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5-06-15 13:54:06
原標題:淄博以硬核科技重塑產業基因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淄博以硬核科技重塑產業基因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趙希翔
今年,在國家高新區最新評價中,淄博高新區躍升至第37名,創歷史最佳。這一躍升的背后,是科技創新對淄博這座老工業城市產業基因的深度重塑——從傳統化工的“灰黑底色”到新材料、新能源的“科技亮色”,從技術受制于人到全球產業鏈“卡位”,淄博正以“硬核”科技為筆,有力書寫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轉型答卷。
6月9日,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里,全球第三條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我們加班加點生產,訂單排到了下個月。”企業負責人說。單價高達50萬元/噸的聚醚酮酮,是航空航天和高端醫療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家企業曾是一家主打低附加值氯化亞楓的鄉鎮化工企業。轉機來自淄川區“百名專家行”平臺,高校團隊幫助企業攻克核心工藝,建成千噸級聚醚酮酮生產線,產品附加值飆升了百倍。
同樣的蛻變還發生在傳統的陶瓷行業。曾經的“煙囪林立”被“壯士斷腕”的整合所替代,300余條生產線整合為100條高端線。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公司更是打破美日壟斷,成為全球第三家量產熱等靜壓氮化硅陶瓷的企業。其生產的軸承球耐受1200攝氏度高溫、轉速60萬轉/分鐘,成為航天發動機與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讓淄博陶瓷從日用器皿躍入高端制造殿堂。
高溫窯爐里煅燒出的,不僅是精密陶瓷,更是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近年來,淄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力構建“4133”鏈型經濟新格局,做優4條傳統鏈,做強13條新興鏈,做大3條未來鏈,為高質量發展筑起了“四梁八柱”。
在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淋膜紙車間,原紙經智能化生產線變身為防水防油的環保食品包裝紙。“這是能‘干掉’塑料的黑科技!”車間經理黃培強自豪地說。
一張紙的“綠色革命”,承載著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登的韌性。作為造紙行業龍頭,博匯紙業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傳統造紙向高端包裝、食品容器領域拓展,為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
“膜層厚度誤差必須控制在納米級,一道工序失誤,整張芯片就報廢了。”在山東司萊美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潔凈車間里,總經理王瑞俊緊盯貴金屬膜層制備生產線。他向記者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端膜層制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國外“膜封鎖”,產品廣泛應用于5G天線和芯片制造行業。
“科技創新是破局國際市場的‘金鑰匙’。”山東銘仁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超話語鏗鏘。該公司生產的重型機械遠銷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刻下了濃重的“淄博印記”;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的國家一類創新藥進入Ⅲ期臨床,有望打破壟斷實現高價藥“平民化”;山東藥玻專注創新50年,其藥用玻璃制品全球市場份額顯著……科技創新正推動我市區縣域經濟蓬勃向新發展。
從“膜封鎖”到“金鑰匙”,核心技術突破成為淄博挺進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東岳集團的全氟磺酸樹脂離子膜助力國產氫燃料電池躋身國際賽道;山東工陶院的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纖維,解決航空發動機“卡脖子”難題……多點開花的“硬核”突破,勾勒出創新驅動下產業版圖的深刻變遷。
突破背后,是“揭榜掛帥·全球引才”機制的強力支撐。近兩年,淄博張榜企業需求,引進頂尖團隊攻關,助推14家企業攻克15項“卡脖子”難題,500余人次高校專家擔任企業“科技副總”,帶動破題1200余項。
創新要素聚合,催生“乘數效應”。在齊魯儲能谷,衛藍新能源的固態鋰電池批量下線,能量密度較液態電池提升40%,推動電動汽車駛入“千公里續航”時代。藍固新能源年產10萬噸原位固態化電解質項目全線貫通,串聯起“材料——電芯——儲能系統”全產業鏈。鏈式反應的創新生態,正加速釋放新質生產力的磅礴動能。
淄博產業基因重塑,直觀體現在經濟數據的“含新量”上:新材料產業強勢領跑,在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中貢獻了70%的產值,托舉淄博登頂國家新材料基地。更深遠的變革在產業形態中顯現,建陶業從“高耗能”轉向“高附加值”,紡織業借“科技+文化”重生,國潮絲巾、論克計價的高端面料遠銷全球……
當科研的微光穿透廠房天窗,當流水線的節奏應和著創新的步伐,淄博這座老工業城市正以科技為筆,在齊魯大地上書寫著動人的篇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