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濰坊象”亮相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張蓓 都鎮強

2025-01-14 10:15:01

原標題:“濰坊象”亮相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濰坊象”亮相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張蓓 都鎮強

2024年12月28日,濰坊市博物館“濰坊象”化石展開展,臨朐山旺古生物、諸城恐龍化石等周邊自然資源也同步展出。

自然遺址和化石等自然資源,不但是大自然的見證者,還能與人類歷史、文化聯系起來。當前,不少地市將自然遺址、化石等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遺產,讓公眾在欣賞自然景觀的同時了解文化故事,“濰坊象”此番亮相,同樣擔負著這樣的使命。

古象重現

象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文化符號和象征,從傳說中的“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到殷商甲骨文中關于“捕象、馴象、象陣”等記載,象被賦予了國泰民安、吉祥如意等象征。

“1979年3月,我在昌濰地區藝術館文物組,接到任務,到濰縣望留公社(今屬濰坊市濰城區)武家村,配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來的專家金昌柱和技工孫文書進行一項古生物化石的清理挖掘工作?!?024年12月28日,山東博物館特聘首席專家、濰坊市博物館特聘研究員孫敬明回憶。

隨著挖掘的深入,一具巨型動物化石逐漸展現在挖掘人員的眼前。根據挖掘出土的門齒、臼齒等化石,金昌柱作出基本判斷:這是一具極為古老且罕見的大象化石。該象化石體型巨大,僅門齒的最大長度就有3.05米,肋骨長1.27米。從象頭骨的背面看,其最大橫徑竟有1.09米,比亞洲象的肱骨還要長0.3米。

后經考證,它生存于距今約10萬年至2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代表了比南方象更為進步的猛犸象屬晚期的一個新種類。因此,金昌柱等研究者以“濰坊象”來命名這個新種屬。1983年7月,金昌柱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術期刊第21卷第3期上,發表了題為《山東濰縣原齒象屬一新種》的學術論文,正式向學界公布這一重要發現。

“這具大象化石屬于猛犸象新種,濰坊是此類種屬分布的最南端,個體高4米多,重約數噸,也是此種形體最大者。我們發掘的是一18歲左右青年個體,此類通常壽命60多歲。”孫敬明說。

見證變遷

“濰坊象”的亮相,不僅是遠古巨獸的風采再現,更是對包括濰坊在內的山東豐富的自然遺產與歷史文化的回顧。

“濰坊象”化石的出土,揭示了距今約20萬年前濰坊地區的生態環境?!啊疄H坊象’是世界上最大的象,說明中更新世時期濰坊地區自然環境優越?!苯鸩f,他們通過深入研究生物化石及土壤中的孢粉,進一步證實這里曾森林覆蓋廣泛,河流與湖泊相互交錯,是一個涼爽且濕潤的森林草原生態,為包括濰坊猛犸象在內的多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年研究員王元也認為,自中更新世以來,山東地區一直是人類和動物的理想居住地,諸如在沂源地區發現的距今約30萬年的沂源猿人化石,以及在跋山遺址群發現的大約10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址,都是最好的佐證。

在“濰坊象”化石的發現地周邊,古生物學家還發掘出多種動物化石,包括適應寒冷環境的披毛犀、原始牛和多種鹿類,以及適應溫暖氣候的古菱齒象?!罢宫F了濰坊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地位。”金昌柱認為,濰坊堪稱“古生物的大城市”,將“濰坊象”作為城市名片,能夠引領人們更深入探討古代地理與氣候變化的真實情況。

得益于優越的自然環境,濰坊的自然資源文化,遠不止“濰坊象”化石這一瑰寶。

在展覽現場,除“濰坊象”化石之外,還展出山旺豬獸、隱翅蟲、中新似雅羅魚、亮葉樺等多種山旺古生物化石。展覽還原了諸城恐龍、山旺古生物、“濰坊象”化石的挖掘現場,以及這些古生物在遠古濰坊時期的復原場景,生動展現了遠古生命與自然環境之間協同演化的故事。

