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1-04 13:54:01
原標題:大運河山東段駛來首艘內河純電動運輸船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大運河山東段駛來首艘內河純電動運輸船
來源:大眾日報
2024年12月31日,乘坐純電動運輸船“6006”經過濟寧躍進港,京杭智慧新鋼項目一期共享加工中心已建成投用。(王浩奇 臧盛博 報道)
“嘟——”元旦前一天,濟寧白馬河上,隨著一聲汽笛鳴響,一抹“海天藍”沖破晨霧,開啟了內河“零碳”運輸的嶄新航程。
當日,京杭大運河山東段駛來首艘內河純電動力運輸船——67.6米純電動力多用途運輸船“6006”,由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交付客戶,從白馬河駛入京杭大運河,完成首航。
“這艘‘海天藍’能跑多遠?”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陳朋邀請記者登上船身“海天藍”顏色的“6006”,一路尋找答案。
“6006”提速又快又穩,記者在緊鄰動力系統的生活區采訪,除了船頭推動水流的聲音,幾乎聽不到其他雜音。
“這艘電動船使用集裝箱式移動電源驅動電機推動船舶航行,實現了‘零碳’航行。”陳朋指著船尾的兩個大箱子說道,當前,京杭大運河上行駛的船舶有6000多艘在濟寧注冊,其中1000多艘是15年以上的老舊柴油船,已經不符合當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內河船舶的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登船前,記者跟陳朋走進造船車間,感受到了國內首個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的綠色化、智能化:無人運輸車來回穿梭,將各式鋼材零部件送往焊接產線;人機協作下,造船像造新能源汽車一樣實現了標準化,生產效率翻了一番。“我們今天還交付了5艘LNG清潔能源船舶,此后每月都會交付至少10艘新能源船舶。”陳朋告訴記者,相較于傳統動力船舶,LNG船的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量分別降低90%和20%以上,每百公里還可節省300元燃料費。電動船的燃料費則更低,不到LNG船的一半。
船舶駛入京杭大運河不久,記者就遠遠望見繁忙的龍拱港。同行的龍拱港工作人員周博韜告訴記者,新年前夕,隨著海輪“COSCO COLOMBO 126S”號到達馬來西亞巴生西港,經龍拱港報關出口的外貿集裝箱達到5233箱,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計劃。濟寧在龍拱港建成運營全省首個內河水路運輸類海關監管場所,讓出口企業可在龍拱港“一站式”報關出海,貨物可抵達全球。
“6006”經過躍進港,京杭智慧新鋼項目已經拔地而起。“項目一期共享加工中心已經建成投用。”山東京杭智慧新鋼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哲說,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魯西南最大的臨港鋼材集散基地。
立身船頭,水寬岸闊,不時可見滿載集裝箱的貨船南來北往。“路子廣了好行船,大運河又忙碌了起來。”濟寧市交通運輸局四級調研員彭佐軍說,濟寧發揮“黃金坐標”區位優勢,讓瓦日鐵路與長江通過京杭大運河成功“牽手”,形成了“工”字形交通大動脈,2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實現通江達海。而航道“三改二”升級后,2000噸級以上船型實載率提升30%,年減少油耗約15萬噸,節省物流成本近10億元。
約10小時后,“6006”平穩駛進梁山港。“希望咱們的新能源船舶駛向更廣闊的江海。”經此一行,記者內心多了一份期待。
如今,濟寧不僅實現了通江達海,還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上駛向了一片“藍海”。預計2024年全年,濟寧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突破9500萬噸、40萬標箱,穩居山東省內河港口首位。
“為發展綠色、低碳港航經濟,打造智慧綠色安全水運體系,我們和寧德時代合資成立電動船舶科技公司,打造全國首個換電貨船船隊示范場景。”陳朋介紹,首期換電站建設以濟寧港航主要港口為試點,將逐步推廣至京杭大運河沿線及全國其他水系,形成覆蓋國內主要港口的船用充換電網絡,讓純電動運輸船跑得更遠。
新能源船舶的增加,也讓群眾直觀感受到了環境變化。“天更藍了,水更綠了,噪音也更小了,內河航線成了一道新的風景線。”居住在京杭大運河岸邊的濟寧市民王皓深有感觸地說,如今,帶娃到河邊散步觀景成了他家周末的必備項目。(記者 王浩奇)(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