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11-09 13:22:11
原標題:深入田間地頭,摸清文物“家底”!德州“四普”工作新發現文物點110處
來源:德州晚報
原標題:深入田間地頭,摸清文物“家底”!德州“四普”工作新發現文物點110處
來源:德州晚報
東方紅旅館、棗顧村遺址、朱家樓遺址……當前,正值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關鍵時期,德州市各區縣普查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開展文物調查。
據了解,自四普工作開展以來,德州市已對458處地點進行實地調查,新發現文物點110處。
陵城區:技術賦能,文物普查精準高效
“再往東飛一點,這是一個邊界拐點……”11月5日下午,在東方朔墓附近,順著一陣嗡嗡聲望去,一架無人機在墓上方盤旋,站在一旁的陵城區普查隊隊員緊盯遙控器屏幕,正在對墓的邊界拐點進行確認。與此同時,團隊其他成員各司其職,信息核對、拍照記錄、平面圖繪制等工作有序開展。
東方朔墓位于陵城區神頭鎮西二華里處,屬神頭墓群第44號墓,直徑35米,高4米,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三普”)至今,已過去近13年,在此期間,區文旅局于2020年對東方朔墓進行了搶險加固工程,并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整體改善提升。
“此次文物普查,我們對東方朔墓的數據進行了采集與更新,為東方朔墓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料支持。”陵城區文旅局文物科科長李悅說,由于技術等原因,三普時僅確定了墓的中心點坐標和碑的坐標,如今有了RTK和無人機等新設備的支持,墓的邊界也更加精準。
在陵城區平原郡故城前,工作人員正在利用RTK等設備對城墻的長、寬及坐標點進行復查。“城墻作為夯土遺址,保護難度相對較大,和三普時的數據對比來看,城墻受風雨侵蝕,高度略有降低。”看著近期統計的數據,陵城區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史俊悅告訴記者,本次普查在發現新變化的同時,還利用設備對城墻的厚度進行了測量,并對城墻缺口進行了精準定位。
自四普工作啟動以來,陵城區組建了一支由局機關干部和鄉鎮文化站精英構成的40人普查隊伍,全體隊員深入678個行政村,發現并記錄整理包括古墓葬、古遺址、古建筑、民居、碑刻等在內的各類文物資料百余份,文物復查率已達到80%。在普查中還發現了陵城區十八團團部舊址這一近現代重要史跡,不僅豐富了陵城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為當地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增添了新的亮點。
樂陵市:走村入戶,村民講述文物蹤跡
樂陵市寨頭堡鄉棗顧家村建村于明永樂年間,在本次普查期間,普查隊于該村新發現一處古文化遺址,遺址內有一臺形土丘,臺高約2米,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土丘周邊散落有大量陶片,目前市文物部門正在根據陶片及現場情況進行斷代。
“能發現此處遺址,周邊村民功不可沒。”11月5日上午,樂陵市普查隊正在對棗顧村遺址處開展普查工作,談及遺址線索的來源,隊員魏文通告訴記者,在開展“村村到”的過程中,隊員在樂陵市寨頭堡鄉棗顧家村農戶口中得知此處有大量陶片,便趕忙來到現場進行勘查,隨后發現了此處遺址。
現場,多名普查隊員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正通過提取土樣的方法對遺址卡邊。“農民翻地的深度約在30厘米至50厘米,我們提取的土樣普遍深度為2米至2.5米間,并通過觀察土質的方法確認邊界。”魏文通說。
目前,樂陵共發現99處不可移動文物點,其中古遺址和古墓葬占比較大。然而,古遺址和古墓葬在位置、范圍、邊界上存在特殊性,難以精準地進行普查測繪。
為解決這一難點,樂陵普查隊使用無人機對遺跡進行實地踏查,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考古卡邊,最終確定遺跡的形制或范圍。考古卡邊結束后,做好遺物的采集歸類、年代判定、土樣分析等。并根據考古掐邊范圍,使用RTK采集遺跡邊界信息。
在楊安鎮西街的禹氏祠堂,樂陵普查隊正在進行信息采集與更新,以確保數據的真實、完整、規范。“在做好保護工作的同時,還要讓文物‘活起來’,因此我們打算對祠堂曾作為抗日小學的故事進行整理,并在此布展,通過研學等方式,講好紅色故事。”楊安鎮宣傳委員張浩說。
五里冢遺址位于樂陵市市中街道,是一處典型的龍山文化遺址。當日上午,樂陵市文旅局工作人員正通過展板、單頁等方式,向遺址附近游玩的市民介紹四普工作并征集線索。據樂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忠介紹,樂陵地上建筑類數據采集及1084個村莊線索摸排已基本完成,四普期間新發現文物點36處,地下墓葬遺址類文物的考古卡邊工作正在有序開展,預計年底前完成實地調查任務。
齊河縣:文物“摸底”,打好精準保護基礎
齊河縣文物古跡眾多,隨著考古前置工作的全面推進,2022年,齊河縣在配合新建工程項目考古調查勘探時,在晏城鎮朱家樓村西北約500米處發現朱家樓遺址。
借助四普契機,齊河縣普查隊對朱家樓遺址進行“摸底”,通過考古掐邊,已基本確定遺址的大致分布范圍。該遺址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400米,大體呈不規則橢圓形,面積約22萬平方米。年代被初步確定為春秋時期。
據齊河縣文物局局長陳孝強介紹,朱家樓遺址所在區域地形相對較平坦。現地表植被為果樹、玉米、楊樹等。在遺址中部分布一條南北向生產路,其東側由北向南分布有4條東西向排水溝和2條東西向生產路;其西側分布有2條排水溝和2條東西向生產路。遺址西北角分布有廠房,西南角分布有由西向東至南呈拐角形輸電線路。
在四普過程中,齊河縣普查隊與專業技術人員聯合組成實地調查小組,對齊河縣三普已登記的古建筑、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類等地上文物,運用無人機、RTK、單反相機等先進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定位和無人機設備以及現場作圖,并現場核對信息,拍攝三幅同角度照片并同步上傳系統。
不僅如此,調查小組還對齊河縣古遺址、古墓葬等地下文物進行調查勘探工作,盡量精確邊界范圍,為下一步確定路線、實施精準保護打好基礎。
為擴大線索來源,齊河縣普查隊在查閱縣志、鎮志以及部分村志的同時,抽調了6名隊員與鄉鎮、街道普查隊員組成“村村到”小分隊,對全縣1016處村莊進行全覆蓋調查,深入挖掘文物線索。截至10月底,共征集線索63條,復核并現場采集線索20余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