這些化石為科學家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演化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濰坊地區是世界上極少有的能夠證實古生物與古環境發展關系的發現地,每一個發現都具有一定規模的化石證據作支撐?!睂O敬明認為,山旺古生物以及“濰坊象”等化石遺跡,均為“協同演化”理論提供了有力佐證。在他看來,這種對歷史的追溯和生態的還原,正是“生命共同體”理念中強調的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歷史連續性的體現。

帶動文旅

濰坊地質資源豐富,其中山旺古生物化石、恐龍化石、活火山遺跡以及藍寶石等自然遺產,不僅享譽國內外,而且科研價值極高。

如何讓自然遺產發揮更大作用?濰坊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積極建設特色博物館,并強化象化石等珍貴文物的保護、研究與修復工作。

前些年,濰坊相繼打造了臨朐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臨朐縣博物館、諸城中國暴龍館、諸城恐龍博物館、昌樂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中國藍寶石博物館等場館,并通過規劃研學線路、運用現代科技展示及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努力讓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重煥活力。

在濰坊博物館一樓陳列著“濰坊象”化石及其復原模型,二樓則別有一番洞天。二樓有一幅巨大的3D打印畫,這幅畫源自史前古人類活動遺址中發現的猛犸象巖畫。它生動地描繪了古人繪制以及狩獵大象的場景,不僅再現古人類的生活方式,還是人類與動物以及環境之間緊密關系的真實寫照。在一旁,則有關于“濰坊象時期古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詳細詮釋。

“館內還設置了一個穿梭機,后期可以連接北京專家進行遠程教學,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體驗?!辈哒谷岁P鍵告訴記者,他們在布展時,注重研學與展覽的結合,以此提升公眾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認知水平。

濰坊注重將自然資源與文化緊密結合,舉辦各種展覽和科普活動,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化石“活”起來。在臨朐縣博物館,游客借助AR數字化互動體驗,仿佛穿越時空,親身體驗1800萬年前的山旺景象。在“濰坊象”展覽中,更是巧妙運用了3D和AI技術,如二樓展示的諸城暴龍、濰坊象、柄杯鹿、遠古人等立體模型均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互動區域還配備了AI系統,提供即時解答。

“我們設計過全國幾十家自然博物館,多解讀自然屬性。此館則嘗試融入人類元素,展現探索創造,并強調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标P鍵直言,此展不局限于“濰坊象”的展示,旨在更深刻地探討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還包括對“濰坊象與環境變遷”“濰坊地區生物演化與生態系統關系”“濰坊地區自然演化歷史探討”以及“濰坊地區挖掘出土的化石與環境之間的思考”等問題的解答。

“通過諸城恐龍、臨朐古生物及“濰坊象”生物群這種跨時空展示,我加深理解了自然與環境的演變。”濰坊市民吳曉參觀完后感慨,尤其是當看到一幅將山旺盆地地層古生物化石剖面與現代化濰坊進行對比的圖畫時,他深切感受到了自然演化的無窮魅力。

“經過幾十年的保護,‘濰坊象’如今得以展出。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我們對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和挖掘研究的深入,更彰顯了我們在弘揚和傳承文化方面所承擔的新的使命與擔當?!鄙綎|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延常說。

□ 本報記者 張蓓 都鎮強

2024年12月28日,濰坊市博物館“濰坊象”化石展開展,臨朐山旺古生物、諸城恐龍化石等周邊自然資源也同步展出。

自然遺址和化石等自然資源,不但是大自然的見證者,還能與人類歷史、文化聯系起來。當前,不少地市將自然遺址、化石等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遺產,讓公眾在欣賞自然景觀的同時了解文化故事,“濰坊象”此番亮相,同樣擔負著這樣的使命。

古象重現

象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文化符號和象征,從傳說中的“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到殷商甲骨文中關于“捕象、馴象、象陣”等記載,象被賦予了國泰民安、吉祥如意等象征。

