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財經網
2025-03-31 19:31:03
原標題:青島具身智能產業隆起:智能“新員工”亮相卡奧斯,工業版人形機器人進廠“實訓”
來源:大眾新聞·經濟導報
原標題:青島具身智能產業隆起:智能“新員工”亮相卡奧斯,工業版人形機器人進廠“實訓”
來源:大眾新聞·經濟導報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關鍵載體,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牽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的帶動下,進入技術集中突破和應用初步試水的關鍵發展時期。通過在工業場景、政務治理方面讓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深度“參與”,青島成為山東具身智能產業的新高地。
讓機器人“進廠打工”
近日,在卡奧斯工業智能研究院的實驗室,一位具身智能的“新員工”亮相總裝流水線。
這個周身冰冷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能夠在同時生產上百種型號空調外機的生產線上,一眼看出產品型號、精準識別螺絲孔位,自行規劃操作路線、精準抓取螺絲,并用恰到好處的力道“擰螺絲”完成裝配,完全超出了已有工人的熟練程度。
“具身智能被看作是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目前這些具身智能機器人有著操作精度達到0.1毫米級的機械臂和能夠感知環境的智能視覺系統,再加上卡奧斯天智工業大模型的加持,實現了‘手、眼、腦’兼具。”卡奧斯工業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魯效平在受訪時,介紹了這些“新同事”的“獨門絕技”。
魯效平介紹,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在執行指令時有著固定的行動路線,這往往導致新的工藝流程中還需要工程師代調整代碼或者由后續員工來完成。“現在,當一款全新的產品出現時,搭載工業具身智能系統的機器人可以根據產品的CAD模型,識別需要鎖付的孔位,自主完成工藝規劃和操作生成,在新品導入環節減少了90%的編程調試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工廠的上新效率。”
如今,具身智能機器人或者人形機器人進入工業場景已經更加普遍,青島也加足馬力跑步進入人形機器人產業,甚至將人形機器人作為創新型“10+1”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的20個細分賽道之一。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 Lite已進入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的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實訓”,進行車輛質檢工作。今年2月,海爾還并購了上市企業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加碼工業機器人賽道。此外,2024年底,海爾和海信分別籌建的山東省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山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入選2024年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名單。
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人形機器人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匯集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是我國明確的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當前,山東多地搶抓智能化發展機遇,充分利用AI等技術,大力推進數智平臺建設,提高政務服務效率,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歡迎來到青島,辦理居住證既可通過愛山東App網上操作,也可到居住地派出所現場辦理。”3月24日,在青島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宣傳周中,人形機器人“平安”身穿警服在活動中亮相,精準回答公安戶籍業務相關問題,贏得在場群眾的陣陣掌聲。據了解,這是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居住證線上辦理與電子證照跨場景的一次創新應用。目前,青島公安依托智慧平臺,健全完善“警格+網格”機制,實現精準服務,以科技之力推動流動人口享受就業、醫療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讓“來了就是青島人”的包容理念融入城市治理實踐。
在青島,“人工智能+”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在城市管理、森林防火等場景,完成了山東首個城市感知多模態大模型訓練;為進一步滿足企業群眾隨時隨地進行辦事咨詢的需求,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基于DeepSeek大模型打造全新升級的“青易問·云客服”,可提供7×24小時全時段咨詢解答服務,人工客服與AI智能客服銜接服務,保障解答群眾咨詢無空檔;在智能家居領域,樂聚智家人形機器人已在12個展館展廳開展講解服務,成為業內唯一實現交付的人形機器人;在智慧教育領域,羅博科技的“智慧紙筆”系統成功接入DeepSeek,賦能精準教學,在全國率先構建智慧教育新范式;在智慧醫療領域,小濟醫生完成近50萬例人工智能乳腺癌篩查服務;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領域,賽飛特等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典型應用案例,數量居山東第一。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青島通過AI、大數據等系列新技術統籌城市管理,開拓“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推動城市治理科學化、智慧化、精細化發展。
企業加速布局萬億賽道
青島企業也加速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萬億賽道。當然,這得益于政策支持。
2024年,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印發《山東省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10家左右核心業務產值過億元的骨干企業,基本進入人形機器人強省序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山東省均有布局,集聚一批集設計、研發、制造于一體的初創企業,初步構建起濟南、青島“兩翼齊飛”,淄博、濰坊、煙臺、濟寧等“多點支撐”格局。
在此基礎上,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青島市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將以人形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部組件產品研發為主線,以特定行業典型場景應用為特色,打造國內重要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應用基地。以青島嶗山區為例,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已集聚人工智能企業260余家,重點發力海洋領域大模型、垂直領域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細分賽道,賦能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無人裝備等強關聯產業,力爭2025年園區產業規模突破280億元,帶動全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日前表示:“人工智能是中國企業的時代機遇,相信會有更多中國企業創造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海爾在機器人領域的持續深耕,不僅有助于自身在工業智能底層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上實現深化,更為青島打造國內重要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聚焦關節器件、靈巧手等核心部件,海爾有望帶動青島機器人產業在全產業鏈條上實現突破,從研發、制造到銷售、服務,形成更加完整且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