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3-19 10:06:03
原標題:引來奔馳、寶馬等國際巨頭遞來訂單!青島平度打造細分領域企業集群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引來奔馳、寶馬等國際巨頭遞來訂單!青島平度打造細分領域企業集群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將“一米寬”產業掘至“千米深”
平度打造細分領域企業集群,近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3家
在平度市同和街道的德盛機械車間里,一臺直徑僅20厘米的摩托車曲軸正在經歷0.001毫米級的精密加工。這個看似微小的金屬件,引來奔馳、寶馬等國際巨頭遞來訂單,改寫了中國高端發動機曲軸依賴進口的歷史。
在平度,像這樣在細分領域掘地三尺的企業集群,正在用“一米寬”的專注,鑿出“千米深”的產業縱深。從德盛機械0.001毫米的執著,到新力通300億元的行業賦能,這些在專業領域深潛的企業,正用技術壓強突破市場壁壘。
它們的實踐印證:在制造業的深水區,比擴張版圖更重要的是鍛造深度,當“一米寬”的賽道掘至“千米深”時,涌出的不僅是產業活水,更是制造業向價值鏈頂端攀升的動能。
技術深潛:
從“單點爆破”到“集成創新”
新力通新材料的生產線上,爐管表面結焦的頑疾被新型材料攻克。公司負責人展示著新老產品對比:原先結滿黑色焦塊的爐管,如今通體泛著金屬原色。“這層氧化膜仿佛為爐管披上了一層堅固的防護服,有效阻擋了乙烯裂解過程中產生的催化焦碳,并防止了爐管的滲碳現象,從而解決了乙烯裂解爐運行周期過短的長期困擾難題。”這項突破使清焦周期延長5倍,爐管壽命延長2倍,可為行業降低600元/噸的生產成本。據預測,到2025年,國內部分乙烯產能將超過5000萬噸。若這些產能全部采用新力通的新材料爐管,每年可節省成本約300億元。
天祥食品集團則聯合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攻克花生油營養鎖鮮技術,推出“五鮮初榨”工藝,年轉化花生30萬噸,帶動50萬畝種植基地升級,40余項核心技術支撐其穩居“中國花生油加工十強”。“市場變幻莫測,產品體驗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用戶的去留。對于我們企業來說,必須沉下心來,用匠心精神深耕技術,打造好產品。”天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強說。
這種技術深潛的“鉆頭精神”,在平度制造業并不鮮見。鋼研昊普的工程師團隊歷時多年技術攻關,成功研制國內首臺套超大型熱等靜壓裝備,把300噸級裝備的溫控精度做到±5℃,相當于在足球場大小的空間里控制每粒沙子的溫度;立博汽車變速箱的齒輪嚙合噪音被控制在35分貝以下,比圖書館翻書聲更輕微;花帝集團扎根平度,深耕細作食用香精香料研發、生產近30年,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3%,居國內前三……
近年來,平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構建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等示范企業創建成果顯著,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3家、同比增長16.7%,青島市創新型中小企業119家、同比增長101.7%。
市場深拓:
從“本土深耕”到“全球競逐”
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新興市場消費需求爆發,為中國企業提供新機遇。以東南亞、中東、拉美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對高性價比的工業品、數字服務、新能源技術需求旺盛,成為民企出海的新藍海。
瞄準時代大勢,在“一米寬”的賽道上,平度企業正抓好差異化優勢,加力搶占全球價值鏈高地。
淄柴博洋的裝配車間里,剛剛下線的N350柴油發動機正在打包。這個占據全國六成市場份額的“隱形冠軍”,墻面上掛著37個國家的認證證書。“我們的出海地圖是用技術標準繪制的,每進入一個國家,就留下一套認證參數。”淄柴博洋董事長趙書健介紹,他們主導制定的船用發動機防腐蝕標準,已被東南亞多個國家采納為行業規范。
暢隆裝備的專利墻背后,藏著20余項行業標準制定的博弈故事。其研發的智能鑄造系統,用自定義的“鑄造良品率計算公式”倒逼國外供應商修改設備參數。
這種從“填空者”到“出題者”的轉變,在昌輝管業的實驗室同樣上演——他們研發的耐腐蝕測試模型,已成為全球特種管道企業的“通關考題”。立博汽車13年專注重型卡車變速箱,打破外資壟斷,AT變速箱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排氣法蘭更拿下全球17%份額,成為國際巨頭的“關鍵零件庫”。
從“跟隨者”到“領跑者”,平度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平度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4.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生態深融:
從“單兵突進”到“雨林共生”
在產業發展中,需形成較為完整、可以依存共生的產業鏈條,構建雨林共生的產業生態。平度一批企業以生態思維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
天祥食品打造“從種子到餐桌”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建成智能化中央廚房和預制菜生產線,年產值突破30億元,帶動30萬農戶增收。淄柴博洋聯合央企攻關高壓共軌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推動船舶動力從“制造”邁向“智造”。
東橡科技將輸送帶銷往全國及歐洲、北美、南美等世界各地。這家占據全球輸送帶市場20%份額的企業,帶動的不僅是自身產值,更催生出平度的“橡膠產業雨林”。總經理李坤輝指著供應鏈圖譜介紹:“周邊50公里內幾乎能找到所有配套,連國外企業都來設立膠料檢測中心。”這種生態磁吸效應,讓平度形成了多個百億級產業鏈,80%的規上企業能在1小時車程內完成配套。
產業生態的縱深發展,在鋼研昊普的超大型熱等靜壓裝備項目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這個“國之重器”的落地,不僅實現國產替代,更帶動航空材料、核電設備等高端產業升級;暢隆裝備主導制定20余項行業標準,以專利集群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技術外溢效應如同漣漪擴散:華威五金的鑄件處理設備因此突破熱應力控制難題,新力通的納米涂層技術獲得新的應用場景。數據顯示,平度制造業本地配套率從2018年的43%提升至67%,形成技術共生體的“自進化”能力。
“唯有將細分領域做到極致,才能在國際市場掌握話語權。”從一根曲軸、一滴花生油到一臺發動機……平度這一批企業用匠心打磨技術,用創新定義標準,用生態重塑價值,在全球化競爭中書寫了“小巨人”的“大傳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