“1979年3月,我在昌濰地區藝術館文物組,接到任務,到濰縣望留公社(今屬濰坊市濰城區)武家村,配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來的專家金昌柱和技工孫文書進行一項古生物化石的清理挖掘工作?!?024年12月28日,山東博物館特聘首席專家、濰坊市博物館特聘研究員孫敬明回憶。

隨著挖掘的深入,一具巨型動物化石逐漸展現在挖掘人員的眼前。根據挖掘出土的門齒、臼齒等化石,金昌柱作出基本判斷:這是一具極為古老且罕見的大象化石。該象化石體型巨大,僅門齒的最大長度就有3.05米,肋骨長1.27米。從象頭骨的背面看,其最大橫徑竟有1.09米,比亞洲象的肱骨還要長0.3米。

后經考證,它生存于距今約10萬年至2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代表了比南方象更為進步的猛犸象屬晚期的一個新種類。因此,金昌柱等研究者以“濰坊象”來命名這個新種屬。1983年7月,金昌柱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術期刊第21卷第3期上,發表了題為《山東濰縣原齒象屬一新種》的學術論文,正式向學界公布這一重要發現。

“這具大象化石屬于猛犸象新種,濰坊是此類種屬分布的最南端,個體高4米多,重約數噸,也是此種形體最大者。我們發掘的是一18歲左右青年個體,此類通常壽命60多歲?!睂O敬明說。

見證變遷

“濰坊象”的亮相,不僅是遠古巨獸的風采再現,更是對包括濰坊在內的山東豐富的自然遺產與歷史文化的回顧。

“濰坊象”化石的出土,揭示了距今約20萬年前濰坊地區的生態環境?!啊疄H坊象’是世界上最大的象,說明中更新世時期濰坊地區自然環境優越?!苯鸩f,他們通過深入研究生物化石及土壤中的孢粉,進一步證實這里曾森林覆蓋廣泛,河流與湖泊相互交錯,是一個涼爽且濕潤的森林草原生態,為包括濰坊猛犸象在內的多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年研究員王元也認為,自中更新世以來,山東地區一直是人類和動物的理想居住地,諸如在沂源地區發現的距今約30萬年的沂源猿人化石,以及在跋山遺址群發現的大約10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址,都是最好的佐證。

在“濰坊象”化石的發現地周邊,古生物學家還發掘出多種動物化石,包括適應寒冷環境的披毛犀、原始牛和多種鹿類,以及適應溫暖氣候的古菱齒象?!罢宫F了濰坊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地位?!苯鸩J為,濰坊堪稱“古生物的大城市”,將“濰坊象”作為城市名片,能夠引領人們更深入探討古代地理與氣候變化的真實情況。

得益于優越的自然環境,濰坊的自然資源文化,遠不止“濰坊象”化石這一瑰寶。

在展覽現場,除“濰坊象”化石之外,還展出山旺豬獸、隱翅蟲、中新似雅羅魚、亮葉樺等多種山旺古生物化石。展覽還原了諸城恐龍、山旺古生物、“濰坊象”化石的挖掘現場,以及這些古生物在遠古濰坊時期的復原場景,生動展現了遠古生命與自然環境之間協同演化的故事。

這些化石為科學家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演化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濰坊地區是世界上極少有的能夠證實古生物與古環境發展關系的發現地,每一個發現都具有一定規模的化石證據作支撐?!睂O敬明認為,山旺古生物以及“濰坊象”等化石遺跡,均為“協同演化”理論提供了有力佐證。在他看來,這種對歷史的追溯和生態的還原,正是“生命共同體”理念中強調的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歷史連續性的體現。

帶動文旅

濰坊地質資源豐富,其中山旺古生物化石、恐龍化石、活火山遺跡以及藍寶石等自然遺產,不僅享譽國內外,而且科研價值極高。

如何讓自然遺產發揮更大作用?濰坊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積極建設特色博物館,并強化象化石等珍貴文物的保護、研究與修復工作。

