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10-07 09:46:10
齊魯網10月7日訊 編者按:由山東廣播電視臺傾力打造的山東省迎接十九大宣傳重點項目——十六集大型政論新聞專題片《奮力走在前列》,10月2日起在山東衛視播出,閃電新聞客戶端同步直播。10月5日播出的第四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聚焦生態環境建設,山東把“生態環境優”列入經濟文化強省新目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61歲的孫長志,人稱“老海”,但他卻喜歡以“大海的兒子”自居,他告訴記者:“潮起潮落的時候,我都到海邊走一走看一看,把沖上來的小魚小蝦、螃蟹丟回海里,大海養育我們海島人,我們也得愛護大海。”
長島縣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位于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一共由32個島嶼組成。幾千年來,大海用無私的饋贈哺育著依偎在她身旁的兒女,而曾幾何時,海洋資源更是讓長島成為山東第一個小康縣。但靠山吃山,山會空;靠海吃海,海也會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于無限制的捕撈和開發,海洋生態遭到破壞,長島的貝類養殖業遭遇了一場罕見的災難。
養殖業的覆滅,導致全縣幾乎所有的水產加工企業倒閉,經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竟然讓全縣的生產總值降幅達31%。
習近平總書記曾用簡單樸素的語句,剖析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他指出:“在實踐中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這‘兩座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當時的長島正是體會到了這個發展階段的脆弱,痛定思痛,決定走生態型“復興之路”。
長島縣海洋水產研究所所長孫海林介紹:“上層養大型藻類,中層養網上養魚,底層養海珍品,海參鮑魚海膽等,大型藻類的養殖可以吸收生物排出的二氧化碳,另外它的腐殖質可以作為底層海珍品的飼料,這種科學的養殖方式呢,他們形成了一種完整的食物鏈。”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觀念已經深深植入靠海吃海的長島人心中。海岸旁存在的大量養殖廠房、海參圈養池,它所排放的廢水往往都是富營養化的,極易導致赤潮的發生。堅決把破壞生態環境的毒瘤消除,長島縣投資16億元,實施退岸還灘工程,累計拆除廠房、圈養池53萬平方米。
長島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劉文彬介紹:“潮印以上全是育保苗廠,我們整個把它拆除以后,通過圍欄沙灘把它全部恢復成卵石,把原來的建筑垃圾全都拉走了,恢復成卵石,形成現在比較漂亮的一個卵石灘。”
今年7月1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到長島視察調研工作,明確要求:長島作為海島縣,要堅守生態保護的重大責任,把做好島嶼修復治理作為重要工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長島縣環境保護局局長解恒志說:“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長島要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打造綠色生態之島的目標定位,認真履行生態保護受邀職責,把生態建設作為推動海島永續發展的首要途徑,堅決扼守生態建設的紅線底線,創造海島持續發展的新范例,把長島打造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生態文明靚麗名片。”
對長島來說,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長島立足獨特豐厚的海洋生態條件和優勢,做出以保護優化海洋生態為前提,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的抉擇。如今的長島,海天一色,美不勝收,獨特的海島環境,每年吸引著350萬游客到來,旅游直接收入年增長20%以上。跟海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海”孫長志,也來了次身份的大轉型,不做漁民,改當了漁家樂老板。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年的固定收入、 毛收入差不多80到100萬。
現在的“老海”,依然靠海吃著海。他覺著,只要守住了身邊的碧海藍天,那就是守住了聚寶盆,子子孫孫都可以像祖先一樣,接受大海無盡的饋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