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5-06-13 10:45:06
原標題:政策、基建、消費與產業鏈共振,山東新能源汽車消費“加速跑”
來源:舜網
原標題:政策、基建、消費與產業鏈共振,山東新能源汽車消費“加速跑”
來源:舜網
汽車產業具有強大的產業鏈帶動效應。提振消費,汽車消費是關鍵領域。
2024年山東家用汽車總銷量為188.124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88.9314萬輛,增長率達67.82%。汽車報廢更新數量為49.2萬輛,數量超全國總量1/6,居全國首位。
山東作為“私家車”保有量全國第一的大省,汽車消費呈現哪些新趨勢?
以舊換新政策
推動新能源汽車銷售攀升
家住濟南市的邵豐,2024年底有了將家中15年的老燃油車以舊換新的念頭,國補政策、以舊換新是促使他換車的關鍵因素。
“當時還不確定國補政策2025年是否延續,就趕在2024年最后一個月買了小鵬p7+。這款車首發上市,搶車現場火爆,銷售系統一度宕機。價格也確實很‘香’,國補2萬元+置換補貼3000元,相當于整車打了88折。”
像邵豐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2024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印發《山東省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涵蓋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后市場等汽車消費全鏈條。以舊換新政策的拉動作用尤為突出:提交的汽車報廢更新申請量占全國比重超過1/6,帶動銷售超4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6成,汽車以舊換新工作成效居全國前列。面對龐大的審核工作量,山東不斷優化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發放流程,汽車以舊換新審核時限縮短15天以上。
今年1月22日,山東省商務廳等8部門印發《2025年山東省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實施細則》,持續擴大汽車消費。截至4月26日,全省汽車報廢更新提交申請12.9萬輛,汽車報廢及置換更新數量累計突破百萬輛,達到102.4萬輛。
從山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數據中,可以感受到購車需求新趨勢:
——從汽車類別看,山東新能源汽車銷售數量增長快。2024年山東家用汽車總銷量為188.124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88.9314萬輛,增長率達67.82%。截至今年3月底,山東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同比增長56.7%,再創歷史新高。
——從汽車品牌看,2024年山東家用汽車品牌銷量前十名中,國產品牌已占據半壁江山。其中,比亞迪居榜首,以超30萬輛的數據遙遙領先,第二名上汽大眾的銷量為13.8萬輛。
——從區域分布看,棗莊、濟寧、濱州、菏澤、青島、淄博6市2024年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50%。2024年16市家用新能源汽車銷量均有所上漲。濟南、青島兩市銷量領先,分別達到12.19萬輛和11.87萬輛。
——從驅動因素看,多數購車消費者是老車主置換,置換補貼力度加大是促成因素,以新能源車替換老舊燃油車趨勢明顯。銀座品鑒二手車總監田道賢介紹,“目前置換的比例走高,參與置換的車輛多是2012年之后的車,2012年之前的舊車可以享受國家報廢補貼。”
作為“私家車”大省,2024年山東省私家車保有量已超過1700萬輛。因此,山東汽車市場的轉型或許更具代表性,正從傳統燃油車主導,逐步邁向新能源與燃油車雙軌并行的局面。
從長期趨勢看,山東汽車消費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理性化將推動行業向綠色、智能、高效方向轉型。
2025年齊魯春季車展暨第51屆齊魯汽車展覽交易會上人頭攢動
消費提振離不開政策的暖風。政府持續推出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補貼政策,用政策“組合拳”來擊破消費壁壘。
在國補、省補的基礎上,山東有些地區跟進推出補貼政策,與國家和省級政策形成疊加。4月10日至25日,濟南市槐蔭區推出2025年槐蔭區汽車消費券活動,發放消費券1500張,補貼金額200萬元。
此外,不少品牌或4S店也會提供置換補貼、金融貼息等配套優惠。如小鵬汽車提供報廢舊車或者賣掉舊車相關證明,可再領取3000元置換補貼;比亞迪汽車濟南乾元新景4S店提供店端3000元置換補貼。
“充電樁下鄉”計劃
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全國蔚來車主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不在北上廣,而在山東博興縣的興福鎮。
這個常住人口僅3萬、總人口8萬,開車十幾分鐘就能穿越全境的小鎮上,平均每80人就擁有一輛蔚來汽車。
這離不開其強大的充電基礎設施——這里集齊了從一代到四代的換電站。
2024年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發通知,選取部分縣鄉地區進行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應用推廣,山東有4個縣區入選,其中就有興福鎮。
強大的基礎設施是消除電動汽車用戶疑慮的關鍵。新能源汽車補能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帶動興福鎮周邊廣饒縣、臨淄區、曹王鎮等地新能源車數量迅速增加,更多的“綠牌車”駛上街頭。
興福鎮集齊了一到四代換電站
在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眼中,與廣東、浙江、江蘇等汽車消費大省相比,山東在汽車消費政策扶持和服務上有特色。
在政策方面,山東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通過“充電樁下鄉”計劃,讓充電樁覆蓋率在淄博、濰坊等三線城市突破60%,鄉鎮換電站實現70%的縣域覆蓋,打開縣域市場。
按照超前布局、分類實施的原則,山東統籌推進公共領域和居民充電設施建設。在今年4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岳建如介紹,截至3月底,全省各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117.35萬臺,同比增長89.7%,帶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同比增加69萬輛,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270萬輛。全省公共充電樁23.42萬臺,同比增長83.4%;高速服務區充電站645座,充電樁2985臺,基本實現服務區全覆蓋,較好保障了新能源車主出行充電需求。
