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3-10 14:24:03
原標題:中國多地競逐“具身智能”賽道 未來產業哪些城市在領跑→
來源:CCTV4
原標題:中國多地競逐“具身智能”賽道 未來產業哪些城市在領跑→
來源:CCTV4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國內目前明確提出發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超過20個。具身智能和6G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未來產業,雖然目前還處在產業發展培育期,但充滿了無限可能和潛力,未來將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聚焦未來產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產業的具體方向,報告指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具身智能”指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都是具身智能的代表性終端和裝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王昊稱,2025年人形機器人肯定會加速發展,但是離達到像人一樣自主去快速移動、很好去感知人的這種意圖,這背后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還有一些需要突破的。
多城市“領跑”具身智能賽道
杭州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今年登上央視春晚舞臺,讓具身智能機器人一夜之間幾乎婦孺皆知。據統計,目前國內明確提出發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超過20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憑借技術、產業和生態綜合優勢,整體領先全國。深圳在具身智能體的制造上優勢明顯。目前深圳共有5.11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穩居全國首位,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深圳機器人上市企業34家,有7家深圳企業入選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名單,占中國大陸上榜企業近四分之一。不久前,人形機器人首次進入深圳新能源汽車工廠,人形機器人實現了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質量檢查作業。
上海建成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
此外,上海發展智能機器人致力于構建“從實驗室到工廠再到生活場景”的完整生態,上海張江已建成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計劃2025年形成1000萬條高質量具身數據集,加速技術落地。合肥、鄭州、天津、南京等地也已在一些細分賽道布局,廣州、成都、蘇州已將具身智能納入戰略先導產業或未來產業培育計劃。
政策“東風”勁吹
投入增長機制驅動未來產業“加速跑”
除了具身智能,國內多個城市加快在量子科技、6G、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領域先行布局,并逐步形成一定規模,政府通過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進一步為未來產業培育提供更多保障。
量子科技連續兩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安徽作為國內最早布局量子科技與產業的省份之一,培育聚集量子科技企業超過70家,在量子信息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方面,合肥處于國內領跑、與世界領先水平整體并跑的地位。近日,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正式發布,創造了目前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的最強紀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朱曉波稱,這臺機子在量子計算的讀取精度、測控精度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過去一年,中國量子信息領域還取得了“濟南一號”實現實時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上線服務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所長張海懿稱,下一步,持續加快量子信息核心技術攻關,推動重點行業示范應用探索,構建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培育量子信息產業集群,是加快量子科技未來產業發展的關注重點。
目前,國內至少已有20個城市提出發展量子科技,各地在科研實力、產業規模上各有優勢,北京頂尖科研機構和人才集聚,上海量子金融、醫療等高端應用場景豐富,國際化程度高。
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是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北京、南京有強大的科研優勢,深圳、上海產業生態突出,共同處于競爭力第一梯隊。
中國生物制造市場規模2023年已達4200億元,預計未來十年保持每年近17%的增長,多地將生物制造作為重要的經濟新增長點。專家預計,未來約70%的產品可以用生物法生產,有望創造30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生物制造產業集群。
針對未來產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政府通過建立投入增長機制,將引導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確保這些前沿領域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進一步為未來產業培育提供更多保障。(CCTV4)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