前些年,濰坊相繼打造了臨朐山旺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臨朐縣博物館、諸城中國暴龍館、諸城恐龍博物館、昌樂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中國藍寶石博物館等場館,并通過規劃研學線路、運用現代科技展示及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努力讓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重煥活力。

在濰坊博物館一樓陳列著“濰坊象”化石及其復原模型,二樓則別有一番洞天。二樓有一幅巨大的3D打印畫,這幅畫源自史前古人類活動遺址中發現的猛犸象巖畫。它生動地描繪了古人繪制以及狩獵大象的場景,不僅再現古人類的生活方式,還是人類與動物以及環境之間緊密關系的真實寫照。在一旁,則有關于“濰坊象時期古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詳細詮釋。

“館內還設置了一個穿梭機,后期可以連接北京專家進行遠程教學,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體驗?!辈哒谷岁P鍵告訴記者,他們在布展時,注重研學與展覽的結合,以此提升公眾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認知水平。

濰坊注重將自然資源與文化緊密結合,舉辦各種展覽和科普活動,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化石“活”起來。在臨朐縣博物館,游客借助AR數字化互動體驗,仿佛穿越時空,親身體驗1800萬年前的山旺景象。在“濰坊象”展覽中,更是巧妙運用了3D和AI技術,如二樓展示的諸城暴龍、濰坊象、柄杯鹿、遠古人等立體模型均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互動區域還配備了AI系統,提供即時解答。

“我們設計過全國幾十家自然博物館,多解讀自然屬性。此館則嘗試融入人類元素,展現探索創造,并強調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标P鍵直言,此展不局限于“濰坊象”的展示,旨在更深刻地探討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還包括對“濰坊象與環境變遷”“濰坊地區生物演化與生態系統關系”“濰坊地區自然演化歷史探討”以及“濰坊地區挖掘出土的化石與環境之間的思考”等問題的解答。

“通過諸城恐龍、臨朐古生物及“濰坊象”生物群這種跨時空展示,我加深理解了自然與環境的演變?!睘H坊市民吳曉參觀完后感慨,尤其是當看到一幅將山旺盆地地層古生物化石剖面與現代化濰坊進行對比的圖畫時,他深切感受到了自然演化的無窮魅力。

“經過幾十年的保護,‘濰坊象’如今得以展出。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我們對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和挖掘研究的深入,更彰顯了我們在弘揚和傳承文化方面所承擔的新的使命與擔當?!鄙綎|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延常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助力濱州優化能源結構 構建清潔低碳“能源保障網”

2024年12月29日12時57分,國家能源博興發電有限公司一期2號機組一次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機組主要經濟、技術、環保指標優良。這是...[詳細]
濱州日報 2025-01-14

濱州首次躋身中國科技創新百強市

本報訊首次躋身中國科技創新百強市,連續兩年獲省科技創新督查激勵,研發投入強度實現全省“四連冠”……2024年,濱州市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詳細]
濱州日報 2025-01-14

2024年濱州科技工作十大新聞

科創引領未來,創新成就夢想。剛剛過去的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濱州市科技局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持續向科技要新質生產...[詳細]
濱州日報 2025-01-14

《山東省行政調解辦法》 5月1日起施行

本報綜合消息《山東省行政調解辦法》近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公布,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辦法對加強和規范行政調解工作,促進矛盾...[詳細]
滕州日報 2025-01-14

這個冬天,請來煙臺玩兒雪!

本報訊由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煙臺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山東首屆冰雪消費季暨煙臺暖冬消費季啟動活動今日在煙臺龍口市山東南山...[詳細]
煙臺晚報 2025-01-14

一箭十星 煙臺新年海上首飛告捷

本報訊1月13日11時,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捷龍三號遙五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海上發射船,在煙臺海陽市近海海域點火...[詳細]
煙臺晚報 2025-01-14

煙臺四十里灣上榜

本報訊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第二批省級美麗海灣典型案例名單,煙臺四十里灣榜上有名。四十里灣西起東炮臺,東至養馬島,橫跨芝罘區...[詳細]
煙臺日報 2025-01-1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