岳建如表示,目前山東農村地區,各類充電基礎設施達到31.72萬臺,同比增長138.9%,已提前一年實現公共充電設施“鄉鄉全覆蓋”任務目標,有力助推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
與此同時,山東省推行“五段式”分時電價政策,降低用戶用電成本,激發企業建設充電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山東對電動汽車個人充電樁單獨設置了23:00至次日7:00的低谷時段,電價低至每度0.38元,在10:00至15:00設置了低谷、深谷時段,深谷時段電價為每千瓦時0.222元,僅為尖峰時段電價的1/4。
山東汽車消費政策扶持和服務的特色凸顯——深入縣鄉。除“充電樁下鄉”計劃外,在服務上山東開展“2024山東新能源汽車百場下鄉活動”,通過差異化的政策補貼和渠道下沉策略,促進縣鄉汽車消費。
“山東造”汽車上新
消費行為反哺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改變汽車產業區域格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產量前五省市分別是廣東、安徽、重慶、江蘇和山東,產量分別是570.74萬輛、262.03萬輛、254萬輛、224.99萬輛、183.81萬輛。
誰也沒想到,今年1-4月全國汽車產量數據排名,安徽以99.31萬輛反超廣東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速達30.19%。3至5名的位次也有變動,山東以81萬輛位列第三,江蘇、重慶緊隨其后。
從數據來看,前四個月山東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8.84%,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中國重汽、濰柴動力在新能源重卡領域持續發力,通過“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山東打造從制氫、儲運到應用的完整生態,為產業增長注入新動能。
此外,山東還聚集了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多個整車企業,帶動新能源汽車產量快速增長。
在青島,奇瑞青島基地迎來新進展,沖壓車間二期近日接近完工,即將進入設備調試階段。2025年,奇瑞青島基地計劃整車產量25萬輛以上。今年一季度,基地整車產量21311輛,同比增長13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064輛,同比增長175%,增勢迅猛。
奇瑞汽車青島基地生產車間
在濟南,騰勢N9第10000輛整車5月21日在比亞迪濟南工廠正式下線,成為騰勢品牌從“技術標桿”向“市場爆款”華麗蛻變的生動寫照。吉利汽車濟南公司2024年累計產量超14萬輛,同比增長9.5%,實現產值約55億元。今年1月份下線新能源汽車1.4萬余輛,同比增長3.6%。
在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增背后,是一條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的汽車產業鏈。以奇瑞青島基地為例,青島即墨汽車產業新城“鏈式牽引”引進富卓座椅、成飛瑞鵠等16家奇瑞一級供應商落戶,同時將海聯金匯、富晟復合材料等26家本地零部件企業納入奇瑞的一級供應商,使得奇瑞汽車本地配套率達到30%。
從產業鏈條看,山東汽車產業上游有原材料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生產企業,中游有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各類整車生產企業,下游有充換電設備、電池回收等企業,形成前后貫通的配套體系。
在上游產業鏈上,東營的輪胎、煙臺的汽車零部件、濱州的輕量化鋁材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壯大。今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繼濟寧基地之后再次選擇布局山東,與東營市達成戰略合作,全球首個高比例綠電直供零碳產業園落戶東營……行業巨頭們助山東形成專業化分工,覆蓋上中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條。
“隨著國內頭部企業陸續引進、重大項目快速布局、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蓄力期轉向爆發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必須充分發揮基礎優勢,加快實現換道超車、后發趕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之前,山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00萬輛左右,排名躋身全國前五位。如今,隨著這一目標的迫近,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這將是一場政策、基建、消費與產業鏈的共振。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析,汽車產業(包括零部件企業在內)和相關產業的就業比例關系是1∶7,即汽車產業每增加1個就業崗位,就會帶動相關產業增加7個就業崗位。汽車消費帶動了“山東造”汽車不斷上新,也帶動更多人就業,實現收入與消費的循環。
“汽車消費行為能從多方面反哺產業鏈。消費端對新能源、智能化汽車的需求增長,促使山東汽車企業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如加大電池技術研發、智能駕駛技術應用等。大規模的汽車消費能帶動零部件配套產業發展,提高本地零部件企業的產能和市場份額,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此外,旺盛的汽車消費還能吸引更多相關企業落戶山東,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汽車產業鏈。”劉德軍表示。
不過,山東汽車發展也面臨著核心技術突破與區域競合問題。以氫燃料電池領域為例,山東企業專利數量處于第二梯隊,相比江蘇、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還有一定差距。山東車企需進一步打破路徑依賴,將規模優勢轉化為創新動能。
原標題:政策、基建、消費與產業鏈共振,山東新能源汽車消費“加速跑”
作者:戴岳 呂華遠 蘇月鵬 張文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