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
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青島還將“微更新”與濱海景觀提升相結合,在實施“微更新”項目時,充分考慮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景觀特點,通過打造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精品工程,有效提升城市整體景觀品質。
在小紅書、攜程等眾多App上被多次推薦的嶗山區海之戀公園,原先只是實施了簡單的綠化,景觀品質較差,功能設施也不完善,造成了旅游資源的浪費。嶗山區實施“微更新”時,把“還海于民,以人為本”作為設計理念,先后在園區內開展了雕塑小品增設、苗木花卉栽植、景觀亮化提升等工作,融入大量的海洋元素,使這里成為充滿詩意、浪漫的濱海網紅打卡地。
與海之戀公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嶗山區小麥島入島景觀帶項目,在“微更新”過程中以“風吹麥(島)浪(漫)”為意境,包含橋梁工程、管線工程、順接護岸工程、壩體拆除工程以及附屬設施等內容,提升了小麥島景區整體旅游品質。
截至目前,包括市北區臺東記憶館在內的13個項目已投入使用,歷史文化記憶在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逐漸復蘇。市南區中苑碼頭、嶗山區海之戀公園等19個近海區域項目煥新升級,成為備受市民游客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聚焦產業提質,打造產業煥活新平臺
推動“微更新”與閑置空間活化利用、產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向存量要空間、要效益,為產業發展騰出更多空間,持續釋放城市活力,也是青島實施“微更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微更新’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查閱檔案、實地調研等方式,組織對老舊廠房、城市邊角地塊等閑置、低效空間進行全面摸排,重新定位空間功能,助力產業提質升級,使這些長期閑置的城市空間重新煥發活力。”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市南區延安三路上,曾經“扎堆著”一批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輝煌一時的“頭部企業”:孚德皮鞋總廠、海珊制衣廠和青島市針織五廠。在經過“微更新”后,三處老廠房將項目打造、企業入駐以及運營管理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營造了不同于傳統寫字樓風格的全新辦公環境。
現在,在位于市南區延安三路109號的原海珊制衣廠老廠房的基礎上更新的華通中聯·云芯產業園,一開園出租率就達90%。目前,這里已經聚集了包括國內最具實力的芯片后端設計服務領域領軍企業青島展誠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一批行業細分領域“小巨人”。
在云芯產業園內,有一處很大的公共活動空間,本來可以改造出租,但是考慮到園區整體美學設計風格,以及周邊居民休閑的實際需求,這里已經打造成了一處現代化的露天平臺。園區底商引入的烘焙、咖啡等商業配套,也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了高品質生活服務體驗。
業內人士認為,將“微更新”與老舊廠房改造相結合,發揮老舊廠房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通過老舊廠房的活化利用,讓市民熟悉的老企業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融入城市發展軌跡,這也為城市更新發展、業態重塑提供了寶貴空間資源。
位于李滄區興華路15號的青島人民印刷廠老廠區,層高10余米的老舊廠房以往破敗不堪,在經過“微更新”后,變身為青島國源通創意產業園。園區建設了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柒號直播基地,重點培育直播電商產業。現在的青島國源通創意產業園,是一座集教育、辦公、餐飲娛樂、休閑倉儲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產業園,因直播電商產業聚集發展而為人熟知,在吸引京東、淘寶、抖音、快手等一眾電商平臺直播運營服務商入駐的同時,更是打造了青島首個MR綠幕直播間,利用虛擬技術無限拓展應用場景,向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推薦海爾、海信、青啤、雙星等青島品牌。
城市“微更新”,正在以更多“小改變”帶來更多“小美好”,撬動民生“大幸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