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1-14 08:43:01
原標題:瑯琊臺遺址“候選”全國考古新發現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瑯琊臺遺址“候選”全國考古新發現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瑯琊臺遺址“候選”全國考古新發現
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青島瑯琊臺遺址成為山東省唯一參評項目
1月12日,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候選項目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最終確定30項參評。其中,青島瑯琊臺遺址成為山東省本年度唯一參評項目。活動辦公室將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進入終評,再經終評產生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大名單”。此前,青島早報對青島瑯琊臺遺址連續6年考古發掘新發現進行了詳細深度解讀報道。
瑯琊臺風景區。資料圖片
秦始皇所筑之“瑯邪臺”
2019年以來,為配合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與青島市黃島區文化和旅游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通過持續發掘,確認了“大臺”主體為秦漢時期高臺建筑基址,構成高臺建筑核心及外圍場地的夯土基址體量宏大,夯筑質量極高,發現登臺踏步、臺下房間、排水設施及院落門址等重要遺跡,是重要的大型國家工程,佐以早先發現的秦代刻石,可推定為秦始皇所筑之“瑯邪臺”,證實了《史記》等文獻的記載。
遺址鳥瞰(南-北)
多年持續對瑯琊臺遺址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收獲。不僅證實了《史記》記載的相關內容,更讓秦始皇東巡瑯琊的故事越加清晰起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瑯琊臺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呂凱表示,瑯琊臺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古發掘為秦漢時期高等級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材料。
大臺建筑基址規模宏大
考古隊員介紹,瑯琊臺考古發掘的重點區域是“大臺”。大臺位于瑯琊臺遺址中心和制高點位置。經詳細勘探,山頂夯土分布區域平面大致呈“T”字形,“T”字一橫長近300米、寬約100米,西寬東窄且東端地勢更低。經考古發掘證實“大臺”主體是一座“秦修漢葺”的高臺建筑基址,其周圍還分布有附屬建筑及院落,整體規模宏大且結構復雜。
瑯琊臺遺址山南夯土基址發掘區航拍圖。資料圖片
漢以后建筑圯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有“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余步”之描述。以發掘成果為線索進行測算,最上層臺基東西長約61米、南北寬約39米。多年持續發掘中,臺基東、西兩側部分區域被揭露,輔以調查勘探,為推測建筑整體形制提供了線索。
通過調查勘探,于“大臺”頂部正南的山下發現面積較大的夯土基址,基址位于山前階地上,地勢高亢開闊,在發掘區南部發現包含大量建筑遺物的堆積,出土板瓦、筒瓦、瓦當等,形制與山頂相同。結合對夯土結構的判斷,推測此處建筑與“大臺”基本同時營建。根據勘探情況,目前發掘的建筑基址位于一處規模龐大的建筑群的東北部,發掘區以西、以南,尚有多處夯土集中區域,共同組成一處背山面海、呈階梯式分布的建筑群。
瑯琊臺再現“國家工程”
多年的發掘工作,讓瑯琊臺遺址一個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大型高等級建筑群越來越清晰。當年秦始皇南登瑯琊的一幕幕場景,已經十分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考古隊員在瑯琊臺遺址現場勘探。
考古隊員介紹,山頂建筑形制上接近秦咸陽宮一號宮殿等,但依山巔復雜地形,布局更為靈活……眼前的這些建筑基址,由山頂高臺延伸至山南階地,是始皇帝“徙黔首三萬戶”修筑的國家工程,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古專家認為,秦漢皇帝對山東沿海的東巡是加強王朝對東方地區控制的重要手段。作為秦漢皇帝東巡的重要地點,瑯琊臺遺址一系列考古新發現充分體現了今山東地區在秦漢統一國家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反映了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形成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多元文化融合、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歷史進程的重要見證。持續6年的瑯琊臺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但隨著進一步的發掘,更加清晰的瑯琊臺歷史真相將呈現于世,成為青島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漢皇帝東巡重要地點
青島瑯琊臺遺址位于山東省東南沿海,該遺址三面臨海,起伏于主峰海拔高度為183.4米的眾山之上,現存秦漢時期夯土臺基等多處遺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記·封禪書》載“(齊地八神)八曰四時主,祠瑯邪”。秦始皇曾三次巡視并“作瑯琊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水經注》記載此臺:“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余步,廣五里。”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先后三次東巡到達瑯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建瑯琊臺。
2024年12月21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召開瑯琊臺遺址考古新發現論證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博物館、山東大學、浙江省考古研究院、江蘇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參加。與會專家認為,作為秦漢皇帝東巡的重要地點,瑯琊臺遺址一系列考古新發現充分體現了今山東地區在秦漢統一國家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形成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多元文化融合、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歷史進程的重要見證。同時,瑯琊臺也是中國古代從陸地走向海洋意識覺醒的一個標識,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歷史意義。因此,瑯琊臺遺址的發掘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鏈接 /
全國30個項目參評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中國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每個年度舉行的評選活動。該活動始于1990年,在全中國范圍內評選本年度的重大考古發現,其評選標準要求符合國家文物局的報批手續,并保證發掘質量,發掘內容要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為中國考古學科提供新的內容信息及新的認識。
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一共有30個項目參評。分別是(按年代早晚排序):安徽池州華龍洞遺址、四川資陽濛溪河遺址群、河北陽原新廟莊遺址、內蒙古錫林郭勒金斯太遺址、吉林和龍大洞遺址、浙江仙居下湯遺址、河北武安趙窯遺址、黑龍江海林石人洞遺址、遼寧建平馬鞍橋山遺址、內蒙古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冢、河北宣化鄭家溝遺址、甘肅臨洮寺洼遺址、山西沁水八里坪遺址、西藏康馬瑪不錯遺址、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陜西寶雞周原遺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四川鹽源老龍頭墓地、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山東青島瑯琊臺遺址、河北臨漳鄴城遺址東魏北齊宮城區、新疆喀什莫爾寺遺址、新疆吐魯番西旁景教寺院遺址、河南開封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重慶合川釣魚城加擔土遺址、黑龍江阿城金上京遺址、寧夏賀蘭蘇峪口瓷窯址、福建德化大壟口窯遺址、江西景德鎮元明清制瓷業遺址群。(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袁超 通訊員 呂凱 彭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