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4-01 10:43:04
原標題:威海在山東省率先全域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威海在山東省率先全域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認定名單,威?;鹁娓呒夹g產業開發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國家評估認定,至此威海市所轄7個區(市、開發區)全部完成達標創建任務,成為全省首個、全國首批全域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地級市。而早在2013年,威海市所轄縣就全部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評估認定。
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威海是如何做到的?
城鄉共進
城區校不擠 農村校不空
寬敞明亮的團體活動室里,20余名學生正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上著“解開千千結”的團體心理輔導課,你指揮我配合,歡聲笑語飄出窗外……3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威海市張村中學躬行樓3樓時,不由得被學生們的笑容感染。
行走在校園,記者發現這所農村學校并不“村”:近幾年改擴建的教學樓、實驗樓外觀大氣,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齊全……“我們學校以‘健康教育’為辦學特色,是全省唯一獲評‘國家級青春健康俱樂部’的初中?!睆埓逯袑W校長宋玲玲介紹。
農村學校的優質均衡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選擇就近入學。“孩子‘小升初’時,我們也曾考慮過到市里買學區房。但看著家門口的學校辦得有聲有色,最終決定讓孩子留在鎮上上學?!壁w女士的兒子譚致遠,如今就讀于張村中學初三級部一班,擔任校中醫文化館的小小講解員,還加入了青春健康俱樂部,看著成績優異、陽光健康的兒子,趙女士決定將今年秋天“小升初”的小女兒也送到張村中學上學。
近年來,在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擇校熱”、“城區擠、農村空”等教育現實問題愈發凸顯。威海市將城鄉共進,推動教育資源全面均衡作為破題之法,堅持城鄉學校硬件設施一個標準、同步改善,標準化建設覆蓋率連續十年保持100%。將學校改造提升列入重點民生實事,教育財政支出占比始終保持在20%以上,連續10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環翠區作為威海的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家長對于優質教育的需求旺盛。我們近年來相繼投入18億元,新建望海園中學等6所學校,區內農村學校100%達到或超過全省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實現了城區校不擠、農村校不空,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杯h翠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于叢林說。
雙向交流
師資均衡 優勢互補
“今天,我學習了如何使用AI輔助教學,比如根據學生作文描述的人物形象生成相應的圖像,學生們會非常感興趣,能夠激發他們寫作表達的欲望。”3月25日下午放學后,榮成市青山小學的“青草學堂”里坐滿了年輕教師,正在這所小學輪崗交流的教師連美娜聽得格外認真。
連美娜是榮成市俚島鎮中心完小的一名教師,去年9月來到青山小學輪崗交流。“青山小學是6所農村小學合并的學校,生源數量多,到校輪崗交流的老師及時彌補了教師崗位的空缺。學校通過硬件賦能、平臺賦能、機制賦能等,讓輪崗交流教師與我們學校的老師一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睒s成市青山小學校長王燕說。
教師是辦好教育的第一資源。聚焦城鄉師資不均等制約教師隊伍發展問題,威海市實施“縣管校聘”和教師交流輪崗改革,讓教師在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實現雙向交流,推動校際師資均衡。2024年,全市整體交流輪崗比例達到29%,全市城市與農村學校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比為0.993:1,居全省第一。
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全面均衡,除了教師的雙向交流,還需要學校間“抱團”合作發展。威海以優質?;蛑行男辇堫^,帶動周邊薄弱學校、鄉村學校組建學校發展共同體,推行跨學段協作制、同學段聯盟制、鄉鎮學校學區制等集團化辦學模式,結對幫扶成效與牽頭學??己死壴u價,縮減城鄉、校際差距。
數字賦能
同上一節課 同研一節課
“同學們,讓我們跟隨哪吒一起開始尋愛之旅吧……”3月25日9:15,在威海市統一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蘭群開始了《家人的愛》的教學。與此同時,10公里外的威海市普陀路小學錄播教室里,40名學生通過大屏幕同上了這節云端課。
城鄉學生“同上一節課”,得益于威海市在實現校園信息化100%全覆蓋、中小學校數字校園100%全達標的硬件基礎上,投入1700余萬元建成“威海智慧教育云平臺”,集教育資源建設、教育教學輔助和教育服務管理等多場景應用功能于一體,實現智慧教育全面升級。
城鄉教師“同研一節課”,是數字賦能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的另一個重要成果。乳山市出臺“專遞課堂”推進計劃,建設一批“網上結對,線下牽手”城鄉專遞課堂項目,結對教師在網絡平臺共同備課、研課、觀課、議課,實現“1+1>2”的效果。
為提升課程質量,威海還在全省率先全域推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2024年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此外,聚焦促進學生素養全面發展,威海引入“基礎作業+彈性作業”模式,并在全省率先引入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入校參與課后服務,開設機器人編程、樂器、3D打印等多種素質類課程,更好滿足了學生多元化需求。(記者 鄭莉 通訊員 唐元健)(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