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24-12-24 10:00:12
原標題: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賦能品質濱州建設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賦能品質濱州建設
來源:濱州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推動新能源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近年來,濱州市充分發揮新能源資源富集優勢,錨定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建設目標,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以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品質濱州建設。
發展現狀
新能源風光資源開發初具規模。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累計建成投運新能源發電裝機總量629.72萬千瓦,1-10月新能源發電量94.23億千瓦時,其中風電裝機179.04萬千瓦、光伏裝機450.68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容量占全市總裝機容量24%。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總容量及發電量均列全省第6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能源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
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布局基本成形。截至2024年11月,我市按照新能源裝備制造“一港四園”規劃,積極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現已初步形成風電、光伏、儲能等產業鏈條和規劃布局。風電方面:國創精密機械已具備年風電鑄件30萬噸、結構件3000套生產能力;上海電氣研砼高端綠色鋼混風電塔筒項目已立項;遠景智能風機葉片項目和主機制造基地項目正在建設。光伏方面:鄒平市禮德新能源年產16萬噸光伏鋁合金材料項目、沾化區尚托比亞年產8GW光伏支架項目兩個光伏支架項目已建成。儲能方面:魯北萬潤66萬噸/年磷酸鐵鋰項目在建(24萬噸已建成投產);京陽科技實現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產能;魯北超能在建年產5000噸電池級碳酸亞乙烯酯;金鷹能源在建年產2GWh儲能pack及系統集成項目。
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集聚。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陽信京陽、瑞陽為核心的電池負極和以無棣萬潤、金海灣、鑫動能為核心的電池正極,以及沾化、鄒平等地的電解液、電池封裝等產業支撐的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產業起步穩健。截至2024年11月,我市擁有生物質能資源總量超600萬噸。現有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總裝機17.4萬千瓦,2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裝機3.75萬千瓦。濱化集團依托“藍氫”資源優勢,建成萬噸級汽車燃料氫生產基地,氫氣充裝全國領先。建有省內燃料氫全指標分析中心,年供汽車用氫超3000萬標方,占全省市場30%以上。全市地熱資源分布面積約84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7.5%,目前已開發深層地熱井67眼,應用領域涵蓋供暖、農業溫室、灌溉、養殖、孵化、醫療及發電等,開采潛力巨大,利用前景廣闊。
碳排放及碳資產管理初見成效。碳排放及碳資產管理為新能源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和市場化機制,促進新能源技術研發和應用。同時,新能源產業發展也為碳排放及碳資產管理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和減排項目,推動碳資產市場繁榮和發展。魏橋創業集團、濱化集團、創新集團、京博集團等積極踐行“雙碳”戰略。魏橋創業集團在600千安特大型陽極預焙電解槽上試驗推廣“鋁電解一體化銅炭復合陰極技術”;濱化集團成為國內首個完成粒堿產品碳足跡認證的企業;創新集團是國內首家在鋁合金圓鑄錠領域取得碳足跡國際標準認證的企業;京博控股集團與武漢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碳礦化CCUS技術,獲得全國首張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負碳證書。
存在的問題
我市相關產業規模效應不明顯,風光電消納能力不足。當前,我市新能源產業主要以發電企業為主,盡管風光產業裝機容量頗為可觀,但風光電消納能力不足。碳資產管理系統不完善。我市在碳排放及碳資產管理方面尚未建立起完整且統一的MRV(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技術標準體系,碳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統一的能碳數據監管平臺。產業發展生態不健全。我市新能源產業鏈整合度和協同度有待加強,新能源資源配置效率不夠高,影響整個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新能源產業政策支持與執行力度有待提升。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專業人才缺乏,核心技術依賴外部引進,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市場應用推廣有限,品牌建設剛剛起步。
對策與建議
加大投入提高規模。發揮我市新能源項目多、規模大優勢,用活財政和貨幣逆周期調節政策,實現“以項目引資本、以資本促項目”良性循環。我市應根據各類中央政策資金要求,精心謀劃包括從發電、儲能到產業的各類新能源項目,爭取最大額度資金支持,通過優質重大項目發行專項債、公司債,用好項目貸等各類金融工具,全力擴充濱州資本增長空間,通過充足的政策和資金逐步擴大新能源產業規模。
強化風光電消納能力。發揮我市風光資源多、體量大優勢,積極招引綠電消納大戶,實現“以綠電引企業、以企業消綠電”良性循環。當前,碳排放硬性約束倒逼部分企業尋找低成本綠電,為我市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提供了新路徑。如國際船運公司亟需綠色燃料,為綠電制氫提供了廣闊的下游市場空間;大型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耗電量大,需要綠電支撐才能做大做強。我市可推進源網荷儲,由綠電消納大戶帶動上下游產業??裳由炀G電制氫產業鏈,發揮濱州化工園區和港口優勢,在濱州打造國家級綠色氫氨醇一體化生產基地;可通過發展數算中心帶動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核心芯片等產業落地,促進我市全產業鏈數字產業發展。
完善碳資產管理系統。建立專門的碳資產管理機構。負責企業碳資產的開發、市場分析、碳配額管理、排放報告編制、質量控制、審核風險控制以及碳交易運作等。構建智能化碳資產交易管理系統。通過集成物聯網、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先進技術,構建智能化碳資產交易管理系統,實現碳排放數據的準確監測、碳績效的全面評估以及碳交易的自動化操作。優化碳資源配置。從碳資源管理、碳減排技術管理和碳交易管理三個維度建立碳資產管理體系,確保碳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關注碳市場動態與政策變化。實時關注碳市場動態變化和相關政策調整,有效降低交易風險和成本,提高碳資產交易質效。
健全產業發展生態。統籌協調全市灘涂收儲使用、輸變電設施、配套儲能建設等公共服務,為新能源快速開發創造條件。統籌新能源招商引資。發揮國有企業市場化主體優勢條件,運用“市場資源+應用場景”招商模式,利用“基金入股+對賭協議”合作方式,對全市風、光、氫、地熱等資源指標以及新能源市場資源統一調配,著力引進一批“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高的優質產業和頭部企業。強化全市碳資產統籌管理。依托新能源集團魯北能碳交易服務中心平臺的研發建設,實現對全市碳配額、CCER、綠證等資產的統籌管理,并積極探索碳資產托管、撮合交易及碳金融服務等創新模式,促進碳資產在全市范圍內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
解忠信系中共濱州市委黨校(濱州行政學院)講師;王奉煒系濱州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